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了!看得见了!我的眼睛看得见了!……”杨光前老人紧紧地抓住我的手,高兴得像个孩子。
杨光前老人家住大理市挖色镇挖色村五组,今年已满80岁,现跟小儿子一起生活,五年前患上了老年性白内障,双眼仅能看到一点光线。由于近几年家里的农作物收成不好,加上杨光前老人多次生病住院,家里的生活十分困难,成了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缓解生活压力,杨光前老人的小儿子带着媳妇和孙子、孙女去了保山打工,家中只留下杨光前老人一人在家,老人生活不便,做什么事都靠摸,心中迫切希望重见光明。
在去年开展部门联系扶贫帮扶工作中,我所在的大理市纪委监察局负责挂包帮挖色村,杨光前老人成了我的帮扶对象。从此,我便成了杨光前老人家里的“常客”,从扶贫工作开始至今,我已十余次跨进杨光前老人家中的门槛。每一次入户走访,都给我留下不同的感触,第一次见到杨光前老人的情景一直深刻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那一天,在村委会干部的领路下,我第一次走进了杨光前老人的家中,看着荒凉的庭院、破损的房屋、陈旧的墙壁、零乱的物件,我深深地感到杨光前老人生活的不易,心里顿时产生了酸楚。此刻,杨光前老从家中的阁楼里走了下来,躬着身子一歪一斜,步履蹒跚,每走一步都显得艰难。见到我们来,杨光前老人抬出凳子,热情地招呼我们,还想去倒水给我们,村委会干部拉住了他:“不用了。”老人只好怀着歉意坐了下来。
首次入户走访,目的是弄清扶贫对象的家庭情况和贫困状况。于是,在与老人的问答中,我全面了解了杨光前老人家中的生活贫困情况,也深深地体会到老人对恢复视力、重见光明的渴望。从那天起,每次走访杨光前老人,我都会用生活费节省下的钱,给老人送去香油、大米等物品;每次与老人告别,都会把工资中积攒下的钱200元、300元、500元的偷偷塞进老人的口袋。从那天起,我在心里许下了一定要帮老人治好眼疾、看到光明、看清世界的心愿;也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为老人创造就医治疗条件,老人的眼疾一定能够治愈。从那天起,杨光前老人成了我心头深深的挂念,治好老人的白内障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从那天起,跑市镇扶贫办、市卫生局和市二院了解帮扶情况和就医情况,再到老人家里作解释和说服工作成了我雷打不动的任务。就这样,一次、二次、三次……,在来回奔波中,终于帮老人争取到了扶贫补助,联系上了就医医院,让老人住进了医院,治好了眼疾,重见了光明。
7月3日,建党节收假第一天,我再次前去看望杨光前老人。老人见到我的那一刻,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连声向我道谢。此刻,除了为老人重见光明感到高兴外,我觉得老人最该感谢的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
杨光前老人家境贫困,社会的一点点关爱、帮助和指引,就能帮他擦亮眼睛、点亮生活的希望;帮助贫困群众,也许不需要“大手笔”,他们要的或许仅是一个信心、一份关怀、一条光明道路。我们每一名纪检监察干部都应大力弘扬扶贫济困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如此这样,扶贫攻坚工作才有希望,才能蔚然成风,才能形成社会正能量,才能使每一名贫困群众在共同奔小康的路上不掉队。(大理市纪委 薛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