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宁县耈街至珠街公路上有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道班,叫瓦克道班,就是这个只有3个人的小道班,无论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或是阴雨绵绵,还是暴雨骤来,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执着的坚守自己的岗位,用满身的尘土和汗水书写着对公路养护事业的忠诚与挚爱。
瓦克公路
3人道班的班长叫殷勇,58岁的殷勇是位皮肤黝黑的彝族汉子,他人如其名,浑身刻下了顽强、刚毅和坚忍不拔的性格。他从每月12元的津贴干起,把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了他一生挚爱的公路养护事业,一干就是37年,始终坚守那份责任与执着,沐浴在风霜雪雨中、坚守在尘埃弥漫的岗位上,把县乡公路养护工人的忠诚写在畅行的车辆上,写在机动车驾驶人满意的脸上。
殷勇夫妇带领瓦克道班工人一起清理公路塌方
除了及时消除公路灾害,保障公路平安畅通外,在雨季救援遇险车辆、行人,成为瓦克道班工作的重要职责之一,每年救助运输烤烟、核桃等农产品及其他生产生活物资遇险车辆十多辆次,受到驾驶人及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他年年被昌宁县地方公路管理段评为先进个人,先后被县市乃至国家级部门授予“先进个人”“先进生产者”、“工人先锋号”、“最美家庭”、“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殊荣。
他所带领的瓦克道班先后多次被段部评为“公路养护先进集体”;2009年被县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0年被保山市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2011年、2012年连续两年被保山市交通运输局、云南省公路局授予先进集体等殊荣。
踏实苦干 衷心履职
日常清理公路排水沟
37年来战斗在最边远、最困难的道班养护一线,30多年如一日,每天在路上开展养护工作10多个小时,年用簸箕50多支;所管养路段车流量大,坍方、泥石流较多,劳动强度大,有时半夜也要到一线抢险,但他总是不惧艰险,身先士卒,出色地完成任务;每年无节假日,绝少休息日,每年回家探望年迈母亲2次,由于长期劳累,患上了风湿,腿脚常年疼痛,但仍坚持工作,从无怨言。
1993年6月,因长期下雨,多处发生泥石流,致使耈珠线K74+50处一涵洞受阻,他冒雨带一名工人疏通涵洞,正在挖掘时,淤积物突然被洪水冲垮,他大喊危险,命同事逃离,但他本人被洪水冲下高坎,冲出50多米远,几乎昏迷,多处受外伤,在耈街医院住院20多天才慢慢得以痊愈。
2015年8月29日,当地普降暴雨,耈珠公路K20+400处严重发生坍塌阻断交通,坍塌石头体积较大,他在抢险时,为赶快清理坍方放行被阻的车辆和行人,他用大锤破碎石头,不幸被碎片飞溅击中右眼,顿时感觉疼痛难忍,他原地休息20分钟左右,又继续清理坍塌方,一直坚持到17:00左右,感觉到视线模糊,于8月30日到耈街乡卫生院就诊,经医生诊断病情较重,后转至保山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右眼被小碎石穿孔,需住院手术治疗。他出院后又回到了从事的岗位上,像医生给他治病一样精心护理公路,给这段公路除治病害,他人在路上,路在他心上,当每天送走夜色迎来朝霞映照东方的时候,无论是驾驶员、旅客还是当地群众都会看到他精神抖擞在路上清坍方或是挖侧沟、铺砂石、填坑塘。
爱岗敬业 用心养路
在长期的工作实践当中,殷勇用心掌握每个路段的基本情况,注意总结,因时、因地制宜,不同路段采用不同的管护办法;注意干湿相济,干季以备料、清理测沟、查坑补塘为主,雨季以清坍疏堵、有效保通为主,所养护路段路况逐年好转。
在每年8月至10月,他起早贪黑,晴天灰汗尘土交加、雨天一身泥巴,精心诊治公路的病害,把所管路段养得平整顺适,“功夫不负有心人”,路况质量一年跃上一个新台阶,他们夫妇二人用辛勤和汗水养护了民族团结奔小康的“致富路”。
扎根道班,毕生无悔
道班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妻子是伴侣更是战友,1990年,殷勇正式转为国家公路管养工人,从此在耈珠公路荒凉、寂寞、远离村寨的瓦克段诞生了一个夫妻道班,这就是瓦克道班。他和妻子夫妻同心并肩战斗在养护一线,共同建设生产基地,精心发展果园、菜园,规范建设道班,把道班建成温馨小家,一心一意扑在养护事业上。
2011年,昌宁县交通运输局和地方公路段通过多方筹资,对道班危房进行改造,建设安全文明新道班,瓦克道班旧貌换新颜,为殷勇夫妻道班提供了宽敞明亮、安全方便的工作居住条件。虽然居住条件改善了,耈街至珠街公路的路面等级也提高了,但殷勇没有感到轻松和释然,面对广大驾驶员和群众的期盼,反而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保安全保畅通的责任更大了,他决心把毕生的心血都挥洒在农村公路养护这项艰辛而甜蜜的事业上,用彝家汉子的朴实和忠诚带领妻子共同书写着他们的养路人生。(段 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