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一百二十二 四川蓬溪张鹏翮:任官不得以贿拜官,贻辱祖宗

发布时间:2017-12-12 09:41:48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张鹏翮

四川蓬溪县奎阁广场张鹏翮雕像

张鹏翮(1649-1725年),字运青,号宽宇、信阳子,清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他几乎担任过清王朝从建立到走向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职务,是清代著名廉吏、治河专家、理学名臣。

张鹏翮为官清正廉洁,康熙赞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更赞誉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雍正三年(1725年),张鹏翮病逝于相位,归葬遂宁,谥“文端”,祀于清朝贤良祠、遂宁乡贤祠。

张鹏翮工诗善文,著有《冰雪堂稿》、《奉使俄罗斯行程纪略》、《遂宁县志》、《治河全书》等书,思想深刻,文笔优美。

张氏家规

遂宁张氏族谱

记载于《遂宁张氏族谱》中的《家规辑要》是历代张氏族人在修谱时汇集起来的族规,由张鹏翮之子张懋诚主持修订,张鹏翮亲自撰写序言。张氏家族以《家规辑要》来规范、约束家人及后世子孙,其中包含了“忠孝为本”、“清俭传家”等中国传统优秀的治家理念。《遂宁张氏家乘》中的序也提到“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士,为士者诗书,为农者勤俭,使称为清白吏,子孙不亦美乎”。

此外,“怀冰雪堂《家规》”亦是张氏家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怀冰雪”是康熙赐予张鹏翮的匾额,期许他为官操守清正纯洁,如冰雪般晶莹剔透。张鹏翮因之而建“怀冰雪堂”,并在《家规辑要》“禁戒第八”中手订“怀冰雪堂《家规》”,其中提到“怀冰雪堂家规尤严于始而慎于微”,要求子孙后世中为官者“任官不得以贿拜官,贻辱祖宗”。

数百年来,张氏家族一直遵循家规训导,家风井然,家族繁衍兴旺。

●视频脚本

四川蓬溪张鹏翮:竭忠廉吏  清俭传家

三苏祠大门前楹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镌刻在四川眉山三苏祠大门前的这副楹联,被清代楹联大家梁章钜誉为“三苏祠楹联之冠”。而此楹联的作者正是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史称一代廉吏的张鹏翮。

张鹏翮,字运青,号宽宇,清代名臣、治河专家。历任江南学政、河道总督、吏部尚书兼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几乎担任过清王朝从建立到走向鼎盛时期内政、外交的各种重要职务。康熙帝称之“天下廉吏,无出其右”。雍正帝更赞誉其“志行修洁,风度端凝。流芬竹帛,卓然一代之完人”!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谭继和:

《二十四史》的记载都是秉笔直书,功过兼有,但现存有关张鹏翮的史料几乎没有记载他的缺点和过错,这个很不容易。

一方山水滋养一方乡里,一方清风造就一方圣贤。中国人从古至今都注重生活环境对个人品性的影响。教子典范故事“孟母择邻而居”,就是把优良淳朴的民风与家族的兴盛、子孙的福泽紧密联系在一起。

“仙井晴霞朝气散,鹤鸣夜月野烟轻”,张鹏翮如此描绘他的家乡四川蓬溪。此地正是《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孝义之举发生地。蓬溪地区自古民风淳厚、诗书成风,被誉为“蜀中望族”的张氏家族六百年来在此开枝散叶、人才辈出。

当我们翻开张鹏翮父亲张烺所著的《烬余录》,不难看到他众多为人孝义、乐善好施的事迹,还有他对子孙殷切的教导:“遇高年者,尊之敬之;遇幼弱者,爱之恤之,勿致等于途人焉。是余之心也,即祖宗之心也。”父德子贤,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治家箴言在张烺和张鹏翮父子身上得到生动体现。

