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访31省区市 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情况】系列报道 内蒙古:主动出击 精准发力

发布时间:2017-07-30 08:02:01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贫困旗县(市、区)57个,其中国家级贫困旗县(市、区)31个,建档立卡贫困嘎查村2834个。截至2016年底,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数249838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5.6万人,脱贫攻坚任务繁重。

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后第4天,自治区党委常委、纪委书记刘奇凡即与纪委有关部门同志深入到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丰镇市、兴和县,就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围绕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精准监督。

坚持问题导向 增强行动自觉

“我们的初衷就是要给老百姓一个明明白白。”7月26日,在前往商都县的车上,谈及乌兰察布市部署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时,市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工作人员孟和有些激动地说。

这是一场等不得、拖不得、马虎不得的硬任务,开局就是决战,起跑就是冲刺。这对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贫困县较多的乌兰察布来说,更要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精准监督。

卓资县大榆树乡后房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润贵、村委会主任贺拴平利用为村民办理失地低保的便利,违规申请4个低保名额,并将套取的5.8万元低保金储存在外出村民的“一卡通”存折上,为此两人均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乌兰察布市从基层群众反映的民生问题入手,针对“一卡通”发放成本高、发放不透明和贪占截留、虚报冒领补贴资金等问题,主动开展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专项治理工作,对症下药,实现“每人一张卡,每笔钱都清楚”的目标。截至6月25日,共清理“一卡通”问题卡68084张,自查自纠发现问题266个,追缴资金251.72万元,清退资金74.17万元。

不仅是乌兰察布,其他地区也突出各自重点,强化监督执纪,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聚焦“雁过拔毛” 全面深挖细查

“查处扶贫领域违纪问题801件,处理953人,处分706人,追究主体责任19人。”这是今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集中整治“雁过拔毛”式腐败行动所取得的一份成绩单。

内蒙古从今年3月至12月底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集中整治,对嘎查村(社区)、苏木乡镇(街道)及基层站所,盟市、旗县(市、区)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执法单位和个人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行重点整治,针对扶贫开发领域弄虚作假、截留私分、挤占挪用、挥霍浪费等问题全面深挖细查。

呼和浩特市“雁过拔毛”式腐败集中整治办公室工作人员梳理核查有关问题线索

“4月上旬至7月中旬是问题线索清理核查阶段,要加大督查和专项检查力度,提高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据自治区纪委同志介绍,为确保集中整治工作有的放矢,区纪委成立了工作机构,建立由自治区纪委统筹、盟市纪委负总责、旗县(市、区)苏木乡镇纪委具体负责、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开展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大起底”,通过督导调研、工作约谈、问责通报等方式,将责任传导到基层、压力传导到基层。

主动下沉驻村 深入前线督查

经过近3小时的车程,记者一行抵达了商都县玻璃忽镜乡冀家村的一户普通居民家中。

“你包的是哪几户,他们致贫的原因分别是什么,何时脱贫?”县纪委派出的督查组人员在贫困户家里对包扶干部进行电话问询。“电话问询是为了了解包扶干部对自己所帮扶对象是否熟记在心、对其情况是否了解透彻。”督查人员介绍,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到岗情况也是督查的一项重点。

“干部只有下到基层,才能解决问题,如果你只是办公室坐坐,怎么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就是我们的初衷。”县纪委书记李震介绍,5月以来,类似这样的督查组共派出5组,他们的足迹已遍布全县10个乡镇54个自然村。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纪委深入田间地头了解扶贫政策落实情况

在距离商都两百多公里外的武川县,县纪委今年5月成立了9个驻村工作队,进驻全县9个乡镇,深入93个行政村,分阶段开展工作。工作队不仅到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的评定程序和在评定过程中是否请客送礼及帮扶政策到位情况,也走访村里的老党员,向他们了解乡镇干部、村委会干部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是否存在贪污腐败、吃拿卡要、专横独断、优亲厚友问题。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已发现“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线索5件。

武川县纪委在可镇大兴昌村入户与贫困户交谈了解情况

“要走出办公室,深入县乡检查抽查,到贫困户家中了解,核查信访问题线索,掌握真实情况,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地抓,层层传导压力,真正狠抓落实。”内蒙古广大纪检干部正在努力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精神。(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施希茜  中国纪检监察报记者  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