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关系曾一度被人们比喻为鱼和诱饵的关系,一提到官商交往,往往会让人想到商人把官员当“庇护伞”、官员把商人当“提款机”等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
在这种心理下,如今一些党员干部中,政商关系出现了另一种极端:对商人、企业家避而远之,能躲就躲,怕别人说三道四,好像避商就是避嫌,离得越远就表明自己越干净。有的党员干部刻意躲着商人,甚至不与企业打交道,也不愿跟企业家接触,害怕别人看到自己与商人、老板有联系而产生不必要的联想和误解。
不可否认,不正常的官商交往是极易引发腐败问题的,因此,官商交往必须有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官与商之间就要处于绝缘状态。官商交往,关键要有道,要按照“亲”与“清”的要求,使之各归其位、有规有矩,做到相敬如宾、公私分明。
官商之间的交往坦荡真诚,自然就不会有“戚戚”之心。党员干部与商人、企业家交往,只要出于公心,办的是公事,为的是群众利益,就经得起监督。怕就怕一些人本就有问题,心里有鬼,怕见光,经不起“闲言碎语”的议论,更害怕监督检查,才有意避之。只要在原则范围内,党员干部同企业家接触交往未尝不可,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给他们讲政策、搭平台,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不为私利,阳光透明,这样的亲近、亲切多些无妨。
官商之间的交往明明白白,自然不会被人误解。个别党员干部怕与商人交往,一个原因就是好像一与钱沾边就会被误解,就会栽跟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属于自己的多半是诱饵,诱饵本无处不在,但危险的不是诱饵,是一颗经不起诱惑的心。党员干部如果心中有底线,有党性的“定海神针”,便能抵御外界诱惑,把握好分寸。君子之交淡如水。党员干部与民营企业家之间的关系当清白、纯洁,不存贪心、私心,不搞“特殊照顾”。官商交往时,要讲真话、说实情。
政商关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绕不开的话题,党员干部与企业家不可能不交往,“勾肩搭背”违反纪律,自然不应该,但“断绝往来”,矫枉过正,则会无所作为。
官商交往当回归正常,所谓的正常,就是无论经商的还是从政的都要走正道。从某种程度上讲,政府就像高速公路,企业就像路上的汽车。政府要服务于企业,为企业搭建经济发展的平台;而企业要在政府搭建的平台上,按规定时速和信号灯安全行驶。只要道路设置合理,车辆规规矩矩,就能走得稳走得远。(陈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