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这几天为什么不给我做椰蓉包子了?”9月的一天,吃早点时,看着一锅馒头,12岁的儿子一脸不高兴。
“馒头不好吗?”
“馒头没有包子有味道,太淡了,不好吃。”儿子依然撅着嘴,不愿意吃馒头。
“馒头怎么没有味道?你闻闻,这是小麦的清香,最自然的味道。”我掰开一个馒头,凑到他的鼻子前。
对于闻惯了德克士炸鸡腿味道的鼻子,对于喝惯了各种饮料的嘴,对于没有感受过饥饿的肚子,馒头淡淡的小麦清香是难以刺激他们的感觉神经的。
“没有什么味道,太淡了。”儿子的反映果然不出我的意料。
“你再好好闻闻,一股小麦的味道,细嚼慢咽还有一丝甜味。”我一边吃着馒头,一边很享受的样子。儿子看我这么陶醉,半信半疑的边闻边往嘴里塞馒头。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重口味”,不喜欢平淡的味道?不行,这不是小事,我得和他好好谈谈。甘于平淡,力戒奢华,得从娃娃抓起。
晚上放学回来,我问儿子:“我考你一道题:你说说世界上最重要的食物是什么,少了它我们谁都活不了?”
“是水。水是生命之源。”他的反映挺快的。
“你说得对。那你觉得水的味道怎么样?”
“像您早上做的馒头一样,很平淡,没味道。”
“对,在生活中,最平淡的东西往往对我们最重要。水无色无味,但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它,而有些东西很香很甜,味道很重,很刺激,但对我们却是有害的。商店里有些食物,在加工的过程中放了很多调味品,加上过度加工,吃起来很香,很脆,但基本上没有什么营养了。食物是这样,书籍也是这样。比如你以前看过的漫画《阿衰》,除了搞笑、调侃以外,对你长知识,长本领没有好处。还有一些网络小说,里面的情节编得很离奇,很吸引人,但对我们做人做事,没有什么帮助,而像你这段时间正在看的《红旗谱》,看起来很平淡,但对我们很有启发。”儿子喜欢看书,这几天正在看梁斌写的《红旗谱》。虽然这本书对他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有点高冷,但他还是没有放弃阅读。
听了我的话,他好像若有所思。
三句话不离本行。作为一名纪检人,我接着给他讲了最近新闻里播放的几个贪腐分子的例子。
讲完后,我问他:“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会变成贪官吗?”
“他们太贪心了呗。”
“对,他们贪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不能过平淡的生活,他们想有很多很多的钱,想过很奢侈很刺激的生活。他们搞不清楚人活着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他们把最有营养的东西丢弃了,而捡了一堆垃圾往头脑里塞,最后变成了国家的罪人。”
“照您的说法,人只要平平淡淡就行,我的成绩不好也可以喽。”儿子狡黠地看着我,反将我一军。
“这是两回事。在吃穿上,在生活上,我们要普通朴素,要平淡,不要追求高端刺激。但在学习上,我们要努力,要下功夫,要求上进。”
对于一个12岁的孩子,我不能给他讲物质和精神的辩证关系,不能给他讲“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演进过程,不能给他阐述“人间有味是清欢”含义,不能给他讲“锦衣玉食,钟鸣鼎食之家”繁华梦幻的历史,不能给他讲庄子“清虚自守,卑弱自持”的人生态度。我尽可能通俗易懂,尽可能符合他的认知。
为了让他知道人活着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资料的道理,我给他讲美国学者梭罗到瓦尔登湖边搞生存实验的故事,并答应下个月给他买《瓦尔登湖》。我还让他把梭罗的一句名言记在他的摘抄本上:“一个人,只要满足了基本生活所需,不再戚戚于声名,不再汲汲于富贵,便可以更从容、更充实地享受人生。”
“对于生命来说,最有营养的是水,不是饮料;对于大脑来说,最能提高智力的是读书,而不是玩游戏;对于身体来说,最美的姿势是劳动,而不是睡懒觉。”最后,我送给儿子这样一段话。(丽江市纪委 杨丽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