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纪检人·手记】说说“礼尚往来”

发布时间:2016-11-01 07:43:35   来源:保山市纪委

礼尚往来本是一种传统美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总是会有些“好面子”的人,在“面子”心理的助长下将“礼尚往来”发展成为“礼上往来”,形成铺张浪费和变相行贿,使礼尚往来变了质,变了味。

《礼记•曲礼上》写道:“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圣贤所说的“礼尚往来”中的“礼”是指“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而今天人们却把它理解成了“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甚至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利益所赠之物”,物化了“礼”字,从而也将“礼尚往来”演化成了“礼上往来”。

“新年过节要送礼”,送礼要送什么好?在我们这个一向重视“礼尚往来”的国度,每到佳节、新年来临之际,恐怕都要让那些谋划送礼的人们踌躇不已。而今“礼上往来”之举已然成为人们交际生活中成败的杠杆,甚至影响到一个人事业的发展。真是“礼轻人意重”啊。谋事求职的人们已经为送礼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思,能送的,无论金质银色,还是名人字画,玉璧古玩,甚至是红颜美色都作为那些送礼之人投其所好的礼物。

从传统的婚丧嫁娶、生日宴、满月酒到升迁宴、乔迁宴、就业宴,还有逐渐流行开来的散伙宴等等,宴请、送礼的名目在不知不觉中也逐渐增多。为了庆祝,对于类似的宴席主人家更是大操大办,地点也会选在一些大中型酒店、饭店。相比之下,客人所送礼金也毫不“含糊”,从数百元到上千元不等。据笔者了解,即便是在农村,现在一般的结婚喜宴、乔迁宴、满月酒等宴席,几十块钱已经不好意思掏出腰包了,最低也得一二百块钱,有些甚至高达五百、上千。相互攀比之下,人情消费负担愈加沉重,难免让人“伤不起”。

尤其是一些官员在举办宴席的时候,很多亲戚、下属或者是有求于官员的人就会“借机发挥”,趁机送礼。一些官员平时“防腐”意识还较强,而到了此时或者是节日关头,却容易把送礼行贿当作“礼尚往来”而导致思想麻痹,放松警惕,被“礼”打倒。如此礼尚往来,已完全超越了人情的本义,走向了变质的边缘。

人情交往注重的是感情及情谊,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现在的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根据自己的想法,把人情交往与利益捆绑在一起,靠礼品、金钱或者其他的附属品来拉近彼此的关系,给送礼披上了“礼尚往来”的外衣。送礼者把它当做一种情感投资,明修着人情往来的“栈道”,暗渡着谋取利益的“陈仓”,把它演变成了变相贿赂的遮羞布。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向来重视礼尚往来,投之以桃就要报之以李,受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既然懂得有恩须报,也自然明白“来而不往非礼也”,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于是善识时务的行贿者不失时机,该出手时就出手,以礼开道,惠益之多,不可以数计。而受贿者,却只为自身利益算计,则忘记了古训:莫伸手,伸手必被捉。虽然礼尚往来,诺守“四知”,信誓旦旦,只有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但天意难测,天理昭彰,难免东窗事发。从小者看,送礼者因礼而得理,而受礼者因礼而失理,二者易位,也是自然之理,如果一个人因礼而失理,站不到理字上,你就会处处受制于“礼”,就等于授人以柄,作茧自缚,必将走向堕落和腐败的深渊。从大者看,如果因送礼而让潜规则大行其道,则违背公理、有悖法理,必将导致公平的缺失,也是对正义的玷污。

“礼上往来”让众多贪官纷纷倒在“礼金腐败”上,从收看似小打小闹的“礼金”开始,最终从“苍蝇”变成了“老虎”,最终被党纪国法严处,所以万万不可忽视“礼上往来”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因此,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经得起“礼金”的诱惑,防止出现“收一点、拿一点无所谓”的麻木思想,避免腐败一发而不可收拾,最终陷入犯罪的深渊。

还是让“礼尚往来”回归本意吧!(施甸县纪委 朱光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