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周五。
我正在办公室写稿,突然响起了“笃笃”的敲门声。起身一看,外面站着一个“很农民”的老人:留个小平头,头发花白,脸色黝黑,脸上密密麻麻满布皱纹,上身一件旧西装,运动鞋上沾满了泥土。
“老人家,请问你找谁?有事吗?”我问。
他嗫嚅了好一会,用浓重的方言说:我冤枉,找信访室,但是好多房子都没人。只有你的门开着。我能不能和你反映一下?
有诉求,找信访室算是找对了。我本想告诉他,今天很多人都开会去了,下周一再来。加之我的稿子很急,没时间接待他。再说,这也不是我们宣传部门的事。但良知告诉我,我不能把一个从百里之外赶来,脚上沾满泥土的老人拒之门外。
我请他进来,递给他一杯热茶。他一坐下来就激动地说起他遭受的冤屈和他的上访经历。大意是对一个月前发生在他妻子身上的一起交通事故的处理不能接受,跑了许多单位和部门都没有得到解决。老人说,他们对我反映的事情回答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件事我们知道了。然后就没有了下文。很多单位还因为他的身份和衣着,把他挡在门外。说到伤心处,老人声音哽咽,眼角泛出了泪花。
我给他泡了一杯茶,招呼他坐下,并问道:现在大妈好些了吗?他告知我已经出院了。我悬着的心才落了地。
他后面的话,渐渐跑题。讲他年轻时的经历和家庭情况,讲他对世态的看法。看他谈兴正浓,我没有打断他。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知道这是长期压抑造成的,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释放的渠道,说出来他的心情会好些。
虽然我知道他反映的这些情况是否有“冤情”,需要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调查;虽然我知道,老人今天遇见我,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走错了门。但是,当一个脚上沾满泥土,有满腹“委屈”需要诉说的人对你投以期望的目光的时候,我无法拒绝。
我们常常说,要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要把群众当亲人。但是当一个衣服破烂,连说话都不是很利索的群众找上门来的时候,你是否愿意递给他一杯热茶?你是否有耐心听他字字带泪的诉说?你是否把他视作亲人开导?我想,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丽江市纪委 杨丽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