《东坡志林》有云:“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如此精爽之论,发人深省。
古往今来,大到国家和民族,小到家庭和个人,在面对“娄山关”“腊子口”这样的困难挫折和艰难险阻时,总能迸发出不屈不挠的昂扬斗志,迎难而上,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然而,取得一定成就后,常常会陷入“舒适区”“安乐窝”,倘若再有一些赞美飘来或荣誉加身,思想上很容易松懈下来,对风险和挑战不再警觉,最终被淘汰出局。
现实中,跌倒在富贵安逸之中的人并不在少数。许多落马干部经历过艰难岁月,有过远大理想、凌云壮志,也曾为工作、为事业燃烧激情。例如,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称自己“是从贫寒之家出来的,从小就痛恨贪官”。然而,在他走向人生巅峰的过程中,逐渐丧失了艰苦奋斗精神,生活奢侈、挥霍浪费,甚至把权力用于谋取荣华富贵、奢靡享乐,无法自拔。“到最后自己成了贪官,我感觉这是一个莫大的悲哀。”周本顺忏悔说,“作为我自己来讲,修身也是对别人讲得多,对自己讲得少,如果自己真的一以贯之地严格要求自己,时刻对照党章、对照法律去反省自己,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个结局。我没有做到,没有做到每天去反省自己,犯了事还觉得不是事……所以有的人讲这些事情再回到过去,也不可避免,我说那不是这样的,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同样面对富贵安逸,态度大相径庭,结果也就完全不一样。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释放回国后,怕被安逸的生活消磨了复仇的意志,于是“卧薪尝胆”,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前耻,最终洗刷耻辱并成就大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蜀国后主刘禅,沉溺于他乡的花天酒地,“乐不思蜀”,“扶不起的阿斗”骂名流传至今。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惰性在安逸环境中总是容易占据上风,而这种惰性富于迷惑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失去警惕。安逸惯了,渐渐就会有种动弹不得的感觉,直至最后被安逸舒适所吞噬。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真正考验一个人意志品质的,不是其经历过的艰难困苦,而是充满诱惑的五光十色、灯红酒绿。所以说,“糖衣炮弹”杀伤力常常大过枪林弹雨,因为它最擅长软化人的意志,从而令其自动解除“武装”、放弃自己的“防线”。
如果说苦难对人的考验是“荆棘地”,那么享乐对人的考验就是“无底洞”。居于苦难处,可以让人保持清醒、处处小心,而安逸对人的腐蚀则是不动声色的。古来今往,蹚得过苦难“荆棘地”却逃不出享乐“无底洞”的人不在少数。比如,有的人在贫苦时,意志格外坚定,什么苦都能吃,什么罪都能受,什么气都能忍,天天努力打拼,但富贵后就变了,只想着怎么舒服怎么过。现实警示人们,人生需要砥砺,不仅要在逆境中不畏艰难,敢于向命运发出挑战,更需要在功成名就、现世安好的顺境中保持冷静清醒,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一旦终日沉湎于安逸舒适的日子,人就容易走向自毁。要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取得非凡成就,就要时刻自我鞭策,保持砥砺奋进的状态。(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