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富几了!亮富几了!”(开秧门了!开秧门了!)
居住在大理海东镇的群众迎来了今年栽秧农忙的季节,全镇有5003亩农田出现了用水高峰期。正当大家忙着用水灌溉的时候,也是镇纪委强化督查严控大水漫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最忙碌的季节。为了减少对洱海的污染,海东镇纪委以问题为导向确保节水机制的全面落实。纪委人员采取点对点责任到人的督查方式,在洱海保护“七大行动”监督检查过程监督到一线,解决问题到一线,对禁止农田大水漫灌工作的监督检查,有效地遏制了农田用水对洱海的污染。
海东镇纪委对灌溉尾水回用的抽水设备使用情况和运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5月6日中午,海东镇向阳村下节开始抽水灌田,经过一早上的浸泡,福饼正和父亲继美正在往平整好的田里栽秧,他们一直忙着把手中的秧苗栽进田里,却忘记了秧田已经浸泡透了,田里涌进的水已经再也吸收不了了,慢慢地漫出了秧田,多余的水融着泥沙和化肥直接流向了下游,不远处便是洱海。此时,杜杨锋带领的纪委督查队正好按照各村抽水的时间巡查来到田间,他们一路从灌溉抽水闸巡查到了下游排水处,看到这一现象,马上通知正在抽水的赵玉雄关闭了水闸,与正在田间工作的村委会主任赵会明、抽水员赵玉雄、下节管水员一起分析了处理措施,提出先将尾水引入下节的生物库塘,在库塘中先积蓄、沉淀,然后用小水泵抽入灌溉沟渠中,当天下午就完成了应急处理。傍晚,当海东镇纪委书记杜杨锋一行回头巡查时,现场看到,下节的入湖沟渠流入的农用水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才放心离开。通过2天的试运行,建设用机房,对多余的尾水通过监管后进行永久的抽用,制止了更多的农业用水流向洱海,减少了农业污染面。
在南村南七场村,小组长赵映文拉住了冒雨外出巡查的杜杨锋书记一行,焦急的向他们叙述灌溉用的尾水、农田渗漏的灌溉一直向下流,镇村都要求不能大水漫灌,因此只有将尾水引进了最下边的一片农田中,现在已经快漫出去了,而上游还有一些田没有完成灌溉,又不敢停止供水。为了解决停放两难的问题,杜杨锋一行实地查看了具体情况,立即协调了镇相关部门和村委会,调来挖机,由村组协调农户,在农田旁挖出一条引流沟,将水引入几百米外的灌溉沟进行循环利用。
通过连续现场督查,多余的农业尾水得到了有效的二次利用,大家一致认为方案切实可行,于是由村委会牵头,镇职能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在生物净化库塘的尾侧搭建了小型抽水机房,架设了抽水管,将涉及的农业尾水,采取尾水集中后用小水泵抽回灌溉沟渠中,再次进行有效利用,既避免了农业面源污染,又最大程度地利用了水资源。
2017年,海东镇共计划用水486.9万立方,其中洱海水提灌468万立方,与2016年同期使用水812.56万立方比,节约344.56万立方,达42.4%(向阳村2017年用水55万立方,与2016年同期使用水179万立方比,节约124万立方,节约69.3%)。通过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并引导问题的解决,极大地节约了电费和水资源,减少了洱海面源的污染。(何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