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付天华 ——追记镇沅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察局原局长付天华

发布时间:2016-06-22 07:38:21   来源:普洱市纪委

在付天华同志去世一周年之际,我们再次来到付天华同志的家乡,准备做一期“道德讲坛”的节目。老屋下,付天华同志的妹妹付梅刚刚提起哥哥,眼泪又流了出来。闻讯而来的乡亲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回忆着大拴(付天华的乳名)留给自己的记忆。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县纪委原副书记、县监察局原局长局长付天华,因病于2015年6月21日去世后,普洱市委追授付天华同志为“优秀共产党员”,并追记“二等功”,号召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向付天华同志学习。普洱市广泛开展了宣传学习活动,付天华同志“忠诚、干净、担当”的先进事迹在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我从小吃尽了苦头,饱尝劳动的艰辛”

付天华1963年8月12日出生在镇沅县勐大镇那敦村中库各村民小组,那是一个四面青山,绿树掩映,景色秀丽的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回乡务过农,任过村干部、乡镇文书、团委书记、企业办主任、县委组织部副科级组织员、县司法局副局长、县林业局党委副书记、勐大镇党委书记等职,还参与过恩水公路、镇沅县复烤厂建设。1987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个山村彝家少年逐步成长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2003年3月起任镇沅县纪委副书记,2007年2月后任县监察局局长。2015年6月21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付天华20多次获得市、县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付天华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好多人习惯称呼他“老黑”。在人们的印象里:“付天华经常批评人,老黑批评起人来是从不留情面的。”有的人好像被他盯上一样,经常受到他的批评。上班迟到早退,学习不认真,工作拖拖踏踏,文稿出现错别字,文字表述不准确,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等都会受到他的严厉批评。

在“爱骂人”的“外衣”下,好多人又感受到了来自付天华兄长般的关心帮助,干部职工中,谁家有大事小事,他都会关心帮忙。在他病重住院期间,得知单位年轻干部李希萍生孩子,他已经不能动弹了,就委托妻子和女儿代表他前去看望。李希萍感动地说:“局长都病得自身难保了,但他还关心着我这样一名普通干部,在待人接物方面,他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

付天华一直保持着勤俭持家的彝家汉子本色,他不图名不求利,组织安排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未因为自己的去留升迁找过领导,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有利于自己的要求。直到去世时他都住在一套比较简陋的69.77平方米的住房里,过着简朴的生活。从1998年住进去就没有再粉刷过,房门和墙体已经发黄,门上的漆脱落了好多,冰箱也是1998年买的,已经很陈旧,声音很大。主卧室的床和梳妆台,还有女儿用的衣柜和书桌是1990年结婚时用自家树木改成的木板做的,看上去黄黄的,旧旧的。家里稍微新一点的家具是付天华在勐大镇当书记时,从自家山里砍树改成木板,请一个乡下木匠师傅帮做的三门柜和客厅里摆着的木沙发、茶几和电视柜,已经使用了近20年。妻子曾多次提出粉刷一下屋子,再换一个新沙发,付天华却说:“瞎讲究什么,浪费钱,能在就行。”

结婚时家里经济困难,没有给妻子买首饰。付天华小时候就听说家乡的一条箐里有玉石,他到箐沟里捡回来好多绿色的石头,再找来钢锯片、砂纸和磨石,为妻子精心磨制了一对耳环和一个胸坠,看着这有模有样,倾注着丈夫爱心的物件,温暖的感觉常常涌上心头,李晓玲说:“我会把这些东西珍藏到永远。”那年外出妻子不小心掉进江里,付天华拼死去救,硬是把妻子推到岸上,他自己却被江水冲到很远的地方才爬出来。谈起这种同生共死的担当,李晓玲就泣不成声。

女儿上初中那年,时任县纪委副书记的付天华骑着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接送女儿上下学。有一位同学对付天华的女儿说:“付栾婷,你爹开拖拉机来接你了。”受到同学嘲笑后,女儿不再让付天华接送。付天华只好每天晚上都走路到学校接女儿,从家到学校一公里多的路,他和女儿一走就是六年。

付天华曾经担任过镇沅县公务员面试主考官,一次,他的一位熟人来办公室找到他,说自己一个亲戚的孩子要参加公务员面试,希望他给予关照,临走时留下一个信封。他打开一看是3000元钱,就让县监察局副局长杨斌把信封交还事主。在他担任领导干部期间,他的弟弟和妻子的弟妹相继下岗失业,在乡下工作的亲戚想调进城里,他的女儿大学毕业面临就业等等,但他什么忙都没有帮过。下岗的亲属自谋职业,想调动工作的亲戚一直还在乡下。他的女儿2013年7月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基层当大学生村官。

“马列主义的电筒,照别人也要照自己”

