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事们在下班时讨论起了食堂饭菜可口的话题。我好奇起来,连忙插话问到,“我们食堂转型了吗?”
大伙儿被我这“牛头不对马嘴”的一下问蒙了,停顿了片刻,方才反应过来,“小黄,我们说的不是机关食堂,是区教育局的食堂嘎。”
原来,城里的“卢家私房菜”老板卢中琦承包了区教育局的职工食堂,并对外营业,虽然经营方式和普通食堂没啥区别,价格也和机关食堂差不多,但凭着味道上的明显优势,大家宁愿多走几步,也要到教育局的食堂就餐。
这样一来,更加勾起了我的好奇心。恰好,中午加班不能回家,我便跟着大伙的步伐向卢老板的食堂走去。
“味道果然比机关食堂好点,毕竟是小锅菜嘛”我边吃心里边思忖着。
小城不大,大家基本都认识名气不小的卢老板。结账时,看到他从厨房出来,我赶紧“拦下”他,“卢老板,你原先的饭店生意那么好,怎么还想着占领这点小市场呢?”
卢老板是个乐呵人,说话来得直爽,“唉,今非昔比了!以前吧,吃公家饭的人隔三差五就来光顾,很多时候来一伙人就是几桌,生意的确很好,经常客满,现在不行啦。你们不是不准公款吃喝了嘛,连正常接待都转向了食堂,做生意也要与时俱进不是?”
看来他知道的还不少,我打趣到,“你怎么知道以前去吃饭的就是‘公家’的人呀?他们脸上写字了?”
“那我一个月开出去的发票还能有假?以前每个月都要开出7万左右的发票,现在3万都不到了,还大都是私营企业开具的。”我有来言,卢老板更有去语。
“按这个说法,政府抓作风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你们的生意,那你有怨气吗?”看到卢老板谈性不减,顺着话题我抛出了我最想问的问题。
卢老板笑答,“抓作风的确影响了我的生意,客源明显不如以前了,但现在除了承包这里的食堂,我还开了个早点店,生意别提多好了,要换以前这样的小生意我哪看得上?形势逼迫我转型嘛!”
话锋一转,卢老板请我坐了下来,说:“我虽然是生意人,可也懂得党风好民心顺的道理。以前饭店生意虽然好,但有些干部中午吃饭总要喝点小酒,酒气熏天,满嘴酒话,你说多影响咱们党和政府的形象?有时候下午去办事,不是人没来上班,就是状态不好,办一件事要跑好几趟呢,还是现在好哟。”
卢老板说的情况以前也确实存在过。“卢老板,你以后办事不会遇到满嘴酒气的人了,区里现在实行了禁酒令,凡是工作日期间和节假日值班,干部一律不准饮用含有酒精的饮品。而且,我们纪委经常监督检查,对顶风违纪的严肃追责,还通报呢!”我趁机介绍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坚持抓作风的情况。
听完,卢老板又呵呵笑了起来,“真是太好了,纪委的人,就得这么干。”
作风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卢老板似的“转型”在区里已然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这与我们区狠刹公款吃喝风,大抓作风建设分不开。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沾益区闻令而动,制定了《领导干部改进工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施办法》,规定公务接待原则上在食堂进行,菜品选择当地家常菜,严禁上高档菜肴和名贵酒,为公款吃喝划了硬杠杠。同时,公务接待报销实行“实名制”,发票后必须附上菜单及接待人员清单,严格控制吃请范围和就餐档次。
同时,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作用,出台《区级领导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实施意见》,规定区领导外出调研,原则上不在被调研单位用餐,确需用餐的安排在食堂,并按照要求交纳伙食费;参加会议时,不得参与会外应酬,不得相互吃请、送礼。
有了制度,关键还是要抓落实。区纪委持续开展节假日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奢侈浪费专项整治,每个节日前重申纪律要求,组织人员到餐馆、农家乐、茶社等场所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对不收手、不收敛的,发现一起,曝光一起,持续释放执纪越往后越严的信号。
走出餐馆,阳光更显明媚。近年来,我们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个细节一个细节抠,持之以恒抓作风建设,好党风清风扑面,好民风徐徐而来,我们得到了民心,群众得到了实惠。(沾益区纪委 黄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