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处处廉风吹 腾冲县乡镇纪委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小记

发布时间:2015-07-06 11:22:15   来源:保山市纪委

2014年来,腾冲县乡镇纪委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宣传工作,立足社区、紧紧依托丰厚的文化资源优势,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以丰富的廉政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普及廉政知识、增强廉政理念、培养廉洁情操为目的,在全县各乡镇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抓基础建设,社区廉政文化面貌显著提升

优化资源配置,以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社区廉政文化建设,打造廉政文化示范点。腾越镇纪委按“四有”要求,抓硬件建设。一是有整体规划。各社区建立组织机构,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社区总体规划,制订切实可行的廉政文化建设计划和具体实施意见。二是有廉政图书。确保每个社区农家书屋都有一批廉政文化图书,做到学有所寻。三是有一批廉政文化活动骨干。充分发掘和利用社区廉政文化建设资源以及宣传、教育、文艺等人才优势,组建廉政文化活动队伍,积极投入社区廉政文化活动之中。四是有一块廉政宣传专栏。在社区文化大院运用廉政警句、廉政格言、廉政漫画、名人名言等,长期对广大群众进行廉政建设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界头镇纪委按照“七创五有”的要求,多层次、全方位、多渠道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医院、进家庭、进企业、进村组“七进”活动,丰富农村廉政文化内容,努力营造廉政文化氛围,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累计投入经费30余万元积极打造以镇政府机关、大塘、新华、新庄、大园子、大营、永安等社区为代表的廉政文化示范点,切实营造了“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社会氛围。

截止2014年腾冲县共有84个县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其中中和大村、高黎贡山茶厂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点,腾冲制药厂、中和高田、腾冲县民族中学、明光自治社区、界头新华社区、芒棒张家村为市级示范点。

抓载体创新,社区廉政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为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吸引力和渗透力,乡镇纪委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原则,积极创新载体,保障社区廉政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腾越镇纪委设立社区廉政讲坛。要求各社区分管领导充分履行主体责任,定期到分管社区上廉政党课,与社区干部群众交心谈心。以“片”倡廉,借助党员教育平台,定期不定期播放廉政教育影视作品,增强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趣味性。激发社区的文化创造性,调动民间艺人和退休干部廉政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创作一批廉政文艺节目,达到用作品吸引群众、教育群众、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的活动目的。《傲雪之梅》、《清风廉政赞纪委》、《入党申请书》等作品分别在县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是共产党员》、《追星》、《我们喜爱包青天》等一些精品节目则在“三下乡”活动中被多次演绎,深受群众喜爱。新华乡纪委开设微信公众平台“清风正气拂面来”。自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以来,全体乡村干部职工100余人添加关注,每周互动均50次以上。其内容丰富涵盖党风廉政知识学习、政策宣传、廉政故事、先进典型、节前提醒、廉政漫画等,大家乐于接受。通过廉政信息的“一对一”接受廉政教育,干部职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工作作风更加务实,行为更加规范,纪律更加严明,服务更加优质。滇滩镇纪委开展家属助吹廉洁风。积极给领导干部家属吹“廉政风”,念“廉政经”,开“廉政会”,把家庭建成“廉洁的港湾”,努力营造反腐倡廉的良好家庭氛围和社会环境。组织镇领导班子成员、各站所长、负责人和部分干部配偶通过观看电教片和到县廉政文化示范中心参观等形式接受警示教育。同时镇领导班子成员12名领导干部家庭作为 “家庭廉政教育中心户”,每个中心户分别负责联系5—7名干部职工家属,形成了覆盖全镇领导干部家属的家庭廉政教育网络。每个中心户经常组织联系户家属集中学习党纪、政纪,一起观看廉政电教片,通过QQ群网上交流或面对面谈心等,引导联系户家属当好家庭"廉内助"。做好“廉政之家”的守门员,营造一个廉洁向上的家庭氛围。提高了廉政文化的辐射力。

打造警示教育试点建设,发掘廉政建设新媒介

为充分探索社区廉政文化教育新形式,2014年,县纪委依托腾越镇观音塘社区,投资170余万元建成腾冲县廉政教育基地,从社区景观设置开始充分凸显廉政文化的典型性。

基地以“廉政教育”为主题,分为8个部分。一刻:以“礼义廉耻”为内容,采用石刻形式表现;一景:采用“中庸、大学、道德经、论语”精髓,以古书卷展开形式、递进式布局景观;一碑:“历代清官、廉政人物”石碑刻;一雕:《一身正气  两袖清风》杨善洲雕塑;一鼓:象征“便民、德政,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道:将“三十六字官箴”主题标志和廉洁大道结合,采用莲花图案及《爱莲说》,表现一条廉洁大道;一轴:《扬正气》、《促和谐》画轴石雕;一厅:“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厅”,利用反面案例为教材,采用“声、光、电、多媒体、情景模拟、小品雕塑、图文版面”表现。同时基地内正在建设警示教育厅,利用全国、省市县级典型案例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谢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