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老山脚下的麻栗坡县天保乡天保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新房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水泥硬化村道,让这个曾经经历战火洗礼的小村庄显得格外惬意和恬静。漫步其中,崭新的小洋楼、人们的欢声笑语都昭示着天保村的新面貌。谁会想到,这里两年前,曾经是“办酒风”肆意盛行的地方。
时维初夏,笔者来到中越边境线上的天保村对一份由全体村民签字共同约定禁止滥办酒席的“村规民约”进行了专题采访。
一份简单的“村规民约”
在天保村委会办公室,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德明拿出了一沓“村规民约”,共26份,每个村小组1份。其中禁止村民滥办酒席的规定里,只有“满月酒、周岁酒、70岁以下办寿宴、新建房屋等一律不能下请柬情况,如有违反以上政策可取消全家的惠农政策”这一句话。从字面上看,这是一份简单得不能在简单的“村规民约”。但这26份“村规民约”与全面、严谨、规范的机关文件相比,不同的是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全村968户户主的姓名,并盖上了村民自己鲜红的手印。刘德明说:“过去就是因缺了这份简单的村规民约,全村也因滥办酒席被搞得得乱七八糟,老百姓整天忙着吃酒,既伤财还耽误工时,弄得老百姓都无心生产”。
陷入怪圈的“办酒风”
事由缘何说起?原来,伴随着中越两国关系正常化,乘着国家扶持“老、少、边、穷”战地区发展的春风,“国门村寨”也奔小康啦,纷纷盖起了新房,农村乔迁宴客本是一件喜庆事,谁曾想后来竟慢慢地变了“味”。
“太乱了,大家都想方设法的办酒,一年到头我在吃酒上就开销1.5万元左右,真的是吃不起”。提起之前的状况,刘德明直摇头。
村委会副主任罗选富最“惨”的一次是一天有八场酒要吃,只得骑着摩托车一路跑了6个村寨,每到一处都是交了“份子钱”就赶往下一家,连饭都顾不上吃。村卫生员黎刚由于工作岗位的原因,认识他的人特别多,每年都要接到200多张请柬,一年仅“份子钱”达2万元以上。平安坡村民小组村民赵玉坤由于家庭比较贫困,每次拿到请柬都愁得没有办法,只有四处去打零工挣吃应付,一年到头什么都不剩。南硐村小组的李朝文也同样如此,年年都靠借债吃酒,家境贫困状况一直没有根本转变。
天保村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联飞说:“当时我们村办酒已进入了一个怪圈,一些人为了敛财办无事酒,送了人情的村民想把礼金收回,也跟着想各种理由办酒,导致了办酒风的恶性循环,五花八门的无事酒劳民伤财,办得人怨气十足”。
限酒令不仅限住了“嘴”,还赢得了“民心”
“面对全村大操大办‘泛滥成灾’的局面,我们一度也很为难,治理还是不治理呢?”说起出台这份村民“限酒令”的过程,刘德明道出初衷。
一场村里搬新房的吃酒风让村民们体会到吃酒风的危害。2014年县政府在南硐村小组开展了整村推进扶贫攻坚工作,32户村民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家家都建起了小洋楼。本是大好事,但一场闹剧出现啦,新房几乎是同时竣工的,都设宴摆酒祝贺,不仅是南硐村32户村民,还连带附近村村民整整吃了一个月的酒席,村委会的干部们每人都接到了15张以上的请柬。
一时间,村民怨声载道:“哎!这种搞法谁吃得起,国家补助盖新房的钱都在这个月吃光了,怎么脱贫,怎么致富呀!”有的说:“不去又怕得罪人,去又实在吃不起,应该有人来挑头来制止这事啦”。
老百姓的心声最终让村干部们吃下了治理大操大办歪风的“定心丸”。说干就干!2014年5月,一份禁止村民办无事酒的“村规民约”在经过全体村民“签字画押”后最终得以出台。
“这事做得实在,为我们减轻了很多负担,村干部实实在在的为我们办了一件好事”“没有了吃酒风,没有了人情负担,我们感到生产生活都轻松多啦”。村民们满意地竖起大拇指。
一份简单的村民“限酒令”,接地气,顺民意,不仅管住了“嘴”,还赢得了“民心”。
记者手记
5月的初夏,天保村委会,阳光炽烈,树木葱郁,溪流潺唱,再次走进这个昔日吃酒风盛行的边境小寨,不由得思绪万千,一份“村规民约”后吃喝风的巨大反差和变化,它给我们的启示到底是什么?我苦苦地思考着答案?
刘德明见到我,高兴地说:“你这次来,是不是感到了变化,我们初步估计了一下,今年与往年相比,全村办酒场次下降了85%左右,这也为老百姓直接节约资金300余万元。现在想想,这份村规民约之所以起作用,并不是我们村干部有多高明,有多厉害,而是村民自愿签的,是发自内心的,所以能执行下来”。
我忽有所悟,这或许就是答案。农民是朴素的,真挚而善良的,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往往只是通过一种简单的方式来体现,来表达。当过去盛行的“吃酒风”危害到他们宁静朴实的生活时,他们自然会发出抗议的心声和诉求,要改变这种不合理,不堪重负的现状,最终通过一纸简单的“村规民约”流露和表现出来,并得以严格遵守和执行。我不由得在心里对村民们泛起深深的敬意。
走出村子,心仍然沉浸在这种变化的意境中,一纸“村规民约”,在它薄薄而发皱的份量中,我嗅到的是一个边境小村庄散发的生机和气息,耳际听到是它在朝着小康社会前进中发出的稳重扎实的步伐!(陈天跃 杨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