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我的工作虽然单调却意义非凡

发布时间:2017-06-25 07:58:52   来源:怒江州纪委

时光荏苒,一转眼,我成为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已是一年多时间,记得刚到纪委,扑面而来的便是每个纪检干部专业的业务素养和“严细深实”的工作作风。不论是接听电话时的每一个用词,或是廉政短信中的每一个标点符号,还是廉政宣传中每一个词语的表达,都有严谨细致的规定。这让我感到一定程度的不适应,于是我开始试着像其他同事一样,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

从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宣传工作,刚开始,我抱着全部的激情做好每一场参观的各项准备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成不变的工作让我慢慢有了懈怠心理,总觉得自己的工作没有多大的意义,心里总是在想“能够有多少人真正把参观当一回事”。近期的热播剧《人民的名义》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大家都知道现在是强力反腐败,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例如白恩培腐败后成为了“终身监禁第一人”,活生生的例子已经摆在那儿,谁还敢铤而走险?

这样的思想状态持续了一段时间,宣传部杨部长提醒到,工作开展有一段时间了,你可以进行一次回访工作。带着困惑我走进了具有代表性的几家行业、部门,去倾听大家参观廉政教育基地后的感想及对我们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参观后太受震撼了,感触很多,深刻认识到反腐倡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这样的工作很有意义,必须长期开展下去”这是大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这次回访工作结束后,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中。我认真重新学习了《学思践悟》,重新深刻了解警示厅中十八大以来“打老虎拍苍蝇”的52个典型案例展板,我开始纳闷,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一大批身居高位的腐败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腐败分子无视法律的存在而贪腐不止呢?

想起了上学时,老师曾经讲过,历史上惩治腐败最严厉的明朝,为了遏制腐败,朱元璋命令加紧制定法律,并把惩治贪官污吏作为头等大事,大开杀戒,以儆效尤。那时候的酷刑有数十种之多,其刑罚的严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据野史记载,当时有一种酷刑“醢”,就是朱元璋把那些犯了贪污罪的人剁成肉酱后分给各地官员吃,意思很明显:你们可得小心了,谁要是敢贪污,下场就是这样,可就是这样一个靠严刑峻法的“反腐倡廉”朝代,最后也闹得贪污成风,不可收拾。这就说明,反腐斗争仅有刑罚是不够的。

带着困惑和种种复杂的心情,我不只一次独自一人走进展厅,安静的看着展板上的所有典型案例,去了解每个案例背后带来的启示,我开始有所顿悟:尽管明朝的刑罚非常残酷,但因为缺少法理依据,所以很难普及实施,更为关键的是,没有建立长效、可行的反腐制度,再严厉的刑罚也只能是点而不是面,防范机制、管理机制、教育机制、监督机制等都严重缺失,仅有刑罚是不够的,必须要有严密的制度,还要具备很强的可操作性。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反腐败工作是很重视的,从多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构建制度反腐体系的具体路径进行论述,有针对性的研究和探讨推进制度反腐对策,致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使制度真正得到贯彻和落实。在极其艰苦的环境里,依然没有放弃反腐,许多曾经立过大功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利,但他们都没有因为自己是功臣而获得法外施仁,依然受到了严惩。

当前,在一些领域范围内腐败问题严重,形式比较严峻,改革开放30年来,各地纪委共查处腐败案件300万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350万人,虽然现在腐败分子只是极少数,但是有不廉洁、以各种方式以权谋私的却不是少数,这些同志这样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我想起了我刚刚到廉政教育基地第一天上班时,办公室杨主任就对我说过“廉政教育基地的反腐展览就是让腐败分子‘不敢腐’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人就是通过参观展览受到了教育而主动投案的,所以,不要小看这个展览教育,更不能小看警示教育的巨大作用。”

我醒悟了,我的工作看似单调,枯燥无味,但的确是很有意义的,每一次的参观能够让参观者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就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回顾这段时间以来的工作,心里充满了太多的感激和感动,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收获了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正因为有了大家对我的不吝赐教和耐心帮助,我才这么快融入到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常想,如果我不曾走进纪委这个大家庭,那我将错过怎样的美丽人生。(怒江州纪委  王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