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丽德宏建设提供正能量

发布时间:2016-03-04 08:14:53   来源:德宏州纪委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好人”康洪宝,为学生慷慨解囊,用微薄收入帮助家庭贫困学生;筹到资金40多万元,让140多名家庭贫困学生受益;杨春留,用自己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以一名职业驾驶员的高度敬业精神,采取了安全停车措施,保证了乘客的生命安全,用生命诠释了立足岗位、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

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广泛开展善行义举榜建设,强力打造“德宏好人”品牌,深入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第四届道德模范评选和首届“励志创业、回馈社会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等等,一项项活动,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典型,引领了“美丽德宏”新风尚,树立了“美丽德宏”好形象,为德宏州建设“沿边特区、开放前沿、美丽德宏”建设总目标凝聚了强大的正能量。

让凡人善举发光发热

康洪宝说:“一人行善是滴水,众人行善是片海。山区贫困家庭需要资助的孩子太多了,我感到个人力量非常有限,只有依靠社会才能帮助更多人。”

像康洪宝一样,德宏州搭建宣传、学习“德宏好人”平台,让日常工作生活中涌现出来的“德宏好人”发光发热。

“我们建立了‘德宏好人’数据库,‘德宏好人’成为身边学习的模范。”德宏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介绍,德宏州逐步形成了以宣传部门主抓、相关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热线电话、电子信箱、邮政地址,号召群众积极推荐身边的好人线索,将“德宏好人”推荐分为基层干部、农业、卫生、政法、教育、交通、生产建设、青少年群体、女性群体、旅游行业和新闻行业11个行业,推荐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德宏好人”,并在发布前征求纪检、公安等相关执纪执法部门意见,保证“好人”选树质量。

截至目前,“德宏好人”库中已收集了200多名,其中,好人的故事已被各级媒体报道,65人被评选为州级以上道德模范,付立志等15人被列为省级重点宣传对象,赵淑芬等3人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云岭楷模”称号,蒋成芹等4人被省委宣传部纳入“最美人物”进行发布,方卡华等3人被评为“云南好人”,寸守杏等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网络投票推荐,康洪宝被评选为“中国好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舞出新风尚  

2015年,德宏州善行义举榜立榜数874块,上榜人数9620人;学雷锋活动命名示范点20个,岗位标兵23人;最美人物发布35期,发布人数102人。

“我们除了选树‘德宏好人’外,还对‘德宏好人’进行关爱帮扶。”德宏州积极探索建立“上榜好人”的帮扶救助办法,制定出台了《德宏好人管理暂行办法(试行)》,倡导各部门在政策支持、技术服务、资金扶持等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为“好人”撑腰。按年度编辑出版了《德宏好人 美丽绽放》书籍,传统节日慰问部分“好人”,邀请“好人”作为嘉宾参加出席文化活动,走进道德讲堂开讲。安排专项资金为“德宏好人”进行体检,并向2012年以来所有“德宏好人”颁发证书,唱响尊重好人的主旋律,推动实现好人好报,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让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

在芒市镇广母村农户帕二家,用汉、傣、景3种文字印制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茶杯摆放在茶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二十四字印制在茶杯、水壶、围裙上,日常生活用品成为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

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中,德宏州从细处着手,制作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用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群众的生活工作中,增强实用性,实现全方位融入、多角度参与、全民族认同。

首批制作的产品有茶杯、餐具、水壶、围裙等生活用品近4000余份,通过在产品上用汉文及傣文等少数民族文字印制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群众耳濡目染,把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行为准则中,融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内在信念和自觉行为。

芒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用品通过在中缅友谊馆展出,向省级文明单位和市直相关单位的会议室、接待室摆放,在“三下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进农村等活动,向全市部分群众免费发放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宣传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谛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基层群众中的全覆盖,教育和引导干部群众日常生活中加深对核心价值观内涵和要求的理解和认同,真正做到学思结合、学用通融。

道德讲堂进乡镇

同时,德宏州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融入到“我们的节日·春节”中,德宏州充分发挥各级文联、书法协会的作用,组织书法爱好者和乡土作家,创作德宏本地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春联300多幅,并翻译成当地少数民族文字,深入到城市、社区、农村,广泛开展现场免费为群众写春联活动,做到每个乡镇(街道)为群众送春联不少于1000幅,使千家万户贴春联,暖春意,以示辞旧迎新,利用春节文化习俗,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广大群众和书法爱好者树立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热情,为群众增添节日喜庆,营造欢乐祥和的迎新氛围,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构建知民意、暖民心、聚民力的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