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1月19日,贺龙、任弼时、关向应等率领红二、六军团1.7万人,由湖南桑植的刘家坪出发,踏上了伟大的长征之路。红军一路穿过敌人的数道封锁线,转战于滇黔边界。
红军长征过丽江路线示意图
1936年3月6日,在贵州威宁与滇东北的昭通之间,巧妙地穿过敌防线的空隙,进入云南境内。
1936年3月30日,红二、六军团在贵州盘县接到红军总部由朱德总司令签发“北渡金沙江,北上抗日”的电令,开始了抢渡金沙江为目标的战略行动。
丽江市贺龙指挥部旧址(北楼)
1936年4月10日,红二、六军团乘滇军主力集中于寻甸的普渡河之际,放弃从元谋、龙街渡江的路线,佯攻昆明,进军滇西北,改道从金沙江上游的丽江一带渡江北上。红军星夜兼程,日行百里,势如破竹,沿途攻克14座县城。4月23日, 到达鹤庆县城集结。
丽江市玉龙县石鼓镇红军长征纪念雕塑——金沙水暖
1936年4月24日,红二、六军团从鹤庆县城分兵两路,进军石鼓渡口。
石鼓镇红军坟
1936年4月24日,右路军由贺龙、任弼时率领,经鹤庆北部的辛屯镇,率先进入丽江七河乡西哨村,在七河乡共和镇的勒马村桥过漾弓江,走过关邱塘关(现关坡)、木家桥、东园桥、玉龙锁脉寺到丽江县城。西哨村,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进入丽江的第一个村子。勒马桥,是红军长征途经丽江的第一座桥。
石鼓镇木取独渡口
1936年25至26日,左路军由肖克、王震率领,经丽江太安、九河等地,取道石鼓。4月25至28日,红军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在石鼓——巨甸沿岸各地找到7只渡船、34名船工,并制作几十个筏子,分别从石鼓到巨甸约120华里的木瓜寨、木取独、格子、士可、巨甸5个主要渡口,经过五五昼夜的抢渡,胜利渡过金沙江天险,取道中甸(现香格里拉县),北上抗日。现今玉龙县的巨甸镇,是红二、六军团长征过丽江的最后一个村庄。
石鼓镇红军亭
石鼓镇红军长征纪念碑
为缅怀先烈、激励后人,1977年修建了红军渡江纪念碑,由台基、碑座、碑身、碑额等组成。碑通高8.1米,碑身高7.1米,碑座呈方形,边长5.1米,分别寓意建军纪念日、党的生日和无产阶级政权。碑顶置陶质红五星,高1米。碑为方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嵌精磨大理石。正面集毛泽东手迹,阴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渡口纪念碑”字样。背面刻:“英勇奋斗的红军万岁”后款识为“毛泽东”三字。基座正面摹刻毛泽东《长征》诗手迹。背面碑文327字,记述贺龙等率领的红军长征经过丽江,胜利抢渡金沙江的光辉历史。基座置不锈钢栏杆,有望柱。碑座东西方各有八级石阶可达其上。凭栏远望、山河纵横,万里长江第一湾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
红军长征纪念碑后大门
展厅
渡过金沙江后,肖克挥笔书就《过金沙江》诗
红二、六军团巧渡金沙江成功,彻底摆脱了十几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击,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开始了北上抗日的重要征程。
当年红军走过的小路
在丽江的四天三夜行程160多公里。途经9个乡镇,110个大小村庄。红军所到之处,开牢释囚、开仓济民,宣传共产党政策,严明军纪、团结群众,受到了丽江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爱戴。在红军进驻丽江古城期间,丽江人民积极的帮助红军准备渡江物资,并把物资运送到石鼓。在短短几天的时间内,红军就与丽江人民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也在各族人民的心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金沙江边的红军亭
今天的石鼓镇
2009年5月,红军长征过丽江纪念馆被列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吸引了千千万万的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参观。(丽江市纪委 卢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