付天华在镇沅县纪委监察局工作的13年间,他直接负责和参与查办了164件涉及199人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担任县问责办主任期间,问责了41名领导干部。在纪律处分环节,他始终发挥着“老纪检监察”的作用。每次他都会对处分决定的相关文稿一字一句一个标点地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他经常告诉大家,处分决定涉及到被处分对象的社会影响和切身利益,一定要搞准拿实,办成铁案。也正因为有他这样的同志一丝不苟的认真把关,镇沅县纪委所办案件没有出现复查申诉和行政复议应诉件、申诉件,纪律审查工作多次被省、市纪委考核为先进。

“我家这个姑爷是一个大直人,对家人对外人都一个样,有时他也会黑起脸来说我几句,但他从来不会记仇。我这里气还没有顺过来,他转过背来又妈是妈地叫得我心里暖暖的。”付天华的70多岁的岳母这样评价她的大女婿。

工作中不徇私情,不怕得罪人,秉公执纪,刚正不阿也是付天华被人们戏称为“黑包公”的具体体现。有人说:“大黑老付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圆滑,干什么事他都要较真,得罪了不少人。”

2008年,镇沅县城农贸市场的墙上、厕所的墙上都贴有小字报,还有人到他女儿读书的中学校门口散发传单,主要内容是说付天华以权谋私,有的人看到传单后对他产生了猜疑,一时间议论纷纷,好像他真的有问题一样,他的家人也受到别人的指指点点。当时女儿正在读高三,也在学校门口接到了传单,不明真相的她相当委屈,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提出让父母帮她转学。那段时间,付天华承受了很大的舆论压力。

直到上级有关部门收到类似举报,派人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后才澄清了事实。原来,一当事人因不满他对一起案件的处理,指使别人诬告陷害他他,制造谣言给他施压。

付天华在纪委监察局工作期间,类似的情况遇到过不止一次。有的对他冷嘲热讽,有的对他不理不睬,有的甚至在公众场合给他难堪,但付天华都会坦然面对,一笑了之,从来没有影响到他履行职责,更没有让他放弃公平公正监督执纪问责的原则。

2007年,九甲乡靛坑村48户农户联名反映:“九甲乡引进的一家矿产企业,未经农户同意,在农户地里挖矿洞,破坏了近80亩土地,被征用土地存在补偿不公平等问题”。当时付天华亲自带领调查组翻山越岭、起早贪黑、挨家挨户进行核查,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查清九甲乡党政班子以租代征,越权审批土地的违纪事实。由于这件事牵涉到的人多,因此说情的领导、朋友、亲戚也不少,可付天华并没有放弃原则,最后,6名相关责任人都受到了相应的处分,既维护了党纪政纪的严肃性,也教育了干部。

2008年6月,有群众反映县城西北片区土地征用补偿费用比应付款多付200万元,怀疑有的干部以权谋私,部分群众为此不领征地补偿费,阻止施工,造成整个工程停滞不前,还有群体上访的趋势。接到举报后付天华带领调查组成员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逐一调查走访了57名相关人员,形成调查笔录62份。摸清了县城西北片区土地征用工作情况,为被举报的5名领导干部澄清了事实,保护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他还积极向群众宣传、讲解有关政策法规,消除了群众与干部间的误会。

2014年7月,为落实省委巡视组的交办件,付天华带着相关人员来到勐大镇文来村勐谷搬迁点,对举报信中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经过几天的努力,发现勐谷搬迁点存在土地配备不到位、农补资金管理违规、老在户与搬迁户抢种田地和部分搬迁户擅自转卖搬迁用房及分配到的土地等问题。县监察局针对存在的问题,本着纠正问题,惩前毖后的原则,提出了整改和处理意见,并对资金管理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给予镇分管领导、财政所负责人、村干部等进行了党政纪处分。

有人劝他说:“老付,都是老熟人,抬头不见低头见,能放一马就放一马,何必那么较真呢?”而付天华却说“我是纪检监察干部,优亲厚友的事我不能做”。2014年5月,县纪委纠“四风”明查暗访组发现勐大镇公职人员付天学在上班时间玩游戏。付天华知道自己的堂弟违法工作纪律后,态度坚决地说:“不要顾及我的面子,纪律面前没有例外,按照规定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付天学最终受到严肃处理。

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常学是付天华多年的好朋友,平时也会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2009年,县医院在一项工作上出现问题,身为县问责办主任的付天华,并没有护短,带着人核实情况以后,对医院负责人进行了问责。事后有人说“老黑不够意思,也不会帮朋友。”

当得知付天华生病住院后,李常学很关心,尽自己的能力为付天华到省城看病住院进行协调和咨询。有人问李常学:“他都不帮你,你还这样关心他。”

李常学说:“朋友是朋友,工作上的事是工作上的事。”

