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两学一做 重拾自信】建在家中的党员活动室

发布时间:2017-06-14 07:42:29   来源:红河州纪委

走近云南省个旧市云锡供水厂西村150幢3单元102号门口,就能看到门上挂着一块红色的“党员活动室”标识。

打开门,一间面积不大的房间,墙面粉刷得干干净净,墙边立着两个报刊架,满满挂着最新的《人民日报》《云南日报》《中国老年报》等报刊。屋子中间的两张桌子摆放得整整齐齐,桌上整齐地摞着党章、党史等书籍。条凳、方凳、椅子错落有序地围着桌子摆放着,几位老党员正在聚精会神地阅读报刊……

看上去,这里并不像一个规矩的“党员活动室”,倒是像一个家。事实上,这里就是一个家,是80岁高龄的退休老党员汤和生自己的家。

见到我们来访,正在屋内学习的几位老党员闻声抬头、异口同声地说:“这是汤和生同志的家,也是我们退管中心东片区第五党支部党员活动的‘家’。”

自己的家?党员活动的家?这个“家”的由来,还得从去年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说起。

“退休后,我一直担任个旧市退管中心东片区第五党支部委员兼党小组长。我们支部党员都是企业退休的同志,所以一直没有固定的党员活动室,开展活动不是临时找地点,就是在房前屋后围坐在一起简单地说说。”汤和生说,“党员同志们都希望,什么时候能有个固定的学习活动地点就好了。”

“2016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刚开始时,由于没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很多学习活动受到影响。于是,我就和家人商量,腾出这间屋子来做支部活动室。”汤和生指着整齐干净的屋子,高兴地说,“想法得到两个孩子的支持,她们不仅帮着一起打扫、装饰屋子,还帮助买来了报刊架……”

屋内收整完毕后,“党员活动室”的门牌标识一挂上,解决了党支部没有固定活动场所的难题。汤和生的家,成为了第五党支部党员们学习活动的固定阵地。

“正是汤和生同志的支持,我们党支部终于有了固定的‘家’”。正在读报的老党员杨林伟赞扬说,去年“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期间,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没能影响党员同志们聚在一起开展学习活动了。

“由于我的腿脚行动不便,过去东一下西一下找地方搞学习活动,我很少能参加。但现在好了,活动室在一楼,过来参加学习活动很方便。”91岁的老党员刘永才说。

“老汤同志入党51年了,作为一名老党员,无论是工作时,还是退休后,他都始终对党忠诚,讲奉献,一直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五支部书记张严萍由衷地说,“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张严萍介绍,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五支部的党小组会、支部会、支部扩大会都在这儿召开,大家在这里共同学习讨论,畅所欲言,探讨政策、商议支部大小事。

“他还自己想办法,添置了好多学习书籍和参考资料,方便党员同志们参考学习。”杨林伟指着桌上的书籍说。

“由于身体原因,汤和生同志现在不再担任党小组组长长。但每次开会,需要他参加的,他都会跟我们一起讨论、交流。”

“每次开会、活动,他都为大家端茶倒水。开完会,送走党员同志们,他就自己动手把活动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他可以说是我们支部的‘后勤保障员’啦!”

你一言,我一语,听着大家的赞扬,汤和生谦让地说,“我是一名党员,能为支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很荣幸。再说了,除了正常的支部学习活动,平时经常有党员同志来这里坐一坐,这个家,就不冷清了。”

“这个家很热闹。”张严萍接过话匣说,平时,不仅支部的党员同志们经常来,附近的居民群众也喜欢到活动室里坐坐。大家在一起拉拉家常、聊聊见闻、看看书报、谈谈体会,促进了邻里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

社区干部徐梅介绍说,这个特殊的党员活动室,不仅为市退管中心东片区第五党支部党员和居民群众提供了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个平台,而且还能让社区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地化解了一些小纠纷、小矛盾。

徐梅举例说,周围邻居不论有什么困难,需要帮什么忙,老汤同志都会热心地去帮助。几年前,他家旁边有位独居老人,行动不便,多年来他和几位热心党员每天都坚持为独居老人送去热水和三餐,直至老人去世。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组织、为群众做一点事儿,这是必须的。”汤和生坚定地说,“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坚持下去。”

“白发苍苍不忘党恩,年华虽老对党忠诚。党员活动风雨无阻,党章引领光明前程。”老党员汤和生用细微朴实的行动,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无私付出、不图回报的责任担当和高尚情怀,用一个小小的“家”,感动和温暖着一批退休党员和周边居民群众的心。(个旧市纪委  李建平  董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