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检人·镜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会泽斑铜

发布时间:2016-11-04 08:18:26   来源:曲靖市纪委

会泽是一座时光悠远的古城,曾经的“天南铜都” 到处充满着历史韵味。

古城的一角,阳光洒落在斑铜花瓶、斑铜香炉、斑铜猪这些纯手工制作艺术品上,折射出圆圆的带着五彩的光环缓缓滑动,使斑铜器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光泽。再细看,光泽似乎是从斑铜里面散发出来的,仿佛件件斑铜中都蓄满了璀灿的阳光。难怪有人说,会泽斑铜是和着高原的阳光锻打出来的。

高原阳光下的瑰丽色彩——会泽斑铜

亮璀璨的斑铜香炉

光滑如玉的斑铜花瓶

斑铜花瓶富丽典雅

晶莹闪烁的斑纹

斑铜与普通铜制品相比熠熠生辉

看着这些巧夺天工的手工艺品,穿过时光的隧道,仿佛看到这里曾经聚集着一批能工巧匠,用铜器敲打的铿锵声唤醒这座沉睡的小城。

会泽古城一

会泽,历史悠久。据古书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会泽先民就掌握了青铜器的冶铸技术。会泽铜业的兴盛,带动了手工业的发展,造就出大批铜匠艺人。在2000多年前汉朝时期,会泽的手工艺人就可以制作出类似斑铜的工艺品。到了300多年前的明末清初时期,艺人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用含铜量高的矿石制成了斑铜工艺品。2008年6月,斑铜制作工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一跃成为“国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牌

用“千锤百炼”来形容会泽斑铜,再合适不过了。斑铜工艺品“妙在有斑,贵在浑厚”,其制作采用会泽特有的天然铜,采用高温熔融制斑、整形、煮斑、露斑、抛光等20余道工序,煅烧几十次,敲打几万锤方能定型,一件斑铜器物要历时两个月多才能完成。用这种方法做出的香炉、花瓶、笔筒等工艺品,在橘红色的基面上,均匀地布满了黄白交灿的晶斑,晶斑具有折光性、富有立体感,宛若若干细小的水晶石镶嵌在表面,看似凹凸不平实则光滑如玉。整体来看,铮亮璀璨、金赤交辉、晶莹闪烁、光彩照人,富丽而不失凝重,古朴而不失典雅。]被鉴赏家誉为“金属宝石”。

制作斑铜的天然铜原料

斑铜制作工具

高温熔融制斑

锻烧数百次

敲敲打打几万锤

千锤百炼终成器

正在显斑的作品

说到会泽斑铜工艺传人,必提张氏家族,会泽“张氏斑铜”被视为古铜文化的绝艺,可谓独树一帜。张氏祖籍南京,先辈均为铜匠,明宣宗时,曾参与宫廷祀器大明宣德炉的制作。明末,与大批手工业者移民来滇,初至云南澄江铸造寺庙内钟鼎,清康熙末年迁至会泽定居,在铜匠街经营铜器,制作斑铜工艺品。张家定居会泽时,恰是铜矿开采冶炼极盛之时,商业兴旺,市场繁荣,原料不缺,销路不愁,技艺亦得以大大提高。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张克康,因在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民间美术传统方面的突出贡献,1999年6月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民族民间美术师”。2009年3月,代表云南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民族民间工艺大展。

2009年3月,“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张克康赴北京参加全国传统技艺大展

会泽张氏斑铜第十二代传人张克康与斑铜祖传珍品

会泽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的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宝贵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色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形成了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一件造型古朴典雅、金斑耀眼的斑铜器皿,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其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不释手,被誉为陈设玩赏之工艺美术佳品。

为使这项技艺得于传承,会泽县委政府2013年7月会泽县在老厂乡创建斑铜传习所,传承这项传统独特的民间传统工艺。

2013年7月在会泽老厂乡创建斑铜传习所


会泽老厂乡斑铜传习所展室

会泽老厂乡斑铜传习所一角

会泽老厂乡斑铜传习所负责人康贵友表示:“担起斑铜保护传承重任,肩上担子很重。将努力打开斑铜产品设计视角,开发出更多精品,为保护传承斑铜这项特有的民间工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会泽县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