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福安廉村:廉以传家 世德作求

发布时间:2017-01-17 15:02:49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薛令之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福建省福安市溪潭乡廉村人,闽地中举入仕第一人。唐开元中期,薛令之被授左补阙之职,并与贺知章同为太子侍讲。

薛令之为官清正廉洁,在任期间始终恪尽其职,保持自己的清廉名誉和操守。辞官返乡时,薛令之囊无积蓄,两袖清风。回乡后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去世时,竟家徒四壁,什么财产都没有,只给子孙后代及村邻亲友留下了二十个字:“父言慈,子言孝,家声永振;书可读,田可耕,世业悠存。”

廉 村

廉村位于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原名石矶津。唐神龙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闽之荒”,考中进士,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唐肃宗即位后,感念恩师薛令之廉洁刚直的高风亮节,赐其乡里名为“廉村”,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后唐年间,有陈姓人与薛姓人联姻后迁入廉村。后来,薛令之后人迁出了廉村,一部分迁往邻近的高岑村,一部分迁往外地。之后每年,薛氏的后裔都会来到高岑村的薛氏宗祠寻根问祖。廉村的陈氏后人也深受薛令之的影响。

廉村文风朴茂,唐宋以来,廉村出了33名进士。特别是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至南宋宝佑六年(1258年) 的150年间,廉村共出进士17位,甚至涌现出“一门五进士,父子兄弟俱登高第”的盛况,一时传为佳话。

目前,村内主要文物古迹有:薛令之故居、薛令之读书处(灵谷草堂)、明清时期的廉村城墙、陈氏宗祠、陈氏支祠、后湖宫、妈祖庙、陈树安宅、陈住松宅、古码头等。2008年,廉村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廉村家训

薛令之的清廉为官事迹和遗训对廉村影响很大,可以说“廉”是廉村的立村之本。村子里很多地方充满着“廉”元素,如楹联匾额等,随处可见,就像是一种独特形式的村规家训,于不知不觉间给人教化和熏陶。

此外,廉村陈氏族人还总结升华薛令之的廉洁精神,制定了十条祖训族规:孝亲敬长之训,待人接物之训,尊师取友之训,敬宗睦族之训,敦勉勤俭之训,崇尚节义之训,诫革鸦片之训,早晚国课之训,疏离异端之训,严禁财博之训。

这些祖训族规以薛令之的节义、清廉思想为核心,经过千年传承,深深地嵌入到了廉村人的心田里。

●视频脚本

福建福安廉村:廉以传家 世德作求

在闽东白云山麓、穆水之畔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的古村落——廉村。这个村庄名字的由来和一个人息息相关,他就是“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

薛令之(683-756年),字君珍,号明月,闽地中举入仕第一人。唐开元中期,薛令之被授左补阙之职,并与贺知章同为太子侍讲。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张炯:

薛令之为官比较清正,有一种对现实、对朝政的担忧关切之心。另外他廉洁的作风,也影响了后代很多人。从他那个村子出来的很多人做了官,也都比较廉洁。

辞官返乡时,薛令之囊无积蓄,两袖清风。回乡后过着穷研经书、抱瓮灌园的生活。去世时,竟家徒四壁,什么财产都没有,只给子孙后代及村邻亲友留下了二十个字:“父言慈,子言孝,家声永振;书可读,田可耕,世业悠存。”

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孔海钦:

在中华文化当中,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孝悌廉耻”是我们中华民族延续几千年,重要的一个文化精神所在。“孝”就是父慈子孝,“悌”就是兄友弟恭,“廉”就是廉直、廉正、清廉,“耻”就是要懂得羞耻。

公元756年,闻恩师薛令之仙逝之讯,已经成为唐肃宗的李亨哀伤不已。为感念恩师的侍讲之情与在朝为官的清廉,特下旨敕封恩师所居的乡里曰“廉村”,水曰“廉水”,山曰“廉岭”,由此,“三廉”名标典籍,传扬天下。

后唐年间,有陈姓人与薛姓人联姻后迁入廉村。后来,薛令之后人迁出了廉村,一部分迁往邻近的高岑村,一部分迁往外地。之后每年,薛氏的后裔都会来到高岑村的薛氏宗祠寻根问祖。廉村的陈氏后人也深受薛令之的影响。

陈木成,今年60岁,是村里的前任村支书。对于村里的一草一木,他都十分熟稔。他退任后默默在村中做着义务导游,为来自各地的游客讲述这座古老村庄的故事。

廉村原村支书 陈木成:

比如说陈氏支祠门前的照墙,或者说“一门五进士”家的对联,都有现代的教化意义,也就是说廉村的家训家规到处都有。整个廉村在古代,在薛令之先生廉政文化的熏陶下,廉村人民以廉为立村之本,整个廉村的百姓都认为,老祖宗有这样的高风亮节,作为子孙后代,应该继续弘扬他的风范。

