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手记】一次特殊的交流

发布时间:2017-03-29 07:33:26   来源:德宏州纪委

前些天,我到昆明参加全省党风廉政宣传工作座谈会暨培训班,期间认识了一位叫陈军的同志。

陈军的特别之处,首先是给我的第一印象。会议安排的大会交流上,只有他是名普通干部,而且成绩骄人——2016年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67篇稿件!这令我大吃一惊,要知道,这个数字超过了大部分州市的刊登总数。在评论写作方面,目前全省无出其右者。

于是,我就想,借此机会,一定要认识一下他,最好是专程拜访,以便当面了解一下他成功的“秘诀”。

会议学习日程安排得很满,只能见缝插针,约好时间,我和另外5位一同参加会议的德宏纪检宣传干部,来到陈军的宿舍。

他个子不高,身材偏瘦,很精神,脸上随时带着谦和的微笑。简单认识后,知道他是个部队转业干部,现在大理州纪委担任驾驶员,竟然还不是宣传部的干部,这又是一个“特别”之处,更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

一开口,陈军完全不像一个人们印象中的驾驶员,围绕写作侃侃而谈。“我走的是‘野路子’,完全出于喜欢和写作冲动。”对于起步时的不正规,陈军毫不隐讳。通过交谈得知,他在部队就喜欢文学,特别是诗歌,读书和写作一直是他最大的爱好。陈军很爱读书,而且范围广、内容杂。

说到创作思路,陈军的眼睛一下子似乎放出光来,开始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起他的一个个“灵感”和“创意”——“关于那篇《将副职叫成正职是“语言贿赂”》,我是这样想的……”看得出,这个话题触及了他的“兴奋点”。

然而,他的起步并不顺当。“最开始,我写四五十篇上不了一篇,到后来写一两篇就可以上一篇”陈军说道。坚守和执着终于带来了收获,2016年是陈军硕果累累的一年,从投稿到约稿,从默默无闻到编辑主动打电话,陈军实现了突破。

“有一次,《中国纪检监察报》四版的编辑给我打来电话,说感谢我。我很意外,一问才知道,原来我的一篇评论作为好稿件被社领导表扬,编辑也跟着受到表扬和奖励”,说到这里,陈军脸上明显流露出一丝得意。

这次拜访,很是投缘,原来我担心他可能会不愿多谈,结果一下谈了差不多一个半小时。就在会议期间的3月17日,陈军的评论文章《监督硬气,被监督者才会服气》被《中国纪检监察报》一版《广安观潮》栏目刊出。

在纪检监察宣传这支队伍里,无论是身份,还是个性、成绩,陈军都是个让人感觉很“特别”的人。目前,德宏州党风廉政宣传工作取得了不小成绩,但在中央级媒体,特别是在《中国纪检监察报》的宣传报道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德宏州党风廉政宣传最大的问题就是优秀稿件不多、优秀作者太少,思想不解放、有畏难情绪,全州尚未形成党风廉政宣传百花齐放的局面。因此,我们需要更多陈军这样的人,需要多借鉴学习他的做法和经验。

是什么造就了今天的陈军?通过了解和交谈,我认为是提高修养、积极思考和热情执着,这三方面,德宏州宣传工作都存在差距。虽然陈军的成功中一些个人因素难以复制,但我认为,仍然有可以学习借鉴的地方。

首先就是要继续坚持全员学习和全员写稿。去年的实践证明,我州的这项创新是成功的,全州纪检监察干部学习和积极性、主动性和效果已经有明显提高。制度化的学习,加上纪检干部个人的努力,将会培养出更大的创作群体。

其次就是要积极思考,纪委宣传部要在加强宣传策划上下功夫,在培养核心通讯员队伍上下功夫。其他纪检干部要在保证宣传信息报送数量的同时,与工作创新同步提高质量,使我州重点稿件采写报送提质增效。

其三就是坚持报送稿件,宣传部专职干部要定期撰写,经常报送《中国纪检监察报》稿件,不要怕失败,稿子没采用也不要气馁,要向陈军同志学习,“屡败屡战”,多写、多投、多沟通,在学习中提高,在沟通中改进,就一定会有成功的时候。

说实在的,这次拜访让我深受启发的同时,也感到更大的压力。全省各州市对宣传工作越来越重视,德宏所处的地位可谓前有标兵,后有追兵,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从陈军身上,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动手写稿上的懈怠。今后,作为分管宣传的纪委副书记,我除了要抓好党风廉政宣传的组织协调等分管工作外,还应该在学思践悟上多下功夫,多写稿件,带动其他同志共同提高。(德宏州纪委  李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