“伊尹一介不取,孔明淡泊明志,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少年张鹏翮出贤入圣的志向,在《遂宁张氏家乘》中就能看到:“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士。”如果说“忠臣端士”是张鹏翮的人生定位,“忠勤廉能”便是他人生的写照。

《奉使俄罗斯行程录》一书为张鹏翮所著,记录了他作为副使,随索额图出使俄国,勘定边界期间的经历和见闻。途中,使团恰遇两个少数民族部落发生战事,遭袭击被俘去使团先锋。众人惊惶欲退,张鹏翮厉声阻止道:“事出危险,正臣子捐躯效命之时,公等皆怯,某独当之!”后经张鹏翮斡旋,使团终得安全前行。他在家书中写道:“愿效张骞,以身许国,予之志也。”这次深入漠北的勘察,为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做出了积极贡献,张鹏翮更因此“扬名中外,以清节著”。

“忠臣必廉,而廉者必忠。”张鹏翮在《信阳子卓录》中的论述和张氏家族“任官不得以贿拜官,贻辱祖宗”的家规一脉相承。张鹏翮视廉洁为做官的首要。他强调:“居官要守得穷秀才本色,庶无贪念。”他不仅勤思善著,更躬亲实践,身体力行。

清朝初年,江南一带科考营私舞弊成风。康熙为扭转学风,特任命“清誉久著”的张鹏翮任江南学政。一些纨绔子弟得到京师权贵亲写的“荐函”,想来走后门,但慑于张鹏翮铁面无私,终“踯躅逡巡,不投而去”。根据旧规,凡上呈学政报册时,都必须交些“部科费”,即手续费,但张鹏翮“两袖清风,毫无以应,人亦绝口不索”。他离任后,江南士子怀念他的亢直、廉洁,“每言及辄郗觑流涕”。

张鹏翮任刑部尚书时,康熙帝命其前往陕西查处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钱粮案。张鹏翮不畏权贵,秉公执法,拒收礼金,严惩贪污。康熙帝对此很赏识,谕其曰:“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张鹏翮右者。”

从兖州知府平定冤案到江南学政肃清科考弊政,从浙江巡抚摒除一切奢华陈设到吏部尚书在家中设立关公像以拒请托,张鹏翮一路栉雨、两袖清风。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谭继和:

在张鹏翮五十多年的为官生涯中,始终有一个信念:“坐而言,起而行。”意思是,读书要形成一套自己独立思考的言论;而在学习了理论之后,要拿来实践,而不是空谈。所以,张鹏翮的一生就是践行“修齐治平”的一生,也是为国为民的一生。

推开历史厚重的朱门,万千人物,形形色色,或忠或孝,或勤或廉,或志向高远,或郁郁寡欢。但像张鹏翮这样终其一生,清节不改且能谋善断者,并不多见。青竹斑驳而中直,碧莲淡雅而高洁。这是一种为人的境界,更是一种气节的彰显。一时清易,一世廉难。

“廉洁”是张鹏翮的为官之本、做人之道,而清俭恬淡则是他的毕生品格。张鹏翮“终身一茧衾;食无兼味,亦无田庐”,印证着张氏家族“凡我子孙,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的家规。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种对物质生活无欲无求的境界,也来自张鹏翮对天地大道的感悟。

1700年,张鹏翮任河道总督奉命治理黄淮水患。面对前几任河道总督治河失利的局面,张鹏翮不惧艰险,敢作敢为。他吃住在河边,顺河势、尽人事,开创性地提出“开海口,塞六坝”的治河主张和“借黄以济运,借淮以刷黄”的治河设想,筑堤束水,借水攻沙。治河工程耗费巨大,数以百万计的银两为他调遣使用,但他“不以一钱利己”,全数用于治河工程。在张鹏翮的指挥下,数十万民工历时八年,终使黄淮大治,漕运通达,下河连年大熟,人民安居乐业。今天,江苏省淮安市的二河闸修建了一座文化、园林相结合的廉政教育廉廊,以纪念这位“二河始挖者、天下第一廉”的清官。