村口的明月广场,一块刻着“廉”字和“廉赋”的廉石格外醒目。睹石思廉,一股清廉之风扑面而来。广场边,有一座朴素的明月祠,祠内供奉的正是明月先生薛令之。

在村子的中心,有一口井,名为明月井。相传薛令之就出生在井边。他自号明月先生,这口井也因此而得名。在古井边上十几米外,就是薛令之的故居。由于岁月变迁,如今这里只剩下了一片残垣断壁。

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孔海钦:

“明月进士拓闽荒,清廉为官震四方。当年屋檐今不在,幸留一把泥土香。”还好这个泥土的香味还留着,那就是我们传承的中华文化。虽然房子没了,他的精神还在,哪怕只有一把泥土香。

“世德作求”照墙

踏着明亮的鹅卵石,漫步在廉村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世德作求”照墙。这面古朴悠久的照墙,数百年来一直矗立于村中支祠的正前方,成为廉村的标志性建筑。它不仅寄托着廉村人对先贤清廉典范的追思,更教导子孙后代传承和弘扬清风正气,彰显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

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孔海钦:

“世德作求”出自《诗经》:“王配于京,世德作求。”“作求”就是匹配、配得上,也就是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代,他的道德能够跟上一代、祖先的道德一样,这样我们的整个家族就会充满希望。每一个家庭都做好了,国家就会和美稳定。

千百年来,薛令之的事迹,带动了一批批廉村人勤奋求学、廉洁从仕。唐宋以来,廉村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宁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原副主任、闽东地方志学会秘书长 缪品枚:

廉村是薛令之的故里,素有“八闽进士第一村”的美誉。宋庆元年间,朱熹到闽东讲学,也曾光临过廉村,促进了这里文风的发育。唐宋以来,直接记载廉村籍的进士有三十多人,除了一门五进士,还有父子兄弟同登高第的科举盛况。

宋朝时的廉村人陈昇,在江西吉水县县令任上,以薛令之为榜样,勤政廉政,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返乡后,吉水百姓制作了“吉水流芳”的牌匾,千里迢迢从吉水送到廉村。

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 林德发:

古人云:“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千百年来,薛令之的清廉正气,一直是廉村人所追求的道德境界。这种高洁的追求,直接影响着廉村后来的入仕为官者。公生明,廉生威,人只要大公无私,清廉正气,那么他就会顶天立地,不惧险恶。

如今,廉村也把薛令之的廉洁精神以祖训族规的方式固化传承了下来。打开廉村陈姓族谱,十条祖训族规分外醒目:孝亲敬长之训,待人接物之训,尊师取友之训,敬宗睦族之训,敦勉勤俭之训,崇尚节义之训,诫革鸦片之训,早晚国课之训,疏离异端之训,严禁财博之训。

廉村陈氏后人 陈贻贵:

廉村一代又一代走出去的人,每一年都会回到村中的祠堂里,认认真真学习祖训族规。这种文化已经从我们这里向四处散开了,也影响了周边的年轻人。我相信他们都会把薛令之的精神文化和廉洁风范,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

每年的冬至,是廉村最为隆重的日子。从廉村出去的子孙,许多都会不远千里回到廉村祭祖,传承祖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村里会连续办三天的“廉戏”,以廉文化为主体,并融入了村规民约等内容。

为了继承先辈们清廉正直的优秀传统美德,廉村人很注重对下一代的思想道德教育。每学期的开学初,刚刚入学的中小学生都会上一堂“廉德”教育课。

【童声诵读】

“世间节义之人,皆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戚,莫大乎是。人不明此理,但知趋逐势利,动以富者为贤,而于节义之人不知崇尚,人心何以能厚?风俗何以能淳乎?”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良好的家风、民风会潜移默化地熏陶滋养人们的心灵,它既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也是涵养廉政文化的沃土。

福州文儒书院院长、福州大学客座教授 孔海钦:

清正廉明才能够生威,两袖清风才能够让我们社会有一股清风吹遍每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廉”在内,中华民族积淀下来的文化,我们要代代相传。只有正能量的文化,才能让我们的民族过去文明、现在文明,还会保证未来的文明。

风清可醒脑,月明可鉴心。廉村人秉持的清廉家风,穿过千年的岁月烟云,正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坚实地融入进这块古老的土地中。这正是“清风劲吹,廉从绵延不绝的历史中走来;正气浩然,廉向时光荏苒深处走去”。

廉村匾额

●廉村家训摘编

诗书篇

俾诵读诗书,日闻正道;使尊师取友,时近正人,远佻达①而去浮华,率真诚而返淳朴。

——摘自廉村祖训族规

【注释】

①佻达:轻薄放荡;轻浮。

【译文】

要让子孙经常诵读诗书文章,每日都听闻仁义道理;要使子孙尊重老师,以德交友,时时接近于正派之人,这样就能使子孙远离轻薄放荡、华而不实的不良行为,回归真率诚挚、淳厚朴实的良好品性。


