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总以为纪委的宣传教育工作和机关办公室的工作没什么区别,甚至还少些程序,直到走上这个岗位,真正“沉”入其中,才发现并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宣教工作者除了要自信,还必须练好“内功”,得有两把刷子,才能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正能量的传播者,才能起到打“预防针”的作用,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刚开始时,我怀疑过自己的工作,对我们宣传教育工作能起到多大作用、效果如何,心里没底。而后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对宣教工作改变了看法,树起了信心。
当时县纪委书记推荐了一本领导干部的学习刊物——《历史的教训》,向县四大班子领导和县直各单位、乡镇一把手分发,供领导干部学习参考。资料发放后,收效如何无从知晓。可是没有想到,这本读物引起了领导干部的思考,提高了其参与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主动性,不少领导写来读后感。一位领导干部这样写道:“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它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过去,还是未来。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清楚。还有一位领导干部这样写道:领导干部被权力、地位的光环所笼罩,被周围人捧着敬着,很容易迷失自己,时间久了就容易出问题。要时常问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做?别等到自己“掉”进去时才明白正确答案,悔之晚矣……
读着这一篇篇发自内心的读后感,我明白了:润物细无声。
不久,我们组织了一次到庭审现场旁听涉腐案件。当法官问到:“你还有什么要陈述的?”犯罪嫌疑人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哽咽着说:“没有了,我后悔!纪委每年都组织我们参加很多党纪党规教育活动,可我从来没有认真参与过,更不用说什么体会,我要是真正把他们说的当回事,让党纪党规入脑入心,也不至于毁了自己、害了家庭,到今天这个地步,我对不起组织。” 当时,我的心里如同压上了一块巨石般沉重,不禁开始重新审视我所从事的工作。我想起我的一位领导说过的话:“我们宁愿花十倍的精力去抓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去抓廉政文化建设,也不愿意由于我们教育不到位而使干部犯错误,毁掉一批干部。”
宣教工作与党的事业休戚相关,如果教育不到位,少数干部人生观、价值观可能会错位,导致权力越位而误入歧途。我暗下决心,以后自己在宣教岗位上宁愿苦些累些,也不愿意再见到一些干部锒铛入狱。
有了定力,接下来就是练“内功”了。要让大家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要做好“宣传员”“打针手”,首先自己必须弄熟吃透法规、会灵活运用法规,而这不仅需要向书本学,更需要向实践学,得“缺什么补什么”。此外,现如今是信息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网络给纪检监察机关宣教工作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不但可以进一步提升纪检监察机关的公信力,增加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更好地保障了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更要求我们要能够跟上步伐,充分运用新媒体,充分利用身边的“素材”,通过切实有效的方式,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大家真触动、真感动、真震动。此外,要主动改变过去填鸭式、灌输性的教育方式,通过情景再现、互动参与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模式,把生硬的说教转变成真情的感化,做到寓教义于无形、明事理于细微。
党风廉政建设宣教工作如春风化雨,能净化人的心灵,启迪人的心智,使党员干部在内心拥有一方净土,远离腐败。为把宣教工作绘成一幅更美的图画,我们愿意永做耕耘者,哪怕累也快乐着。 (祥云县纪委 唐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