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案调查96件,同比增长108.70%,处分违纪人员101人,同比增长114.58%,23人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同比增长360%……”。这是峨山县纪检监察机关从2011年以来用5年时间向全县人民交上一份答卷。
5年以来峨山县纪检监察机关以“廉洁峨山”建设为总揽,着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把纪律挺在前面,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用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支持与拥护。
“主业主责”精准回归。按照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职责,围绕“三转” 抓“主业”,聚焦“主业”抓“主责”,“术业专攻”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心任务,清理和精简议事协调机构,由原来“包打天下”的130余项“承包田”精减到15项“责任田,将“副业”及时退还、交还给主责部门,回归到“监督的再监督,检查的再检查”,真正把出发点和发力点聚焦到监督执纪问责上来。
“两个责任”落地生根。县委抓实主体责任这个“牛鼻子”,县纪委切实履行监督职责,出台了《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办法》《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责任追究实施办法》等系列制度,以“责任清单”的形式进一步明晰各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班子成员和各级纪委(纪检组)对应的责任。对责任单位发出“问题清单”253份,督促整改1558个问题,先后约谈31名县级领导和83名科级领导,确保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使“两个责任”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同步发力。
“四种形态”崭露头角。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要求始终把查办案件、纪律审查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既打“老虎”,又拍“苍蝇”,产生了极大的震慑作用,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2015年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和违纪情节轻微的8名干部进行约谈提醒,使“红脸出汗、咬耳祉袖”成为常态,不断释放“越往后执纪越严”的强烈信号,让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不可逾越的底线。
“四风问题”有效遏制。盯住“四风”抓作风,盯紧元旦、春节等重要时间节点,不断创新和改进方法,组织专项监督检查21次,对84个单位和68名个人进行点名通报,及时曝光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典型案例15件,持续释放遏制 “四风”永远在路上的强烈信号。监督执行峨山县干部廉洁自律“六不该”、工作纪律“八严禁”,着力开展 “为官不为”专项整治,五年来共问责干部26件39人,其中科级干部18人,村组干部13人,其他干部8人。使履职须尽责、失职必问责成为常态,形成务实担当、团结拼搏、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主动发声”传播能量。建立“互联网+纪检监察”的宣教模式,通过廉洁峨山网、短信平台、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发布廉政信息21000条次,微信620期、2480条次,回应热点关切,引导社会舆论,传播党风廉政建设“好声音”和“正能量”。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和 “特殊群体”,编印《峨山县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选编》1500册、《峨山县领导干部警示教育读本》1500册、《峨山县村民监督委员会监督典型案例汇编》500册,用身边的反面典型事例开展警示教育,达到了以反面典型为镜,受警醒知敬畏的目的。
“崇廉善洁”示范引领。扎实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建设,充分挖掘廉洁文化内涵和优势,不断整合资源和平台,实施“小广场、小广告、小书角、小节目、小庭院、小课堂、小短信”等项目建设,建成省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个、市级廉政文化示范点6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15个,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崇廉善洁”的新风尚,真正使廉政文化在美丽彝乡蔚然成风、廉香满溢。
“炼好五气”争当卫士。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求,炼好“底气、勇气、锐气、静气、正气”争做表率,争当“纪律卫士”,以全员培训考试、廉政作品征集、主题演讲比赛、开设道德讲堂和绩效考核等方式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决防止“灯下黑”,对纪检监察干部违纪问题,不护短不遮羞,严肃查处,不断增强自我“免疫力”和“净化力”。5年来,37名纪检监察干部、5个集体受到县级及以上表彰奖励,1名纪检监察干部荣获“玉溪好人”、“云南好人”称号,入选“中国好人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