孝弟①绳其祖武②,诗书③贻厥孙谋。

——廉村楹联

【注释】

①孝弟:亦作“孝悌”。孝顺父母,敬爱兄长。

②绳其祖武:继承祖先的德业。

③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后泛指书籍和一般的诗文。

【译文】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继承祖先美好的德业;多读诗书,修身养性,为子孙的将来作好安排。


勤俭篇

勤俭者,起家之本,传家之宝,立业之基,人生当务也。 勤而不俭,则财流于奢;俭而不勤,则财终于困。

——摘自廉村祖训族规

【译文】

勤劳节俭是起家的根本,传家的法宝,立业的基础,人的一生必须致力于此。勤劳而不懂得节俭,那么财富就会因为奢侈浪费而流失;懂得节俭却不勤劳,那么财富也没办法积累,终究会变得贫困。


节义篇

世间节义①之人,皆天地正气所钟。光祖宗,荣亲戚,莫大乎是。人不明此理,但知趋逐势利,动以富者为贤,而于节义之人不知崇尚,人心何以能厚?风俗何以能淳乎?

——摘自廉村祖训族规

【注释】

①节义:亦作“节谊”;谓节操与义行;出自《管子·君臣上》:“是以上之人务德,而下之人守节义。”

【译文】

人世间有节操和义行的人,都会被天地正气所钟爱。使祖宗光荣,让亲戚荣耀,莫过于做一个有节操和义行的人。如果人们不懂得这个道理,只知道趋炎附势,认为有钱人就是贤人,对于有节操和义行的人却不去崇尚,这样,人心怎么能仁厚?风俗怎么能淳朴呢?


爱国篇

吾族现有田亩者,共当仰体上仁,急公早输,以无愧为淳良。慎毋顽梗拖牵滋追呼之扰。

——摘自廉村祖训族规

【译文】

我们家族现在有田亩的人,应当体察上情,尽快尽早地缴纳公粮,这样才无愧为淳朴善良的百姓。尤其不要顽劣梗阻,拖延慢待,导致完税的困难。

廉村古巷

●专家观点

张炯:廉村赋

八闽诸郡,山崇岭峻,虎踞龙盘,峰青水秀,物茂人丰,处神州之海隅,气势豪雄;兼江南之秀丽,士风雅洁。历代多有名臣,各地不乏武将。皆重天地之正气,每慕先辈之高风。廉村者,卓立闽东,尤以清廉而声名远扬。

是村,古称石矶津。自唐宋以降,人文荟萃,众星环耀。薛令之幼怀大志,胸境高远,潜居灵谷草堂苦读,首举八闽第一进士,与贺知章同列唐太子侍讲。为官刚正廉洁,两袖清风。辞归乡里,穷困自俭,虽抱瓮灌园而诗文相娱,号明月先生,示淡泊明志。故是村受赐名廉村,岭曰廉岭,溪曰廉溪,名垂千古。继有陈氏,一门五进士,光宗耀祖,传为佳话。全村历代榜上进士共三十三人,尚有武状元一名,可谓文昌武耀,门庭煌烨!以一村而俊士如云,才人辈出,殊乃诗书传家久,礼义继世长,毓山川之灵秀,吐乡梓之英华。

自是,廉村宅第连绵,书声不绝,道达通衢,溪聚帆樯。环村筑有堡城,溪畔建就码头。嘉树繁花,庭院参差而错落;行商客旅,道途肩摩兼踵接。子弟之聪颖,称誉福安;声名之彰显,冠绝韩阳。余昔来此瞻仰,虽唐宋盛景不再,而廉洁风范长存。薛陈祠堂显见庄严,明月广场恍现士姿。惜清溪已失帆影,幸榕树仍舞婆娑。码头仅剩遗迹,村道却彰精美。堡墙巍然,见证岁月之荣衰;碧水依旧,长流乡贤之遗韵。

于今盛世,廉村建成廉政教育基地,历史文化名村,修旧复旧,重显峥嵘之气象,更扬传统之恢弘。溪河拓宽,碧流可鉴。碑亭屹立,品藻齐芳。四野山环树翠,香樟林立,丽景怡人;田畴禾盈苗壮,草地如茵。此实天地之佳域,乃吾郡之胜境也!前来观览者,络绎于途。后生受教,当思世代推重贤臣廉吏之衷怀;来客仰止,亦识乡人传承诗书礼义之勤旨。感而赋之,曰:

福宁名郡兮有廉村,帝师之乡兮廉水长!廉水青碧兮达赛江,流注东海兮通长安!波兴浪涌兮心潮急,胸怀天下兮归故乡!廉洁俭困兮惊朝堂,志在庶民兮心自广!诗书传家兮实至宝,礼义继世兮户宜康!大国小村兮同一理,唯有清廉兮气运昌!(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原所长 张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