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川县大营镇萂村村委会是大理州300个、全县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4户454人。该县纪委监察局作为挂钩帮扶单位,结合“挂包帮”对象的实际,健全完善帮扶机制,强化帮扶措施,既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做到精准帮扶,得到群众的点赞认可。
干部职工多次入户走访挂钩帮扶的129户贫困户,参与村组群众会,做实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工作,截至目前完善资料546份。按照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详细了解贫困户住房家居环境、家庭成员构成、收入状况、致贫原因等基本情况的同时,向贫困户宣传脱贫攻坚工作及相关扶贫政策,并帮助贫困户制定帮扶方案,实现了“挂”、“包”,开展了“转走访”,并在“帮”上狠下功夫。
在对特困户、五保户及残疾户生产生活、居住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后,该县纪委监察局针对没有住房或住在严重危房里、自身根本无力改善住房条件、因残因病因灾致贫的特困户家庭,积极筹措资金、多方协调,牵头实施了特困户住新房工程,让困难群众实实在在享受到帮扶成果。首批33户特困户住新房工程已全面投入使用,总投资220万元,受益群众33户101人。
为彻底解决贫困户的住房困难,立足千户新建、万户危改、异地搬迁等精准扶贫载体,组织干部职工对挂钩贫困户的住房情况进行专门排查,梳理出需要解决或改善住房的贫困户76户,并积极与镇村共同分析,协调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
针对萂村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科技意识不高,增收渠道不宽的实际,深入分析,确定了以产业帮扶为主,科技、教育、金融帮扶为辅的帮扶思路,全方位开展精准帮扶。
创新产业帮扶机制,积极探索 “党支部+国家葡萄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合作社+企业+贫困户”的产业脱贫发展新模式。采取“挂钩单位和镇党委政府牵头、党总支(支部)引领、合作社为主体、企业进行技术指导、贫困户入股参与分红”的管理运作方式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采用根域限制和水肥一体化、间套种其他经济作物的种植模式进行葡萄种植。4月11日,大营镇萂村葡萄产业脱贫项目荣获“国家葡萄产业体系滇西扶贫示范基地”称号。
始终突出农民的受益主体和建设主体地位,深入发动和依靠群众。指导当地迅速成立宾川县天子农民专业合作社,驻村工作队密切配合,全程参与到合作社贷款、葡萄根域限制栽培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用地租地、联系订购葡萄根域限制栽培原料等工作中,为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户参加专业合作社,推行股份制经营模式,探索金融扶贫新路子,协助贫困户争取产业扶持贷款入股合作社,并参与分红,实现贫困群众持续增收。今年以来,已有26户贫困户贷款130万元入股合作社。
组织协调配套政策,统筹企业、扶贫、镇村等部门协同推进,指导产业帮扶项目的运营实施。截止目前,在产业帮扶发展中,已完成部门整合投资1130万元。同时,推动萂村葡萄产业帮扶项目实现创业就业,有效引导基地合作社带领贫困劳动者创造就业条件,劳动力在镇村内转移,并逐步形成产业链,从而实现行之有效的“造血式”扶贫。( 杨建丽 杨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