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朋友圈的一条消息被广为传播,内容是这样的:“10月18日上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我们关注、聆听了很多报告中的内容,但是不少人也关注了这样一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64岁,从上午9点开始做报告,一直到中午12:30,没停歇一下,没喝一口水,没坐一分钟,要时刻控制语速;3个半小时,3万多字的报告,全程站立,没有鲜花,没有果盘,有的只是坚定的声音,震撼的语言,字正腔圆……”看到这里,我们不禁欣喜能有这样一位领导人在前方引领我们前进,也不禁感叹自身巨大的差距和不足。
七年,我们各自的人生中并没有多少个七年,而习近平总书记将他年轻、宝贵的七年光阴留在了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16岁的习近平奔赴陕北,那里的气候不好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夏天太阳毒的很,天气干热,身上晒红了又蜕皮,一般城里的孩子根本吃不了这个苦,可是习近平却依旧忙活在田间地头,年纪轻轻就与当地百姓打成一片,吃一样的饭、睡一样的铺,在那贫瘠的黄土高坡洒下心中热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总书记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吃苦耐劳、逆流而上,年轻人就是要磨练!
“八项规定”出台前,“四风”问题的不切实际、脱离群众真是祸害了不少人。当年还是知青的时候,习近平就时刻体现出“人民公仆”的本色,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源于他亲身体会到农民生活面临的难题,也源于他平时的观察和思考,他敢于实践、敢想敢干,也能干会干,能把想法变成现实,并且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不搞形式主义,就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带领村民修建淤地坝、办沼气,实实在在改善了村里的生产生活状况。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一步一个脚印儿,夙兴夜寐、焚膏继晷,年轻人就是要踏实!
看到接受采访的老乡们,他们多次提及到一个共同的点:“近平的书可真多啊!”其中一位老乡回忆说:“第一次见到知青习近平总书记的情形,就是不知道他的名字,就只是记得这个瘦高的后生有两个很沉的箱子,箱子里没别的,全是书。习近平当时痴迷读书,在劳动之余也不荒废自己的时光,一盏煤油灯陪伴至深夜,还经常被煤油烟熏黑了脸……”村民平白朴实的话语,却反映着习近平总书记的点点滴滴,他的满腹经纶,不是一蹴而就,却是一个七年、甚至几个七年的慢慢积累,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无声地告诉我们,砥砺琢磨、锲而不舍,年轻人就是要奋进!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总有那么一些精神被歌颂,而精神也需要榜样的引领,习近平总书记是我们最大的榜样,他就在我们身边,亮如明烛,灿若星辰。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部书,是当代青年树立正确人生观、励志成才的鲜活教材,是党员干部锤炼党性、提升素质的生动范本,充满了正能量。我是一名年轻的党员,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心潮澎湃、百感交集,一张张照片、一段段文字,仿佛将我带回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曾经的那个青葱岁月。
“没有人会直接给你荣华富贵,只有送你机会和平台,现在这个时代什么都不缺,缺的只有像鹰一样的眼光,像狼一样的精神,像熊一样的胆量,像豹一样的速度。机会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是的,我们年轻,我们还有光明的未来,不忘初心、志存高远、迎难而上、薪火相传,磨炼、踏实、奋进,换来的是成长,沉淀的是力量。(胡东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