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从富源走出的抗日“硬战将军”王甲本

发布时间:2015-09-06 17:28:45   来源:曲靖市纪委

王甲本,(1901-1944)字立基,云南省曲靖富源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青年时立志从军报国,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第十四期,他学习刻苦认真,在军事方面颇显才华。毕业于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三期。

王甲本将军

抗战爆发后,王甲本从"淞沪会战"后到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长沙会战乃至1944年的长衡会战,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22场会战中,王甲本总共经历了9场和日寇殊死捕杀的残酷激烈大战。因他身先士卒,指挥有方,杀敌无数,战功卓著受奖,王甲本得到"硬仗将军"的光荣称号,获得"云麾勋章",并依次晋升为九十八师师长,七十九军副军长、军长。

1944年9月,在湖南东安山水铺与日军遭遇,激战中壮烈殉国。时年43岁,追晋为陆军上将。

2014年9月,王甲本将军名列国家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王甲本,硬战将军,抗日英雄。爱民如子,军纪严明。数十次战役,屡建奇功。鏖战磨盘毙敌千余,凿碑葬寇彰显千年文明。将军百战死,扬我中华魂。

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年抗战中,有一位与日军肉搏阵亡的军长,他就是国民革命军79军军长王甲本将军,抗战中牺牲的九位军级高级将领中,唯一一位与日军拼刺刀牺牲的军长。

王甲本将军在28年军旅生涯中,依靠他的敢打敢拼、身先士卒、身经百战、屡立战功,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一位将军,历任滇军范石生部营长,国民革命军16军47师36团团长,第98师副师长、师长,第79军副军长、军长等职。抗战中,王甲本将军参加了全国著名的淞沪抗战、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等诸多重大战役。由于他英勇善战、治军有方,力挫日军,在数十次战斗中,卓有战功,荣获二等云麾勋章,在军中被誉为“硬战将军”。在数十次战役中,足迹遍及沪、粤、桂、皖、湘、鄂、赣……

1944年9月7日,王甲本指挥79军军部在转移途中与日军千余人遭遇,他率手枪排英勇抵抗,肉搏阵亡,时年43岁。王甲本将军用生命树立了军人的铁血精神,用生命谱写了那个时代的“英雄壮歌”。

立志从军报国的青年才俊

王甲本1901年8月出生于云南省富源县中安镇一军人家庭。父亲王国栋,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与朱德、范石生同学,与范石生结下了金兰之交。曾和朱德在滇南剿匪,并任过滇南副镇守使,1916年随蔡锷护国军入川作战。

王甲本从小跟随小爷爷王怀仁读私塾。王怀仁是清末举人,他举办的私塾闻名乡里,这是王甲本最早接受的启蒙教育。王甲本天资聪颖,当私塾的学生们还读不熟《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时候,他已经在小爷爷王怀仁的指导下苦读“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1915年,王甲本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云南曲靖省立曲靖师范学校,离开母亲和小爷爷到曲靖就读。在校期间,他博览群书,赢得了博学的美名。家庭的变故使王甲本被迫放弃了第三师范学业,只身前往昆明,由义父范石生介绍考入了云南陆军讲武堂第14期炮兵科。在云南陆军讲武堂这座革命熔炉里,王甲本受到了进步思想的影响和正规的军事训练。

1918年,王甲本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被当时滇军统帅第一军军长顾品珍看中,收为部下,因作战勇猛,深得器重,擢升排长、连长。青年时代的王甲本跟随范石生参加了大革命的北伐和东征,参加了讨伐陈炯明、桂系军阀沈鸿英、何键等战役。在东征北伐中,英勇作战,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立下过赫赫战功。1935年,王甲本被陈诚派往南京陆军大学学习。之后,又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深造,接受了系统的军事训练。

与共产党将军的深厚情谊

在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王甲本与共产党的将军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曾经掩护和支持过朱德的南昌起义部队,亲赠新四军将领罗炳辉将军军械、子弹,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定的拥护者,受到周恩来和朱德的关心和鼓励,并送弟弟王甲纲到延安。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的部队仅存的革命力量遇到了困难,向驻扎在粤北、同为滇军出身的国民党军的将领范石生求助。曾是朱德同学的范石生冒着被蒋介石知道后身家性命难保的危险,寻访着朱德的下落。朱德化名王楷,进入范石生的16军,在16军的庇护之下,以16军47师140团的番号隐身国民党部队中,使南昌起义仅存的革命队伍在16军中得以保存下来。得到范石生保护和支持的朱德在军中成立了秘密的中国共产党16军军党委,陈毅任书记。朱德部队进入16军,给16军带来一种全新的气息,也给16军带来了全新的作风。此时任301团团长的王甲本从朱德身上受到了鼓舞。朱德,这位父亲生前的同窗好友,他心中念念不忘的将军,他十分崇拜的将军,他心中怀着深深的钦佩和敬意。

