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宗旨为人民 爱洒老区献余热 ——记祥云县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会长赵祖龙

发布时间:2016-10-31 19:57:06   来源:大理州纪委

在高原印象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工作

赵祖龙同志1959年从大理农校毕业分配到祥云县,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职称推广研究员。先后担任过县农科所副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政府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是祥云县家喻户晓的老领导,又是省州知名的农业科技方面的专家,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现任祥云县老科协、老促会会长。1999年退休后,仍然以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默默坚守,无私奉献,积极投身祥云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工作,把一腔赤诚无私地洒在了祥云革命老区这块红土地上,用实际行动为祥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得到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2008年被中国老科技工作者协会表彰为“优秀老科技工作者”,2010年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表彰为“全国优秀老区工作者”,2013年被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表彰为“支持和促进老区建设发展先进个人”。

情系三农  爱洒老区

祥云是省委省政府第一批批准认定的全省47个革命老区县之一,是滇西地区的东大门,这里交通便利,但由于地处金沙江流域和红河流域的分水岭上,常年干旱少雨,降雨量远远低于周边地区。如何根据祥云实际,充分发挥自身的科技优势、经验优势、人才优势,帮助老区群众增收致富?赵祖龙同志陷入了深深的思索。

经过调研和考察,赵祖龙同志认为,老区人民要富裕,必须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2005年12月,他指导刘厂镇大波那村引进云南红梨,在洪水塘定植534亩,建立了“云南红梨示范基地”,实行全程技术服务,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和理念,打造了云南红梨的祥云品牌,创新了“大群体、高密度、规范化、宽行距、窄株距”的栽培模式。从放线、打塘、定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疏果、套袋、采摘等,手把手的进行指导,严把生产上的各个环节。所形成的科技创新成果《祥云县云南红梨A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规程》已通过了州级专家审定,成为全县云南红梨生产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祥云生产的云南红梨,以独特的口感和艳丽的外观质量,深受消费者欢迎,2009至2011年,连续三年获得了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云南红梨示范种植成功以后,他积极宣传推广这一新兴产业,引导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农户投身其中。他指导大家建立完善了“公司+基地联农户”的经营模式,帮助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大勃弄洪腾牌彩云红梨”、“滇府牌泰鑫红梨”等商标。截至2013年底,全县云南红梨创新推广面积已达2.5万亩,有1.47万亩投产,产量1万余吨,产值超过亿元,成为祥云继烤烟、蚕桑之后又一个亿元优势产业,推动了祥云革命老区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期间,他亲赴祥城镇芮家村实施生态农业建设,采取村会结合、引进项目等多种形式,实施产业化开发,形成了以烤烟——早熟大蒜、间套种为主的种植模式, 2013年,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7933元,成为祥云县“以农实现小康”的示范村。近年来,赵祖龙多次深入到下庄镇水盆村指导工作,用生态农业理论指导水盆村发展生产,建设了千亩油桃园,年创收300多万元。建成沼气池593口,实现了户均一口的目标,成为祥云第一个沼气示范村,带动了全村养猪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猪—沼—果”生态经济模式,节约了能源、化肥,降低了生产成本,保护了森林,改善了生态环境。2013年,该村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7080元,成为山区农民学习的榜样。

2013年以来,赵祖龙又多次深入米甸镇调研,谋划山区群众的增收致富工作。米甸镇楚场河流域是少数民族的聚集区,是当年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是边远贫困山区。针对这里水资源、热资源相对丰富的实际,提出楚场河流域开发建设建议,帮助米甸镇制定了《楚场河流域开发实施方案》,现在项目已经全面启动,对促进当地生态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和红色文化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牢记宗旨  服务基层