江苏淮安廉政教育廉廊张鹏翮雕像

“河定不烦劳再计,民安犹自视如伤。”治河成功后的张鹏翮将治河经验写成《治河书》十卷,为今天研究黄淮治理、运河疏浚留下了宝贵财富。《中国水利史》用专章介绍,并高度评价。

积小流而成其大,行小善而成其德。江河如是,人亦如是。为政五十余年,张鹏翮始终刚直不阿、谨言慎行、性情恬淡,其乐善好施、勤政为民的善政义举更是不胜枚举。在治政之余,张鹏翮工诗善文,著述颇丰,有《张文端公全集》、《信阳子卓录》、《诸葛忠武志》、《关夫子志》、《治镜录》等书籍存世。同时,他的诗词造诣颇高,论诗主性情,开清代性灵派先河,诗文中多有颂慕清廉、效法先贤之辞。

张鹏翮去世后,没有多余家产,只有竹楼几间。大儿子张懋诚“四顾茫然”,无钱安葬父亲,幸亏雍正帝赐给1000两治丧白银,张懋诚才得以扶柩回家。时至今日,站在这位清代国家重臣的墓地,我们看不到高大的封土和次第的牌楼,但他清廉的情操和清正的家风却早已流传开来。

建大功于天下者,必先修于闺门之内。张鹏翮除了积极倡导遂宁张氏《家规辑要》,还仿“周公得禾、孔子受鲤”之意,以“懋勤顾问,知遇崇隆;清正仁厚,进德立功”十六字为行辈字派,命名子孙。这既是一种期望,更是一种家族的烙印,将清廉家风注入张氏家族的血脉,相互交融,代代传承。

张鹏翮第九世孙、张鹏翮文化研究会会长 张清保:

我们祖宗的优良品德是:以德传家,耕读传家。干干净净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张鹏翮的儿子张懋诚历任安徽怀宁知县、奉天辽阳知州、通政使司通政使,被誉为:“性忠直,有气节。”孙子张勤望历任宁国府知府、山东登州府知府,时人称誉:“所至卓有循声,无愧贤良。”玄孙张问陶,号船山,诗画造诣极高,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被誉为“青莲再世,少陵复出”、清代“蜀中诗人之冠”。

张鹏翮第八世孙 、香港城市大学教授 张隆溪:

家规家训其实是一种传统。从清康熙年间一直到现在,张家每个人心里都有传统道德观念的遗存,并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讲究廉洁、勤奋、踏实,不要虚夸、浮夸,不要贪腐等。我想,如果每一个家庭的人都能做到这样,那也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古往今来,多少王侯将相、文人庶士曾纵横捭阖于历史舞台之上,但无论岁月怎样流转,那些忠国爱民的廉能之士,终将名垂千古。“正人”、“贤相”、“廉吏”,这些后世之人赞誉的辞藻,不仅仅是对张鹏翮一生的肯定,更是对世间贤良风范的呼唤和传扬。

“春流不尽忠魂恨,万壑涛声涨绿波。”这座诗碑如“仗剑侍卫”般永远屹立在河南郏县苏东坡墓前,是廉洁之风在苏东坡和张鹏翮之间传承的历史见证。千百年之间,千万人之中,张鹏翮寻得精神知己,穿越时空,惺惺相惜。而在张鹏翮之后的数百年间,他的廉能气节也为世人所传扬、所奉行。他的精神和情操也一直滋润着他深爱的华夏大地。

蓬溪县奎阁广场

位于蓬溪县城中心的奎阁广场,是蓬溪人民每日锻炼、休闲之地,张鹏翮的雕像就静静伫立在这里。这不仅是家乡人民对这位清代268年间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人物的崇敬,也是对一位贤相廉吏竭忠为国、清廉为官、勤能为民精神的传承和赞扬。“清廉传家”已不是张氏家族一门风范,更融入了蓬溪的青山绿水。

家风相连成民风,民风相融汇国风。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拥有众多优秀人物和他们的家规家风,从而形成整个民族的优秀风貌,才得以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贤豪遗迹千秋在,儒雅流芳百世香!

