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观潮 | 巡视整改就应注重“含金量”

发布时间:2016-12-14 17:30:38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提要

巡视整改任重道远,不仅“闯关”思想、“应付”心态要不得,只追求“工作量”、不注重“含金量”也不行。被巡视地方和单位不能把整改仅仅作为一时一事或阶段性任务,必须作为长期任务深入改、持续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责任到人,务求整改实效。

力斩“雁过拔毛”黑手、亮剑“贴着海关发财”、以整改推动商事制度改革……近日,本报刊发的湖南省、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狠抓整改的新闻报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八届中央第九轮巡视的整改成效。

闻过则改,善莫大焉!细数这些整改“成绩单”上的亮点,不仅看得出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立行立改的决心态度、对症下药的务实举措,还有以整改促发展、用制度管长远的深层思考。注重提升“含金量”,正是这些地方和单位巡视整改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原因。

如果说巡视是“政治体检”,巡视反馈意见就是“综合诊断报告”,为被巡视地方和单位的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查明“病情”、点准“穴位”、开出“药方”。这些来之不易的巡视成果如何落到实处、发挥作用?关键就在于整改的力度和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不断强化党内监督,特别是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深化政治巡视,推进巡视全覆盖,在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同时,始终强调用好成果、狠抓整改。在已经完成的十轮巡视中,很多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党组织知耻后勇,直面问题、立行立改,强化责任担当,全力落实整改举措,晒出的整改“成绩单”令党和人民看到了实质性的变化。

然而,惯性和惰性的顽固程度从来不容小觑,当前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再次敲响了警钟——有的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在巡视组点出问题后,还瞻前顾后、藏着掖着,怕丢丑吃痛,整改落实情况与中央要求还有相当差距;有的整改工作流于形式、“雨过地皮湿”,解决问题靠“变通”,立下制度当“摆设”,认为应付完巡视组就可以歇歇脚、松口气;还有的习惯于“就事论事”,缺乏深挖病灶、举一反三的动力和能力,往往导致旧疾未除、又添新病……凡此种种提醒我们,巡视整改任重道远,不仅“闯关”思想、“应付”心态要不得,只追求“工作量”、不注重“含金量”也不行。

注重提升整改工作“含金量”,首先必须解决“为何出发”的认识问题。整改既是确保巡视成果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又往往成为被巡视地方和单位改革发展的新起点或加油站。“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被巡视地方和单位党组织必须认清这一点,抓住整改契机,主动放下包袱,认真自我检修,再出发时才能顺利实现换挡提速。

注重提升整改工作“含金量”,还要解决“如何到达”的路径问题。“含金量”足不足,关键看工作实不实。整改本来就是冲着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去,是虚晃一枪、自欺欺人,还是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是层层推卸责任,还是层层传导压力……选择的差异决定着整改工作“含金量”的不同。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巡视监督不是一阵子。被巡视地方和单位不能把整改仅仅作为一时一事或阶段性任务,必须作为长期任务深入改、持续抓,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确保责任到人,务求整改实效。只有在认真完成整改目标的基础上,注重提升“含金量”,才能真正把巡视整改行动转化为全面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闫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