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清若水,是一种安分守己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是定力,是修养,更是智慧。为官“公清若水”,就是要始终做到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没有“辫子”给人家抓,也没有把柄给别人捏,也就没有“包袱”,不被物役,惟如此,才敢于碰硬、敢于亮剑。
史书记载,隋文帝时期,赵轨任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别驾四年,以清廉著称,“考绩连最”,得到文帝嘉奖并征其入朝任职。临行之际,百姓挥泪相送,说:“您在这里做官,两袖清风,如今您要离开,我们也不敢以酒相送。公清若水,我们斟上一杯水为您践行吧。”赵轨感动地接过,一饮而尽。
“公清若水”,意指为官清廉如水、清澈见底、清清白白。古往今来,一直备受推崇。清则百毒不侵,清则正气充盈。公清若水是为官从政的护身符,清廉才能深得民心、赢得民心,正所谓“廉者,民之表也”。
南北朝时,南梁的中书通事舍人顾协,是皇帝的近臣,不以位高而徇私情,不以权重而谋私利。他曾说:“送礼纳贿,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顾协的一位门生想通过走老师的后门来谋得一份差事,他很清楚老师为人正直、性情廉谨,因此送礼是小心翼翼的,厚礼不敢备,只是试探性地送去了两千钱。万万没有想到,区区两千钱,便把老师给激怒了。顾协一点不顾念师生之情,责令将这个门生重打二十大板,其送来的钱也被他摔在门外。这事迅速传开,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向顾协送礼行贿了。73岁时,顾协在任上去世。因为一生清贫如洗,他去世之后,竟然连用来入殓的被子都没有。梁武帝亲下手诏,对其高度评价,称赞:“员外散骑常侍、鸿胪卿兼中书通事舍人顾协,廉洁自居,白首不衰,久在省闼,内外称善。奄然殒丧,恻怛之怀,不能已已。傍无近亲,弥足哀者。”
公清若水,是一种安分守己的自我约束和控制,是定力,是修养,更是智慧。为官“公清若水”,就是要始终做到严以律己、清正廉洁,没有“辫子”给人家抓,也没有把柄给别人捏,也就没有“包袱”,不被物役,惟如此,才敢于碰硬、敢于亮剑。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把民族、国家、集体、群众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样非常注重保持襟怀坦白、光明磊落、公清若水的政治本色。原武汉军区司令员王必成,就是这方面的榜样。他不论任职何地,任什么职,从不乱花公家一分钱,不要一件规定以外的东西,还严格要求身边工作人员和家属,给家人规定了“五不许”,即:不许参政;不许到秘书办公室看文件;不许以他的名义办任何事情;不许乘坐配给他的汽车;不许搞特殊化。他是这样要求的,也是这样做的。1979年秋天,王必成回到家乡看望亲朋故友、祭拜双亲。陪同的县委领导看到其父母的坟墓非常简陋,没有墓碑,只是两个小土包,就提议把墓地整修一下,王必成态度坚决地回绝了,“没有必要,不要把钱用在这上面,不要浪费群众的工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广大干部当知“上善”,弘扬公清若水的浩然正气,知所避、知所拒,去除贪念、洗涤污淖,才能不忘初心、行稳致远。(黄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