祥云县王家庄村是革命烈士王复生、王德三的故乡。带着对老区人民的一片深情,2009年2月,他把王家庄村作为联系点,积极探索革命老区的开发建设工作。

在对王家庄的村情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之后,制定了开发建设方案,帮助指导村“两委”班子带领群众,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先是争取到省文化厅建设资金250万元,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进行修复和科学布展,提升了故居形象。2010年9月,故居重新投入使用以来,已有5万多人到这里接受革命传统教育,2012年6月又被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确定为“红色传承教学基地”,已开办全省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43期,累计3105名领导干部到故居接受教育。2009年,又引进了泰鑫公司,开发大箐荒山1100多亩,建立了“王家庄革命老区泰鑫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园”,由赵祖龙同志帮助,提供了全程技术服务,示范种植了泰鑫圣桃、泰鑫水蜜桃、云南红梨、冬桃、蓝莓、大樱桃等优质水果,开发了“大理高山菊”,建设了樱花大道、生态农业展示园,100多种特色瓜果、中药材、奇花异草,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态美、自然美,让人们感受着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给人民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随着王家庄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农家餐饮服务应运而生,在接受完革命传统教育之后,到果园里品尝几个鲜果,吃上一顿农家饭,人们会对革命老区留下更为深刻而美好的记忆。短短5年来,王家庄村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土地、水利、绿化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331元,比建点前的2008年翻了近两番。

刘厂镇刘厂村的李红波从事基建工作,积累了一定的资金以后,流转了300多亩土地,但不知道如何下手。在开发建设的关键时刻,他得到了赵祖龙同志的帮扶,从规划布局开始进行全程指导,现在各种特色水果已经定植结束,长势良好,“鑫海庄园”已经初具规模。不仅如此,刘厂镇龙之源蔬菜公司、禾甸镇禾丰庄园、祥城镇九股水现代农业示范园、鹿鸣乡美国山核桃科技园区等等,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洒下了他辛勤耕耘的汗水,为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2014年“六一”儿童节,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论述后,赵祖龙把刘厂村小天鹅幼儿园确定为县老促会的联系点,帮助指导学校把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学校日常教学工作中,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改善校园环境,制作各类宣传画和展板,完善学校安全制度,改进教学方法。为把少年儿童培育成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有孝心、懂礼貌、讲文明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努力工作。

永葆本色  无私奉献

赵祖龙同志在祥云县工作的57年里,从一个普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到县级领导干部,享有很高威望和众多荣誉。如今已75岁的他,从没有停下辛勤工作和探索的脚步。他说,岗位工作可以退下来,但为人民服务没有终点。

赵祖龙像是一位没有退休的老干部,星期一到星期五照常上班,有时周末假日也顾不上休息,在他的心里,是没有双休和法定假日这个概念的。有时到基层搞调研,有时在办公室写材料,有时去省州相关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有时去田间地头指导生产……处处都见他忙碌的身影。2013年5月份,他患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病毒性带状疱疹,他的病如果治疗及时,可早日康复,但他忙于工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导致病情加重。他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忍受着病痛的折磨,但他心里仍然牵挂着老科协、老促会的工作,还把工作人员叫到病房安排工作上的事。出院后,本应在家休息一段时间,但他还是马上又回到了办公室,又到各地忙碌起来。

身边的工作人员常常心疼地跟他说,您年纪大了身体吃不消,工作节奏要放慢一些,但赵祖龙总是说“这项工作不能拖,必须今天把它办了才行。”他嘴上是这样说的,工作中也是这样做的。一次在王家庄泰鑫公司指导工作,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但见一户农民在田间作业,他亲自下田指导开墒、打塘,梨树怎样栽、大豆怎样种,真是细致入微,入耳入心!

2008以来,他组织开展“万名科技专家讲科普”活动,拟定了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安全教育、“三生”教育、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等方面的10个专题,7年间举办各类科普讲座255场次,听众达到了68336人。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老区、关爱老区、支持老区,他从摄影、编辑等学起,出版了画册《革命老区——祥云》和《晚霞情》;创办了会刊《红色祥云》,被云南省新闻出版局评为“云南省第四届优秀连续性期刊”,他自己也被评为“优秀编辑”。他还带领老促会、老科协编撰科普论文5集,收录各类科普论文114篇,其中,《从祥云干旱县农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看发展节水农业的重要性》等4篇科普论文获州创新奖。他还帮助专业合作社编制了绿色食品申报材料5大类11个品种,并通过了中国绿色食品中心认证,填补了祥云无绿色食品生产的空白,促进了生产发展。

赵祖龙这位深受人们敬仰的老党员、老干部,17年来不知疲倦地奔走在祥云的山山水水,往返于村村寨寨,穿梭在田间地头,知千家难,解万户愁。他始终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热情不减,本色不变,搞调研、提建议、当参谋、办实事,志存高远,乐在其中,群众的冷暖他感同身受,群众的困难他系挂心头,一心一意地为老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为党的事业增添一抹亮丽的夕阳红。(祥云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