王甲本十分佩服共产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他曾经在给他的胞弟王甲纲的信中说:“共产党是真正为劳苦大众的党,我十分佩服他们的宣传思想工作。将来你一定要到延安去,去接受他们的新思想,去学习他们如何做思想工作。”这一时期,受共产党人的影响,王甲本广泛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接受了共产党人带来的新思想,他开始认真地思索中国的道路。受朱德影响,同为范石生部下的王甲本在投奔中央军感到失望之后,把自己的弟弟王甲纲送到了延安。

1938年三、四月间,升任98师师长的王甲本由湖南长沙到浙江孝丰就职。当时的新四军第五支队也在这一带活动。第五支队司令罗炳辉将军与王甲本有很深的旧谊,罗炳辉将军的家在云南彝良县角奎镇阿都村,与王甲本是云南老乡。罗炳辉,早年曾参加蔡锷讨袁护国战争,参加过北伐和东征,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领导吉安起义率部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红军独立第5团团长、红5军第2旅旅长、第2纵队司令、红13军军长、红9军团军团长,成为华中敌后家喻户晓的抗日名将和传奇英雄。这位被称为“福将”的新四军将军与王甲本有着一种难以言说的情谊,不仅因为他和王甲本是同乡,他们还有着一种心灵的相通和相知。王甲本与罗炳辉性格中有极相似的地方,他们性格都直爽豪放,他们都智勇双全,他们都有同样的救国理想,同是能征善战的将领。他们一见面,说着彼此熟悉的家乡话,谈过去旧有的情谊,谈时局,也谈各自对时局的忧虑。看着罗炳辉将军脚穿草鞋,王甲本有些诧异,一问才知道,当时新四军的装备差,弹药奇缺,两个团2000余人,只有大半的人员有枪,有的只有几颗手榴弹,枪支的质量也很差,许多是“单打一”(一次只能填一发子弹)和“半截子”(短枪),弹药更是不足,更谈不上有什么重武器,部队给养十分困难,秋冬季节战士们穿的还是单衣草鞋。王甲本师长于是四次批条拨给新四军第五支队两个团子弹20万发。两军配合,收复了浙赣线上的河沥溪、水东、孙家铺、红林桥四个车站,收复了宣城。王甲本率部到达安徽宁国县,配合罗炳辉夺回红林桥、麻姑。

王甲本曾经迎接陈毅出山。那是第五次反围剿后,陈毅留在江西,在国民党围追堵截的恶劣环境下,陈毅的部队穿的是老百姓的破衣烂衫,吃的是竹笋当饭。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陈毅几经风险。知道陈毅的情况后,王甲本冒着风险派人进山去迎接陈毅出山。当年朱德化名王楷隐藏在范石生的部队时,陈毅就在朱德部队。王甲本没有忘记陈毅和朱德与他在范石生的部队曾经有过的情谊。

爱兵如子  赏罚分明

王甲本就任98师师长后,为迅速提高官兵的素质和战斗力,大胆提拔了一批有能力、有专长的年轻军官,潘茂、钟旭、李印西、杨继华、黄士琦、杨大强……这些新提拔的20来岁的营连长,这些“少壮派”,成为98师的骨干。在他的参谋中,有从美国归来的爱国华侨,有武汉大学、西南联大的教师、学生,还有共产党派去的刘参谋等。王甲本爱兵如子是出了名的。行军时,看到生病的士兵,他把军马让给士兵,自己步行;看到士兵军饷被克扣,他惩治克扣的军官。

王甲本以清廉正直、刚正不阿、治军严谨而又善战著称,对靠吃缺、侵吞公款和克扣士兵军饷的军官从不放过,治军出奇的严厉。抗战进入后期,国民党军中军官吃空缺、高层军官贪污的情况屡见不鲜,腐败行为直接消磨掉部队官兵的意志,威胁军人的生存。王甲本深恨军中出现的贪污腐败行为,1939年刚被提升为79军副军长兼98师师长时,他就颁布过一个“四杀禁令”:临阵脱逃者杀!无辜扰民者杀!官兵同赌者杀!奸淫妇女者杀!时隔不久,就有几个军官撞到了王甲本的枪口上。在王甲本将军的一本作战日记里,除了记录大大小小的战斗,还有用红笔记下的人的名字。这些用红笔记下的名字就是被王甲本整肃军纪而枪毙的军官。其中,有排长、营连长,甚至还有团长。为此,有些嫉恨他的人都叫他“王屠夫”。

