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草服饰,是彝族人民的主要传统服饰之一。“火草褂”纺织的历史渊源流长,曲靖市马龙县马鸣乡咨卡彝族村委会是彝族“火草褂”濒危纺织手工艺的发祥地。
《南诏通记》载:“南诏国民及彝族罗婺人喜采野生火草为衣;有火草布,草叶三四寸,蹋地而生。叶背有绵,取其端而抽之,成丝,织以为布,宽七寸许。以为可以为燧取火,故曰火草”。天启《滇志》载:“衣火草布,其草得于山中,缉而织之”。如今,咨卡彝族人民在逐步融入汉族文化的同时,遗存并正在传承和发展着彝族人民的传统文化,还保留着彝族服饰的主要特点,每逢节日、婚嫁时都会穿上本民族的“火草褂”。
火草叶——彝族传统服装火草褂的原材料
清水洗净
撕取火草绒纤维
撕取的火草绒纤维
纺成火草线
绞线
捻好的火草线
织火草布
裁剪火草布
缝制火草褂,镶青布边,钉纽扣
火草褂款式男女有别。男式火草褂有纽扣,镶青布边,无衣袖,前襟左右两衽缝制口袋;女式火草褂没有纽扣,不用青布镶边,无衣袖,胸前一块火草布,后背一块火草布,两侧也不相连,腰上用一围腰固定火草褂即可(火草布还可制成垫肩、火草鞋)。
待镶青布边的火草褂
火草褂,是彝族和收藏爱好者极为珍贵的衣物。由于制作的艰辛与不易,彝家青年都把它当作珍贵的礼物,馈赠亲朋好友,谈情说爱时,小姑娘送给小伙子一件火草褂和一双“皮拉踏”(火草鞋),说明姑娘已答应小伙子的求婚。在送火草褂时要有很多证人,他们吹起短笛、弹起月琴,围成大圆圈,边歌边舞……,小伙子接了姑娘的火草褂后,就准备成亲的事宜。成亲这天,小伙子必须穿着姑娘送的那件火草褂,不然姑娘就不会嫁给小伙子。结婚后,他们俩会把这件火草褂视为最宝贵的纪念品珍藏。
身着彝族服装及火草褂载歌载舞(曲靖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