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而这种付出与努力始终要建立在将敬业当作立身之本上。
我国古代思想家非常提倡敬业精神,孔子称之为“执事敬”,朱熹解释敬业为“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一生不辞辛苦,兢兢业业,“收二川,排八阵, 取西蜀,定南蛮”,为国为民,呕心沥血,实现了他《后出师表》中所说的:“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焦裕禄同志任河南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期间,亲自带人治理兰考县水涝、风沙、盐碱三害。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也仍然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临终对党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杨善洲老书记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5.6万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还有枪林弹雨中的白求恩大夫,大公无私、任劳任怨,不计名利的掏粪工人时传祥……
古往今来,我们身边敬业的榜样大凡离不开两条:一是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二是锲而不舍的勤奋和努力。这两条的有机结合,即为敬业精神。正所谓“干一行,爱一行”这其实就是敬业精神的最好体现,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无论平凡与否,高低与否,贵贱与否,都应该热爱本职工作,忠于职守,持之以恒;有强烈的事业心,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有勤勉的工作态度,脚踏实地,无怨无悔。
然而,在我们努力做到爱岗敬业的时候,身边却不乏种种和敬业相悖的现象:工作不在状态,心不在焉,整天东奔西跑忙私事;工作态度不认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华而不实,只图热闹、排场、浮夸,不求实效;价值观严重扭曲,不讲原则,不辨是非,胡作为,乱作为,这些现象不仅成为了弘扬爱岗敬业精神的绊脚石,还折射出一些干部的作风问题。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小的一个工作态度问题影响到的不只是个人修养问题,甚至会影响到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公信度。如果连自己的岗位工作都不热爱,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又何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说?又何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敬业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把敬业作为立身之本加以倡导是动力之源。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梦想到现实的转变必然是一个艰苦卓绝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勤奋敬业、拼搏奉献。如果每个人都能象焦裕禄、杨善洲一样,爱岗敬业、发挥“工匠”精神,就都可以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成就一番事业。
“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当我们将敬业当作人生追求的一种境界和一生的立身之本时,我们就会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去奋斗,刻苦努力、精益求精,甘愿化作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一颗“螺丝钉”。(杨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