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纪委看望慰问贫困户
2015年8月,根据省、州党委、政府扶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的总体安排部署,大理州纪委监察局开始挂钩帮扶南涧县小湾东镇龙门村。一年多来,先后为龙门村直接协调争取的资金总额为1068万元,目前到位为651万元。以项目建设助力精准脱贫,一条“造血”式扶贫沟渠正在滋润彝族群众。
交通先行,真心铺筑致富路
“要想富先修路”。龙门村委会下辖15个自然村,平均海拔2030米,村子从澜沧江边一直延伸到山顶,海拔高差将近1000米,挂在山坡三分之二处的“岔小路”是这里人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在脱贫攻坚中大理州纪委监察局把解决道路交通问题作为首要任务,先后协调道路建设资金530万元,用于龙门村阿苦底村、老黑鼠自然村、三家村自然村三条进村公路总长28.5公里的路基平整拓宽和6公里核心道路(阿苦底进村路)的路面硬化,这三条公路几乎把龙门的所有自然村连成一片。道路的提级改造,让曾经吃饭都要单独躲在厨房里的彝家女人们也开始骑着摩托出门赶集、走亲串戚,彝族山区的生态乌骨鸡、核桃、红花等土特产通过这条路在山外卖了好价钱,大山外的冰箱、彩电、“互联网+”也通过这条路运回到了山村百姓家,“阿苦底”村的群众幸福感甜到了心尖上……
教育扶智,情系寒门学子梦
扶贫先扶智,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就要从教育抓起,不能让任何一名学生因贫辍学。据南涧县扶贫部门调研显示,在南涧县致贫因素中,因学致贫占据了好大一部分。截至今年8月底,南涧县共有因学致贫户829户3275人,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9.39%。而小湾东镇因学致贫现象最突出,有因学致贫户130户520人,占全镇贫困人口的13.63%,居全县之首。州纪委监察局积极对接协调爱心企业,2016年,8月18日在两家企业的支持下,州纪委筹资40万元成立龙门村教育脱贫专项基金,对村里所有在读和新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生,按照每人每年3000元给予资助。为确保基金安全有效运行,还制定了《南涧县小湾东镇龙门村委会教育助学脱贫基金管理办法》,明确基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对基金的使用范围、标准、申请程序及监督机构等也作出具体规定。2016年共资助23名大学生。与此同时,州纪委将帮扶爱心延伸到了龙门小学,整合45万元资金,在2016年春季学期开学前顺利实施完成校园绿化、餐厅、围墙、大门、值班室等修建工程,并赠送了300套不锈钢餐具。
产业培植,巧绘蓝图促发展
在龙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微薄,结合龙门村大临铁路过境和小湾电厂驻地的实际,积极探索“挂钩部门+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新模式,由州纪委协调资金30万元,入股群民合作社,以群民合作社为载体,将建档立卡户劳动力转移到大临铁路和小湾电厂务工,年底,建档立卡户还可得到入股资金分红。2016年,龙门村建档立卡户126户每户分红1000元,实现合作社安排“务工领取工资+年底分红”的增收模式。在此基础上,州纪委监察局注重扶持和培育新兴产业,2015年11月的“南涧县龙华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是龙门村新兴本土企业,合作社主要规划养殖10万只成品蛋鸡,计划2017年5月全面建成,预计产值将超过500万元。州纪委监察局积极为其争取州级扶持资金,协调贴息贷款150万元,逐步探索产业贷款资金入股,合作社分红或扶贫资金扶持、农户养殖、合作社收购的扶贫新模式。同时,按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相结合的原则合理规划产业,分别在阿苦底村发动贫困户栽种50亩共2500株花椒苗,在小村栽种50亩共3000株杨梅苗,困难群众有了固定、持久的收入。
居有好屋,解决困难促安居
为让彝族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安,州纪委监察局认真组织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摸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状况和建房需求。通过房屋易地搬迁、拆旧建新和修缮加固三项措施让其安居。易地搬迁采取“统规统建”的方式,由搬迁村民成立建房委员会,统一选定设计方案,确定施工单位,监督施工质量,政府指导引导的模式快速推进易地搬迁点建设。春节前,龙门村“一吊钱”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16户搬迁农户全部住进了新房,龙门箐、阿苦底村老年活动室和村广场建设也正在施工中。同时,积极帮助协调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安居房建房贷款,不仅做到政策宣传普讲全覆盖,还动员当地困难群众积极加入改造建设行列,使龙门村呈现家家搞建设,户户有好屋的可喜局面。
一年多来,州纪委主动派出2名副县级干部带队,4名正科级干部为队员的扶贫工作队深入小湾东镇龙门村开展扶贫工作,整合实施扶贫项目近20个,带动全镇累计投入扶贫资金近7000万元,有力地改善了龙门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可以说,龙门村的每一步发展,都凝结着州纪委全体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乡村的每一个变化,都镌刻着纪检监察干部倾力倾情的深深烙印。(王华植 彭磊 刘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