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纪检人•手记】精准扶贫督查专员

发布时间:2016-04-18 10:11:03   来源:保山市纪委

“这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的名单中,有的家里有农用车,有的盖起了两层平房,有的在集镇做生意,家庭条件都很好。”刚上任的易地扶贫搬迁督查专员就收到布朗山少数民族群众的举报,反映当地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户存的问题。

督查专员立即深入布朗山走访调查,发现确实存在错将已脱贫群众纳入扶贫对象和漏掉急需帮扶的群众情况,督查专员将此事及时向施甸县纪委汇报,县纪委高度重视并整合人员力量,利用周末时间“走村串户”,深入布朗山扶贫对象家中,挨家挨户了解实际情况,及时梳理扶贫对象信息资料,重新进行建档立卡,确保扶贫对象精准无错漏……

这只是督查专员在布朗山工作的一个缩影,为了全面打赢施甸县脱贫攻坚战役,该县纪委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选派督查专员进驻布朗山。督查专员直接接受县纪委的领导,在向布朗族群众宣讲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同时,挺纪在前,运用“四种形态”对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全过程进行精准监督。

边宣讲政策,边唠家常,拉近距离,事半功倍

“布朗山交通闭塞,环境恶劣,习近平总书记没有忘记我们少数民族同胞,党和国家的政策好,让我们搬迁到交通更方便、环境更好地方生活;同时还资金补助,并且我县引进了万家欢集团来我县办公司发展农业,通过发展产业脱贫,以后子孙在家附近就能打工挣钱。”督查专员到一位布朗族大娘家动员时说道。

“我都60多岁的人了,死也要死在这里,要落叶归根。”固执的布朗族老奶奶坚决不同意搬迁。这已经是督查专员第三次到她家进行动员搬迁了。

“老大娘,你看你家儿子都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娶到媳妇,你知道为啥吗?”督查专员看老大娘态度如此坚决,就改变策略,和她唠家常。

“我们这里穷,在我们村,一大半的40多岁的‘汉子’都没有娶到媳妇,有的娶到媳妇了,没过几年就跟别人跑了”布朗老大娘表情凝重的说道。

“通过搬迁,不但能够脱贫,而且交通方便了,外地的女孩也愿意嫁到这里来了,以后你的孙子、孙女上学也方便了……”通过唠家常,增进感情,最终,督促专员说服了布朗族老大娘,同意搬迁。

“样板房”让布朗山少数民族群众吃下“定心丸”

“能搬到交通更方便的地方生活好是好,但是不知道房子怎么样?”督促专员在走访时发现大部分正在犹豫是否搬迁的布朗族群众都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要是先建立起‘样板房’,让布朗山的群众实地参观,有个对比,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督查专员立即将这个想法向云南施甸县纪委汇报,通过层层汇报,县委、政府通过研究决策,决定在易地扶贫搬迁点先建立“样板房”,让布朗山群众提前看到自己新家的样子,让布朗族群众吃下“定心丸”。

布朗族群众看到新盖起的“样板房”都很满意,大家开始对搬迁后的小康生活开始憧憬着。

全覆盖精准监督,让布朗山少数民族群众奔小康

“听说国家对我们贫困少数民族同胞的扶贫力度很大,扶贫资金也很多,就怕‘雷声大、雨点小’,会不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布朗山一位小组长问道。

“县纪委下派我们到布朗山工作,就是要求我们从建档立卡户的确定、搬迁地点选址、规划以及资金拨付使用情况进行全过程、全覆盖精准监督”督查专员回答道。

据了解,施甸县纪委挺纪在前,全程精准监督扶贫搬迁工作,有效杜绝了“雁过拔毛”式的腐败,确保扶贫资金用到刀刃上;积极运用“四种形成”,重点把握“四种形态”的前三种,建立层层监督防线,抓早抓小,始终以严的标准,实的措施推动扶贫工作。2016年,县纪委共受理信访举报2件(次),办结2件(次);目前,全县27个易地扶贫安置点已开工建设16个,拨付资金13401.61万元;同意搬迁户4493户,其中迁入县城772户、迁入集镇1965户、迁入中心村1756户。

在督查专员的辛勤工作下,在全县扶贫干部的努力下,一股股暖风吹进了布朗山、吹向了全县人民。同时,暖风也吹进了督查专员的心里、吹进了全县扶贫干部的心里。(施甸县纪委  杨智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