磨盘显神威  葬敌举世传

位于浏阳河下游,长沙县高塘乡桂花村(今黄兴镇桂花村)的磨盘洲,日本侵略者留下了残害百姓的罪行。小洲上的“倭寇万人冢”埋葬着几百具日军的尸体,成为日军侵略中国以及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历史见证,也成为王甲本率部鏖战磨盘洲的历史见证。1942年1月5日,日军第3师团借助空中优势强渡浏阳河,上了岸的日军士兵遇到了王甲本98师的猛烈还击。日军丢下上千具尸体,乘着浓浓的夜色逃往东山、谷塘、永安。此一役,毙敌第3师团18联队长土屋镜次及部下上千人。王甲本吩咐部下,请当地的石工凿石立碑,王甲本叫秘书拿来纸笔,写下了“倭寇万人冢”五个大字,叫石工刻上,让后人记住日军的罪行。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归国之时,许多日本官兵经过长沙,看到王甲本埋葬日寇的“倭寇万人冢”都见墓感恩。40年后,日本诗人写下了思念当年战死中国战场的亲人的诗作:“阳明瘗旅,县名修文。甲本葬敌,德感日本。五千年中华文明,二王一以贯之(二王:指王阳明、王甲本)。”王甲本葬敌之事传到日本,日本民众为之感动,公认王甲本之举体现了中华文明,没有让日军士兵抛尸荒野。

将军百战死  马革裹尸还

王甲本将军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曾率部参加了全国著名的淞沪抗战、四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常德会战、衡阳保卫战等诸多抗日战争重大战役。淞沪抗战时,作为精锐部队的18军98师副师长的王甲本率部首战闸北,再战浦东,在18天的战斗中,他亲临前线指挥,率领官兵浴血奋战,全师9千官兵的军队,就有2590名官兵壮烈牺牲,其中阵亡的营级以下的军官就有200余人。副师长王甲本身上多处受伤,从他身上取出31块弹片。在四次长沙会战中,王甲本将军作为长沙外围指挥官,率部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取得了辉煌战果,王甲本因战功卓著受嘉奖,被誉为“硬战将军”。在鄂西会战中,王甲本因作战有功,被授予二等云麾勋章。鄂西会战结束后,湘鄂西各界为王甲本79军送来了书有“我武维扬”的旌旗一幅。在历时56天的常德会战中,王甲本将军指挥79军英勇作战,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建立了卓著战功……

王甲本将军从1937年的淞沪抗战到1944年的长衡会战,共经历了22场会战中的9场,长衡会战成了他的最后一战。

1944年8月,王甲本奉命率部79军奔袭300里,从衡阳外围西渡地区迅速向南转进,抵达湖南东安县冷水滩和红炉寺一线阻击日军。9月7日,在79军转移途中,王甲本将军率领的手枪排与日军千余人遭遇,王甲本率手枪排英勇抵抗,与日军肉搏伤痕累累,壮烈殉国。在他的身上发现了一张名片,名片上是斑斑的血迹。在整理他的遗物时,除了几箱书籍,就是那张带血的名片和三块现大洋,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在追悼会上,朱德派专人前来吊唁并赠挽联。上联为:东安县里悲霞日;下联为:玉霁亭边混共天;横批:抗日民族英雄王甲本。

王甲本将军的革命烈士证书

著名作家沈从文说过:一个士兵要不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王甲本将军最终未能回到故乡。他战死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湖南。

王甲本将军牺牲后,国民政府于1944年11月7日下令褒扬烈士英勇捐躯的事迹,国民党政府国防部追认他为“抗日烈士”,追晋他为“陆军上将”。1985年10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

1946年,为纪念英勇为国捐躯的王甲本将军,家乡人民以他闪光的名字将他的出生地富源县中安镇改名为“立基镇”。将王甲本将军曾捐资一万零八百大洋资助建设的清溪中学(现富源一中)附属小学改名为“立基小学”。

现矗立在云南省富源县民族文化生态村广场上的将军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