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规家训】腾冲李氏家训——家书训勉留清誉 佐治当怀燮理才

发布时间:2016-10-24 08:05:24   来源:保山市纪委

腾冲李氏家训

吾家邺架满诗书,继起人文庆有余。

杨子四知常作训,代传清白式门闾。

闻道吾儿捧檄来,蒲门风静夜常开。

家书训勉留清誉,佐治当怀燮理才。

--------------李氏家训

腾越下河村李氏家训

下河村山弯建,背靠松竹山林,村前田坝千顷,泥河南贯而过,天光云影徘徊,野旷气清苍茫。村内李氏一脉,祖籍南京应天,自明洪武年间,始祖征庆二公,随黔宁王西征,平定极边腾冲,驻扎于孟家墙,分封良田山林,民风醇遂家焉。遒卜居下河村,世以耕读为业。传至十五世祖,兴商贸积财力,遂迁移至城市。县城支系李公,字仲逵号仪丞,别号菊园主人,少年励志读书,学成报效故土,为师勤勉育桃李,为官清正尽职守,树立德高之重望。上世纪丁亥冬,其子外出任职,欣然作诗二绝,遂寄以为家训,世代相传牢记,李氏后辈遵祖训,正大光明出人才。

下河村李氏

下河村李氏家训,昭示后世之人要笃学、清廉、和谐,皆是为学、为官、为人的至理名言。一家之训,是祖辈对后代的鞭策,承载着一个家族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氛围,良好的家训形成优良的家风,引领家族的兴旺发达。古人云:家国一体,家风纯才能社风正,社风正才能国风清。良好的家风是一个良好社会的开端,下河村李氏家训对当代社会、国家的发展同样具有不可估量的启示意义。

泱泱中华文明古国,历代勤学者创造了无数璀璨的成就,劝学的名言警句也数不胜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非学无以广才”……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价值理念的冲击,无心读书的现象层出不穷,严重阻碍国家前进的步伐。迎着全民阅读的号角声,我们应投身书香社会的热潮中,生命有结束的时候,求知却永无止境。只有“满诗书”,才有“继起人文”,保持笃学的生活态度,掌握更多知识,提振自我信心,勇于创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下河村李氏人

李氏家训中提到了杨子四知的故事,身居高位的杨振拒绝下属王密的重礼,王密劝道:“暮夜无知者。”杨振回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杨振以其清正廉洁名垂青史,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榜样。我们凭吊古人,就是仰慕古人的高风亮节,他们的行为也警示世人为官要为民务实清廉,坚守为民造福、廉洁从政的操守。我国历来也十分重视廉政建设,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腐政现象层出不穷,这不利于国家的经济建设,不利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因此,我们要以史为鉴,踏实干事,清正廉洁。

古代儒家所倡导的“仁”教会我们为人处事要和谐,正如家训中的“燮理才”,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这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仁者,心存善良、坦率勇敢。人生在世,短短数十载,如何在人生之路上自信从容,唯有和谐,方能游刃有余,为人处世定能不负此生。自我和谐得健康,人际和谐创稳定,社会和谐促发展,我们要努力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如此,中国梦的大好局面指日可待!

近年来,下河村新建了一所完小,学校四周广种荷花,片片荷塘成为该村的一大亮点。古代文人或清官皆偏爱莲花之美,尤爱其品行之美。有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学子配莲花在合适不过了,以莲为伴,心清励志笃学。《爱莲说》中还这样赞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莲花乃廉洁之象征,以莲为邻,更告诫世人要守住本分,清白做人。莲,花之君子者也,为人应如莲一样修身谐和,不求华丽,要坚定自己的信仰与操守,从容而淡定地生活。下河村李氏家训就是这朵朵洁白的莲花,盛开在人们心中,香远益清,给予这个社会无限正能量。(潘飞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