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木楼是施甸县纪委监察局以前的办公地点。据说,小木楼建于1976年,主体工程刚完成就经历了7.8级大地震的检验,是当时县里最新式、最气派的三层楼房。楼板上被来往的脚步磨出的花纹已经让人无法看透它的历史,每踩上去就会咯吱作响。在这已被钢筋混凝土所包围的喧嚣城市,小木楼显得那样肃穆宁静。
纪检监察之歌在此响起
清晨,7点35分,小楼里亮起了第一盏灯,宁静的小楼逐渐开始热闹起来。8点整,“党旗在召唤,国旗在嘱托,纪检监察,肩负神圣职责。光荣啊光荣,党的卫士,扶正祛邪,扬善惩恶,为党风纯洁让政令畅通,我们用生命谱写忠诚之歌。”在四楼会议室,纪检之歌响起来了,随后就是领导安排工作和周周大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开始。
我也不清楚周一例会学习到底从哪年开始,在纪委工作了20多年的汪叔跟年轻同志说,从他调入纪委工作时就一直是这样延续的。人在变,事在变,小楼里的故事也不断在变,但唯有周一例会学习这个传统从未改变。每次周一例会,都是小木楼里每个纪检干部每周工作的起点,她为大家补充了知识,更凝聚了小木楼里所有人的力量,大家铆足了劲儿似得开始了监督、问责、宣传、行风治理等工作。
小办公室里暖意浓浓
一间不足15平米的小办公室里,特别紧凑的放着四张办公桌,每个人起身走动都要偏着身子,这就是当年小木楼里最紧凑的科室——县纪委宣教室。
宣教室的每个成员随时都准备好“说走就走的旅行”,那是因为下乡去采集信息的频率很高。宣教室的主责主业就是第一时间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协调县级媒体大力宣传,在全县营造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一部笔记本、一台相机、一只录音笔,随时都戎装待发。无论是谁去“旅行”,宣教室主任老赵都会叮嘱她“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用心采集信息和组稿。
忙碌了一天,天色已晚。但是宣教室的灯仍然在亮。老赵经常吩咐道:“你们三个快去吃饭吧,我再忙一会儿就走了。” “不行,我们等你一起,你有什么安排也好有个照应。别赶我们走嘛!”“那行,小王你来改一下这篇稿子,小施再把稿子审核一次,特别是不能有错别字,数据拿不准的一定要再核实,每一篇稿子都关系到委局形象,不能掉以轻心。”老赵就是这样一个细致周到的人,在他的带领下,四个人把稿子核对了一遍又一遍,小木楼的走廊上充满了键盘声、欢笑声、讨论声共奏的交响乐,这样的镜头几乎每天都在发生。虽是平常小事儿,却真实写照了县纪检干部团结奋斗的精神。
把工作看得比眼睛还重要
纠风室的高主任热情随和,大家都喜欢叫她“高大姐”。但是在工作上她却一丝不苟,非常严格。由于她长年累月对着电脑撰写材料、制作报表、监管民生资金监督平台,让她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眼疾,医生劝她要尽快手术治疗,但她每次都说:“最近工作忙,等闲下来的时候再做手术。”有一次,高主任从民生资金监管平台上发现了相关单位的一个问题,正准备打电话给该单位要求纠正时眼疾发作,让她无法看清电脑。小楼里的同志知晓后,都劝她快去医院,可是她却斩钉截铁的说:“把电话打通,处理完问题我再去。”事情处理完了,大家都争先恐后搀扶高主任下楼就医,可她却笑着说:“没事的,我自己去就行了,你们快去工作吧。”
记得有两天时间不见高主任,通过了解才知道她悄悄去做手术了,还说不让小楼里的人知道,怕影响大家的工作。当我们约好同事准备去看望她时,谁知她又赶回来上班了。大家都心疼地责备她说:“高主任,注意休息啊,你太不把眼睛当回事儿了。”她却说:“放心不下民生资金监管平台,我得整天睁着眼睛看住它,不然会出问题的。”既没有铮铮誓言,更没有豪言壮语,只是职责所在,故淡然处之。
小楼精神持久长
小楼里的每一个人都时刻感染着我们。大家工作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生活上亲如兄弟姐妹。你家有事我帮忙,周末或者下午闲暇之余,大家也会找个时间闲坐坐。
上班时间,大家踏着木楼梯上楼发出“吱呀”声;隔壁高主任突然大喊着“小王,快来帮我解决一下电脑问题”;小慧喊着“拜托,你感冒快吃药吧,别拖长了。”……有领导对我们工作的表扬,做错事后的批评和鼓励,有疑问的时候同事的解答、讨论……平凡的一言一行,却浇筑了不平凡的纪检工作。我们爱这平凡却特殊的岗位,更爱着小木楼里默默无闻却肩负伟大使命的兄弟姐妹。
2015年底,施甸纪委监察局全部搬到了县公安局原办公楼,虽说新办公地点条件更好了,但大家对小木楼却充满不舍。小木楼是施甸县纪委监察局以前的办公地点,陪伴这里的纪检人度过了无数个春秋,见证着许多新同志的到来、老同志的调离或退休,见证着这里的人们铸就属于他们的伟大事业。接下来的日子,虽然小木楼不能再继续陪伴大家,但是不管工作环境怎么换,小木楼里团结协作、秉公执纪,充满正义的纪检监察之歌的歌声和曾经的欢乐时光,都将永远留在施甸纪检人的记忆中,小木楼的精神将永远延续…….(施甸县纪委 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