●张鹏翮家规摘编

廉洁

任官不得以贿拜官,贻辱祖宗。

——《遂宁张氏族谱》

【译文】

做官的(子孙)不得行贿受贿,败坏声誉德行,使祖宗蒙羞。

居官要守得穷秀才本色,庶无贪念,不然人方荣华,而我寂寞;人方肥马轻裘,而我敝衣羸马;人方享妾之奉,而我伤北之叹。道心不定,未有不丧其所守也。

——张鹏翮《信阳子卓录》

【译文】

作为官员,要保持穷秀才的本色,没有贪念。否则看到别人享受荣华富贵,我却一无所有;别人骏马华服,我却粗衣弱马;别人妻妾成群,而我独自叹息。如此一来,心里无法安定,坚守的人格底线也将丧失。

忠臣必廉而廉者必忠,奸臣必贪而贪者必奸,故孔明忠于季汉①而成都止有桑八百株;元载为奸于唐,而胡椒至八百石②,由是观之可以识忠臣奸臣之分矣。

——张鹏翮《信阳子卓录》

【注释】

①季汉:三国时期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

②胡椒至八百石:元载被治罪抄家时,从家中被抄出八百石(合现在64吨)胡椒。胡椒进口自西域南亚,在当时卖得很贵。

【译文】

忠臣一定是廉洁的,廉洁的人也一定忠于国家。奸臣是贪婪的,贪婪的人也必定是奸诈的。因此,蜀汉的忠臣诸葛亮,也只有成都区区八百株桑树;而唐朝的元载,家里的胡椒都有八百石。由此可以看出忠臣和奸臣的区别了。

勤政

守官只要律己公廉、执事勤恪,昼夜孜孜、如临渊谷,便自无他患害。

——张鹏翮《信阳子卓录》

【译文】

作为官员要以奉公清廉约束自己,做事要勤奋。无论白天黑夜都要勤勉不怠、心存谨慎,这样才能没有祸害。

遂宁张氏族谱

修身

存孝悌之心,行仁义之事,出为忠臣,处为端人,为士者诗书,为农者勤俭,使称为清白吏,子孙不亦美乎?

——《遂宁张氏家乘》序言

【译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做事要宽厚正直。为官要忠心为国,为人就要正直不阿。作为士人要饱读诗书,作为农民要勤俭持家。如果能以清白著称,这对于子孙来说不也是好事吗?

家长须重视身教,不得妄言妄行;宗子①主祭②,为族人仪表,须仁恕宅心、礼让接物,使上悦下服。

——《家规辑要》

【注释】

①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

②主祭:主持祭礼的人。

【译文】

家长要以身作则,谨言慎行;家族里的核心人士,更要作为族人的表率,宽厚仁慈,以礼待人,使得家族上下齐心。

自奉宜薄,而待师友则宜隆……与贤于己者处,常自以为不足则日益;与不如己者处,常自以为有余则日损。

——《家规辑要》

【译文】

对待自己要简朴低调,对待师长和朋友要热忱……和比自己贤能的人在一起,常常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有所长进;与不如自己的人在一起,会常常自满,则不利于进步。

清俭

凡我子孙,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然后家道可兴。

——《家规辑要》

【译文】

凡是我的子孙,必须杜绝一切恶劣行为和习惯,致力于勤奋和节俭,这样家族才能兴旺。

义之心不可以不热,富贵之念不可以不淡。

——张鹏翮《信阳子卓录》

【译文】

为天下公义的信念需要热烈,富贵生活的念头应该淡泊。

蓬溪县赤城湖

●名家观点

“不许妄取一分”的张门家风

宋朝以苏洵、苏轼、苏辙为代表的眉州苏氏家族、明朝以杨慎为代表的新都杨氏家族和清朝以张鹏翮为代表的遂宁张氏家族,是巴蜀地区清廉为官的典范,他们的家风家训也一直影响着今天的四川乃至华夏大地。

