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峨山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四个全面”为统领,牢牢把握“两个巩固”,积极适应新常态,探索新途径,以全新姿态贴近基层,在理论武装、对外宣传、典型推动和媒体融合发展等方面亮点频现,成效突出。
建好平台,强化理论武装引领力。以县、乡两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为龙头,通过举办培训班、印发学习资料、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组织全县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读党报、强素质”等活动,将理论武装工作引向深处;统筹发挥彝山民族团结宣讲团、百姓宣讲团的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全社会精心组织广泛开展理论宣讲和学习教育活动,共开展集中宣讲115场、进村入户宣讲18600余户次,使理论宣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人心,将理论武装工作推向广处。
抓好融合,提升舆论引导创新力。顺应互联网时代媒体发展趋势,不断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积极打造报纸、广播电视、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手机报、户外新媒体“七位一体”的党媒新平台,不断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形成导向正确、立体多样、传播高效的传播体系和传播格局。开通一年的“生态魅力峨山”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微信188期,粉丝达6000余人,覆盖全国32个省市自治区,“云南峨山”官方微博拥有粉丝3170多人。以“两微”为代表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快速融合发展,有效占领了舆论高地,主流媒体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舆论引导工作创新发展。
做实载体,增强精神文明感召力。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评比表彰、文明创建等活动为载体,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组织开展“峨山好人”系列评选表彰,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宣传峨山正能量;开展“讲好峨山故事,唱响峨山好声音”系列主题活动,深入挖掘宣传“28载义务宣传员普朝富”“截肢乡村医生方富光”“最美乡村广播员施贵华”等一批先进典型事迹,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善行义举榜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举办道德讲堂57期,建立善行义举榜184榜,上榜人数1227人,实现好新闻传递核心价值,正能量凝聚社会共识;以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契机,扎实推进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城乡结对共建“生态和谐文化示范村”等活动,营造全县齐心共创省级文明县城的浓厚氛围。
深挖内涵,拓展文化繁荣持久力。牢牢把握住实施“土风计划”这一机遇,在挖掘彝文化上下功夫,先后建成彝文化研究、彝文化传习、彝人寻祖祭祖、彝人风情展示四大基地,以四大基地为依托,进一步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打造彝文化品牌。目前,全县共收集、保管彝文古籍70余卷,编辑出版《古彝文常用字典(南部方言)》;彝族花鼓舞、彝族服饰、彝族四腔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把彝文化传承发展融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建成县职中“非遗”进校园基地,在富良棚、大龙潭、甸中、岔河4所乡村少年宫开设刺绣、花鼓舞、舞龙等具有彝族特色的活动项目,形成“一校一品牌、校校有特色”的彝文化传承发展格局,打造了“非遗”进校新模式,拓展了文化传承新路子。
细化合作,壮大彝乡对外影响力。以“天下彝家·笃慕梦园”形象宣传名片为核心,细化与各级主流媒体的合作的措施,健全外宣激励机制,着力讲好峨山故事、唱响彝乡声音。坚持媒体请进来、稿件推出去,建立了峨山县《对外新闻宣传奖励办法》,今年来,中央、省、市各级主流报刊刊载峨山县新闻稿件570多篇,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零距离接地气 面对面解民忧》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学习与研究》杂志刊载;《彝乡永不撤离的群众工作队—峨山三千干部大走亲启示录》在《玉溪日报》首载,并被《光明日报》、搜狐网、和讯网等主流媒体转载刊登;《峨山的生态发展之路》在云南日报整版刊登,被《今日头条》《中国社会科学网》等相继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