纪检监察机关实行“三转”后,付天华经常要求干部职工要把思想统一到监督执纪问责的主业上来。他自己也积极做好纪律审查工作的组织协调,遇到复杂重大案件,他还亲自上阵。

“等你们搬进新家,我就安心去看病”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付局长的恩情,在最痛苦最无助的时候,他雪中送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镇沅县勐大镇勐统村云盘村民小组的李施瑶说。今年初,李施瑶刚出生的女儿得了脑积水,在多方求医诊断后未见好转,好多人劝她放弃医治这个孩子。但作为母亲,她始终不愿意轻易放弃对孩子幼小生命的拯救。

无奈中,李施瑶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村委会向村干部求助。恰巧付天华在勐统村任大学生村官的女儿付栾婷也在场,她认真记录下情况,首先想到了向自己的父亲求助,看能不能帮助一下这个可怜的乡下女子。

付天华为李施瑶筹措了2000元送孩子到北京看病的路费,他的女儿还在微博微信上为李施瑶向社会求助。李施瑶到北京后,得到了“天使妈妈”组织的帮助,为她联系了北京儿童医院的专家,有的还给她捐了款。

当李施瑶得知付天华生病住院的消息,她提了两只鸡和家里仅有的40个鸡蛋,从乡下骑着摩托车风尘仆仆地赶到县医院看望付天华。

对父老乡亲和群众的冷暖,付天华一直都很尽心。2013年春节,他与那敦村在县城工作的其他两人,凑了2000元钱,还买了一些补品,回村看望一位瘫痪在床的老村干部。他每次回家,都要带些面条、糕点、猪肉之类的东西回去,看望寨子里的老人。有一段时间,他因为忙好长时间都没有回去,有一位叫梁以才的老人对他的四妹付梅说:“大拴还不回来,我的面条吃完啰。”

寨子里有一位常年不理发不洗澡的男人,有一次付天华回家时对他说:“头发太长了不好在,你来坐着,我帮你剪一下头发。”说完他找来一把剪刀,为那人理发,还烧了一锅热水,帮他洗澡。之后,他每次回去,都会为那人理发。

村里人和认识的群众到城里办事找到他,他会积极地帮助协调,没有地方吃住,他会安排到家里吃住,没有路费他会给路费,家庭实在困难的,他会从身上掏点钱给他们。

有次他到勐大镇文况村下乡,看到一农户家庭很困难,男主人说妻子的妇科病很严重,但没有钱去检查治疗。付天华掏给男主人200元钱,几天后又带着在县妇幼保健院当医生的妻子,带着仪器去帮女主人检查,还为她开了一些药,提供了治疗建议。

付天华熟悉农村工作,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他善于讲民间笑话,农民群众喜欢听他讲话。2009年,在恩乐镇民江村实施整村推进工作,县纪委监察局挂钩联系民江村旗杆村民小组,这个村民小组是整个村最贫穷的地方。

付天华带着工作组挨家挨户地进行走访,在村民黄文富家,得知其妻子是残疾人,没有住房,寄住在老组长家。看到这可怜的一家,付天华从身上掏出200元钱递给黄文富的两个女儿,告诉她们好好读书。

如今,旗杆村民小组修通了公路,种植了咖啡,养了羊,村容村貌大大改观,成为民江村发展较好的山区村民小组,黄文富家也住进了新房,过上了“不差钱”的日子。

冬瓜林,是一个与付天华的生命紧密相连的一个山村。2014年末,因质地灾害,县里决定对和平镇那壮村冬瓜林小组的11户农户进行搬迁,要求搬迁工作在2015年雨季前完成,但有的群众以补偿较低以及搬迁新址难找为由不原意搬迁。根据县里的统一安排,由付天华担任搬迁工作督导组长。当时付天华身体已经很不舒服了,私下正准备请公休假到昆明检查一下身体。接到任务后,付天华立即赶往搬迁点,到冬瓜林的路况很差,车子一路颠簸,付天华咳嗽得上气不接下气,实在坚持不住了,就让司机停一停,艰难地从车上走下来透透气。

付天华在山里一扎就是10多天,督促镇、村落实地点、确认搬迁,发动群众、协调解决群众面临的具体问题。把看病的事一拖再拖,实在支撑不住了,就用姜片贴在头顶的包块上。这时的付天华,头上的包块越来越大,还一直低烧、咳嗽、无力。但他始终坚持奔波在冬瓜林村民小组搬迁点,病情也在这个时候加重了,他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冬瓜林村民吴家美说:“我最后见到他的那次,他走在最后面,像跳着千斤重担上坡一样大汗淋淋地。我还劝他,如果生病了,要赶快去看。当时他说,等你们搬进新家,我就安心去医院看病。想不到他为我们搬家的事操心,现在房子盖好了,他不能看上一眼,水也没有喝上一口。”

2015年6月18日,冬瓜林11户农户在雨季来临前搬进了新家,几天后,病床上的付天华静静地走了。村民陈德英哽咽着对我们说:“我们搬进了新家,日子也过得舒坦了,但只要想起付局长这个人,我心里就难过。”(普洱市纪委 苏贤益 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