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云岭要闻 > 正文

万众一心 支持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石林各族人民作出的贡献

发布时间:2015-09-01 10:49:22   来源:昆明市纪委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翻开石林地方党史,真实、客观地记述有石林各族人民在抗日战争时期同全国人民一道,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召唤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出钱出力,积极支前和慰劳作战部队,投身抗战,为全面抗战的胜利作出应有的贡献。

抗战时期的石林是滇中地区的一个小县,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但经济落后,人民生活困苦,具有播撒革命火种的良好土壤。1938年9月,云南大学附属中学为防日机空袭,搬迁到石林县,许多著名学者和革命者如张光年(光未然),赵风、李公朴、郑一斋、黄齐生、楚图南、刘桂武等如群星荟萃,云集石林,宣传抗日救亡运动,传播马列主义和爱国民主进步思想。云大附中的到来,给闭塞落后的彝乡吹来了清新的空气,鼓舞了石林各族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建立新生活而努力奋斗。

当时的云大附中,在抗日大后方不仅教学水平较高,而且以民主进步而著称。云大附中迁到石林,在校的共产党和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随校到石林,在省工委领导下,贯彻“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的方针,团结各阶层人士,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党组织以附中、路中学生为对象,在教学中突出贯彻“团结、抗日、民主、进步”的思想,在学生中广泛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籍,举办时事讲座、演讲会、辩论会,主办《活力社》、《巴江社》等壁报,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传播了马列主义思想。在党组织的推动下,两校组成了学生课外工作委员会,利用组织歌咏团、话剧团,举办民众夜校,教小学师生唱抗日歌曲等形式深入到农村,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忘运动。

云大附中传播的抗日民主进步思想,留在了路南中学,永远留在路南人民心中。1943年云大附中迁回昆明后,11月23日,石林中学暴发了打倒国民党县长许良安的“一一·二三”民主运动,被闻一多先生称之为石林的“小五四运动”,并立下了闻名天下的“遗臭碑”,这不仅是石林人民的一项伟大创举,同时也为石林的民主运动树立了永远的丰碑。“附中精神“成为了石林青年革命的摇篮,许多思想进步的爱国青年纷纷走上前线,立志报效祖国。如石林籍青年李纳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后来成为一名红色革命作家。

抗日战争时期,石林县是一个贫困的农业县,工商业非常落后,据1938年工业调查资料(石林县档案馆卷宗号74-3-5《路南县工业调查表》)显示,全县无工厂,仅有少量砖瓦厂、木行小铺、粮店、布店、杂货店等。全县共有街场12个,铺号22家,买卖货物以米粮、盐油、洋柴(火柴)、糖、布等生活用品为主。外销物品以大米为主,其次为焦煤、猪、木料、牛羊皮、麻布等,每年外销物品价值约合新滇币142000元,每年运进物品约合新滇币275000余元。运进来的零星物品中,有广烟、洋油(煤油)、光纸、洋柴、盐、土布、疋条等。除上述少量从事生活必需品销售的商铺外,绝大部分人口以农业生产为主。1938年前后,路南市面上流通的货币以新滇币为主体。1945年全县财政收入新滇币12490990元,支出11760585元。据1945年资料统计,路南县教育经费为新滇币163000元,全县有中学1所,学生175名;中心小学11所,学生3197名;普小与短小158所,学生6192名;民教馆1所,共4班;全县共有小学教师223名。

1939年9月下旬,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致使全县5006人受灾,冲倒房屋702间,被毁田禾3111.7亩。抗战期间,因兵灾、疫灾、水灾等诸多原因,民众收入锐减,赋税却日逾加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农业技术及农具无明显改进。

全县各族人民在艰苦的生活条件下,为支持抗战,开展了各种劝募活动,向抗日前线捐款。1932年1月22日,路南县抗日救国分会拔款1000元滇票,汇寄省抗日会转汇黑龙江省慰问抗日将士。1936年11月21日,全县捐款100元滇币汇绥远前线,并通电慰劳傅主席暨前线守土将士。1941年1月,龙云夫人到路南采购劳军布鞋3000双,每双支付国币5元,由各乡镇平均担负采办;1941年7月,全县劝募1200双劳军布鞋;1943年11月,路南县政府遵照“云南各界劝募布鞋劳军委员会”的公函,劝募布鞋、袜各1200双,任务分配到各乡镇,实际完成鞋、袜各1535双,每双鞋折缴代金65元,每双袜折缴代金35元,总共折成代金国币153500元。

石林县还组织各种抗战服务机构,开展战时宣传。1937年12月21日,石林县战时宣传队在县教育会召开会议,讨论下乡进行抗日宣传事项。全县共分五个队进行宣传,每队由一名队长,五名队员组成,每人每月由宣委会补助伙食费旧币32元;各队所需药品由宣委会统一购发。宣传时限暂定为东区、南区各二月半,北区、西区各二月,中区半月。宣传路线由各队长拟定,各队所需标语由各队缮写,笔墨纸张由宣委会发给,宣传队员一律着制服。按宣传期限计算,共支付宣委会成员补助费旧币1824元。

在认购救国奖券中,1933年6月,遵照云南民众救国会发行奖券事项,全县计发救国奖券80张,每张售新币60元,共合新币4800元,折合旧票24000元。至1934年2月26日止,共收到一、二、三区救国奖券旧票6400元。1934年5月13日,赴省代解救国奖券旧票4200元,折合新币840元。由于救国奖券数量过大,加重了农民的负担,但为了支援抗战,人民群众节衣缩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在投身抗日前线参战中,尹国华烈士的英雄事迹载入了史册。石林人民的好儿子尹国华,在著名的台儿庄战役中率领全营官兵英勇杀敌,壮烈殉国,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为六十军赢得了宝贵的备战时间(石林县档案馆74-3-457)。