张鹏翮是清代著名廉吏,品格、功业都达到了相当高的境界。他的主要思想来自于蜀中清官传统,特别是清白文化的孕育。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三个方面:公忠体国、忠孝传家,民生为重、清廉一生,书香门第、代代相传。

公忠体国 忠孝传家

张鹏翮是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践行者,国家和民族利益在他心中的分量很重。康熙二十八年,中俄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而张鹏翮出使俄国的经历为这个条约签订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出使俄国的使团中,索额图虽然是正使,但作为副使的张鹏翮做了很多实际工作。张鹏翮并不会俄语也并不擅长外交工作,康熙之所以任用他,就是看重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原则底线的坚守。从北京经过葱岭前往俄国,一路上颠簸难行,还要穿越当时被称为“绝漠”的大沙漠。张鹏翮一介文官,双腿被马鞍磨破,但丝毫没有退缩。在遇到先锋队伍被俘虏时,他更是大义凛然,坚决前行。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在他的劝说下释放了被俘将士,让使团顺利前行。这一事迹传到了俄国,使俄国不敢小看中国人的坚守和气节,也促使了第二年的边界谈判顺利进行。此外,张鹏翮还记录了一路上的山川风貌、风土人情,助力勘定边界之举。

民生为重 清廉一生

张鹏翮被誉为“清官”“能吏”,既有为官的信仰和理念,也有实际功绩。他是民本思想的践行者,为官五十多年,一直秉承“坐而言,起而行”的理念,倡导读书不但要形成自己的理念,有了理念还必须践行。

张鹏翮与大思想家黄宗羲交流时说:“在一乡化一乡,在一国治一国。”他不仅始终保有这样的为官信念,也在各个地方践行不怠。在山东兖州他平定冤案、开仓赈灾、摒除陋习等一系列政绩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在他离任时,百姓自发为他送行,还编了民间小调歌颂他。

治理黄淮是张鹏翮一生的重大功绩之一。他治理黄淮和之前的官吏不一样,其中很大的区别就是他常亲自深入河道湖口去考察,询问当地百姓,积累丰富的第一手河道资料。同时,他还积极向前人学习治河经验。比如,他采取“逢弯取直”的治河思路就来自李冰治理都江堰“遇弯截角,逢正抽心”的经验。诸事亲力亲为,使得张鹏翮成为了河道治理的“行家”,这也是康熙为什么说“张鹏翮得治河之秘要”的原因所在。

书香门第 代代相传

张氏家族自明代以来就是书香门第、科第世家。张鹏翮本人也是文化大家,在诗词方面颇有建树,开清代性灵派先河,后与他的玄孙张问陶共同成为康乾时期中国的文坛巨匠。

张鹏翮非常重视家规家风的传承,他专门让儿子将明代以来张氏家族的家规家训整理出来,形成《家规辑要》,其中贯穿了“忠孝仁义”、“清白博爱”等精神。比如:对待邻里要友好,对待社会要公正,治理国家不忘清白。《家规》中不仅有宏观理想,也不乏一些烦琐的生活细节。比如,“不许妄取一分”,“自奉宜薄,而待师友则宜隆”等。他是这样约束家人的,也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他以自己的行为操守为后辈树立了典范,使得张氏家族的家规家训融入人心,代代相传。

“治国如治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自先秦以来,中华民族历代的家训都以公忠体国、爱国爱家理念等为基础,在中华民族中传承千年有余。《左传》为家训立下了一个规范:必须是好的品德,正义的行为才能用来作为家训规范子孙。我们的家风有着优秀的基因,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精神养料。我们的家风也是发展创新的,我们应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社会的实际,形成新时代的新家风。只有这样,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才能走进当下,焕发出更大光彩。(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  谭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