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天籁之音唱响民族文化主旋律

发布时间:2016-11-28 07:34:03   来源:昆明市纪委

声声天籁之音,传唱文明之韵。一方美丽的沃土——富民县,孕育出绮丽的音乐瑰宝——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合唱团四声部无伴奏合唱达到较高水准,闻名国内外,被国家声乐界专家称为“原生态唱法的活化石”。这是从大山里传出的“天籁之音”,知名作家余秋雨认为:“这是在中国很难重复的、非常独特的、感人的生态(歌声)。”

精心排练

小水井苗族村距云南省昆明市富民县城15公里,这里居住着100余户、400余名苗族同胞,是昆明市辖区最大的一个苗族聚居村。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在唱诗班的基础上组建,合唱团成员有60人左右,年龄最小的13岁,最大的40岁。

歌颂党和祖国

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始建于2002年。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小水井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和民族文化保护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交通得到了改善,搭建了“天籁广场”,“天籁之音”走出了深山。从专业的角度讲,这是一支四声部混声合唱的团队,发声方法与美声、民族唱法有所区别,既不属于美声又不属于民族唱法,是祖祖辈辈、一代一代口口相传至今,所有队员都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歌声从他们的感悟中来,他们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天与地的感激,由心底发出。

参加春节联欢表演

数十年如一日,小水井苗族合唱团唱响中外,登上艺术大雅之堂。200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中国西部合唱艺术节“美丽彩云南”族群杯大赛中荣获青年组一等奖, 2004年4月走上《同一首歌·走进云南》,2005年9月参加昆明《聂耳杯—首届国际合唱节》中获一等奖,2009年1月参加了《春节歌舞晚会》的录制并在春节播出,2013年走进中央音乐学院、北大百年讲堂……这支合唱团唱出了大山,唱响了海内外。曾多次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中国澳门、香港、新加坡、韩国、英国、法国、美国等地演出。在联合国会议的音乐殿堂,唱起《我和我的祖国》、音乐大师亨德尔的《弥赛亚》、贝多芬的《欢乐颂》、舒曼的《茨岗》和莫扎特的《荣耀颂》,让中外观众折服。

小水井人为什么如此爱唱歌,如此会唱歌?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400多人的苗族山寨,有两个合唱团。小孩子先跟着老人学,优秀的被选拔参加青年组,就是参加外出表演的“富民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年长的参加中老年合唱团,不为别的,就是爱好。小水井人对音乐有独到的理解,在合唱中懂得圆融、知道“退让”,达到完美的生态平衡。

小水井村还保留着淳朴的民风

小水井人的歌唱方式也融入了他们的相处方式和生活态度,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这个苗寨的真实写照,邻里之间相处也是团结、友爱和宽容,整个山寨充满着和谐与幸福。

天籁般的音符下,苗家的和谐与温暖

劳作之余也不忘记练习

小水井的歌声一代代的传唱下去

2016年初,都市时报、昆明聂耳交响乐团、昆明剧院与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合作,在云南省开展了“天籁之音·大山里的巴洛克”世界经典音乐会公益巡回演出。1月29日,首场公益演出在昆明剧院举行,1000多人的剧院座无虚席,一票难求。

在昆明剧院举办“天籁之音·大山里的巴洛克”世界经典音乐会


演绎世界名曲

5月1日,“富民小水井苗族农民合唱团·建水公益音乐会”在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文庙演出,近300人聆听了“天籁之音”。精彩的演唱让观众连连惊叹:“天籁之音,名副其实。”

小水井“天籁之音”与建水千年古城对话

世代的传承,天籁之音在大山里的苗家将一直唱响

小水井人为守护和传承祖辈的“天籁之音”付出了努力和汗水。同时,音乐给了他们坚守美丽、和谐、坦诚、勤劳的力量,以及天籁般的家庭和美好的未来。(富民县纪委  毕洪才  李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