尹国华(1908~1938),字子文,石林县鹿阜街道办大屯村人。性格忠勇诚实,喜欢军事。1925年中学毕业后参军,先后任少尉、中尉、上尉等职。1929年任滇军第98师特务连连长,不久又升为特务营营长。尹国华为人正直,凡事以身作则,赏罚分明,对军事工作一丝不苟,深得官兵爱戴。

抗日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奋起抗战。当时的云南省主席龙云,深受抗日热潮鼓舞,在南京蒋介石召开的国防会议上,当着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朱德等人的面,表示将尽云南省人力物力出兵抗日。龙云回昆后,整编部队,将原有部队按蒋介石发表的番号编成第60军,由卢汉任军长。1937年10月,云南人民的优秀子弟4万余人组编成的第60军出滇参加抗战,尹国华任183师1081团2营营长。旧历重阳节那天,昆明各族各界人士在巫家坝举行了欢送60军北上抗日誓师大会。10月10日,部队从云南出发,跋涉万里,于1938年3月中旬到达徐州前线。60军按照命令指定的地点集中,严阵以待,于是揭开了滇军健儿参加台儿庄抗日战役的序幕。

1938年3月尹国华随所在团奉命调驻到河南信阳一带,接触了由东北流亡大学生组成的战地服务团,非常钦佩他们宣传抗日道理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并请他们到营部演讲和教唱抗日歌曲。尹国华营长在抗日民族解放斗争精神的激励下,立志为国家、为民族争生存求解放而奋战。他在4月7日给妻子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们的部队,在此准备增援,随时有和敌人接触的可能。至于我,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很高兴这次有机会和敌人周旋,为了我们的国家存亡,我很愿意和日本鬼子拼命到底,即不幸而战死,也算是我平生的夙愿了。”其悲歌慷慨、奋勇杀敌之情绪,流露于字里行间。

台儿庄是山东南部的战略重镇。从1938年3月14日起,中国军队经过23天的血战,消灭日军近2万人,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取得了第一次台儿庄会战的胜利。但日军不甘心失败,调集9个师团近20万人的兵力,自4月18日起又开始从峄县向南进犯,台儿庄前线战事再次吃急。休整待命的60军奉命直开台儿庄前线,担任第二次台儿庄会战的主力,迎击气势汹汹的来犯之敌。4月22日上午8时左右,60军先头部队183师1081团首先在陈瓦房与来犯之敌遭遇。在前锋尹国华营即将到达陈瓦房时,日军先头部队约一个大队也向这里奔来,其前方搜索小队已进入陈瓦房,并向尹国华营射击。尹国华置个人生死于不顾,立即带领尖刀连投入战斗,消灭了这股日军,占据了陈瓦房。随后,日军增援部队蜂拥而来,以数倍的优势兵力将尹国华营团团围住,在坦克火力的掩护下疯狂反扑。在增援部队遭到敌军阻截的险恶情况下,尹国华率全营官兵孤军奋战。尹国华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他向全营官兵下达命令:“我营要与阵地共存亡,如果我不幸牺牲,由六连连长代理营长,率领全营攻击敌人,只剩一兵一卒也要坚决拼死到底。”尹国华营长的豪言壮语鼓舞了士气。全营官兵誓死报国,面对日军的大炮、机枪、坦克,官兵们毫不畏惧,日军冲到面前就拼剌刀,进行肉搏战。日军坦克碾压到身边,战士们就爬上坦克,揭开手榴弹往展望孔里塞,因展望空封闭严密,手榴弹塞不进去,就用十字镐挖坦克车的门。有的用二、三十个手榴弹捆成一团,抱着滚到坦克下同归于尽。终因力量悬殊,寡不敌众,年仅30岁的营长尹国华与全营五百余人壮烈殉国,日军也受到重创。最后十余人在班长率领向西南方向突围,在村边又遭到日军追击,仅陈明亮一人生还。

陈瓦房一战,由于尹国华营长果断顽强地阻击日寇,为60军赢得了一些宝贵的备战时间,在整个战役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为云南人民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中谱写了光辉篇章。尹国华营长的大无畏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极大地鼓舞了60军及所有前线官兵的杀敌士气。尹国华全营英勇阵亡的消息传遍全国,受到全国人民的敬重。《云南日报》以通栏大字标题予以报道:“为国捐躯,尹营长精神不死;战死沙场,足了平生之愿;浩气长存,堪与日月增光。”

在他的故乡石林,县政府和各界民众为纪念他的英雄事迹,将县城小东门街命名为国华街,并将其牌位供奉县忠烈祠,遗像挂在县民众教育馆(今文化馆)供人瞻仰。尹国华烈士的英雄事迹,永远勉励着石林各族人民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

在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抗日战争中,石林县虽地处抗战后方,没有遭到敌人直接进攻和敌机轰炸,但石林有数以千计的英雄子弟参军参战,爱国热情高涨,例如宏图乡初为村青年王志中,属于独子在免役之列,但他自愿请求从军杀敌。随着抗战局势的日逾紧张,石林县征兵人数也逐年增加,1944年全县共征兵1138名,1945年征兵1410名。据资料显示,石林县自1937年至1945年间,共有6328人参军参战,平均每年征兵达703人之多。他们为维护国家尊严和领土完整作出了贡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202名优秀儿女在抗日战争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路南彝族自治县志》第893~899页)。

重温那段不可忘却的岁月,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抗日战争时期中孕育出的伟大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民族力量,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 李卫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