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依托彝族文化资源优势提升反腐倡廉教育实效

发布时间:2015-06-02 16:35:45   来源:楚雄州纪委

2014年来,牟定县依托“彝族左脚舞”被国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契机,围绕“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文化兴县战略,充分整合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借助现代科技,挖掘彝族文化,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牟定特色的彝族廉政文化,打破了反腐倡廉教育以往单一的“说教”方式,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激情狂欢的左脚舞和优雅动听的左脚调中受到廉政教育,较好地营造了尊廉崇廉的社会氛围。

整合文化资源,增强彝族特色廉政文化的生命力

县纪委充分发挥彝族左脚调广为人知、群众喜闻乐见的优势,把彝族文化与廉政文化进行有机融合,推进彝族特色廉政文化建设,面向社会广大民众,春风化雨润心田。一是唱响地方廉政歌曲。将牟定左脚舞彝族文化元素融入廉政文化之中,组织开展廉政左脚调创作大赛,汇编《牟定廉政左脚调集锦》850册,拍摄制作《左脚欢歌送清风》廉政宣传片1200多碟发到乡村党员干部、民间艺术团体进行传唱,在县电视台开设“每周廉歌”栏目,定期播放廉政左脚调,使干部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感染。二是演好反腐倡廉文艺戏。县纪委监察局组织县艺术团、老科协艺术团创作《荷花舞》、花灯歌舞《清风伴我当村官》、《公仆颂》,廉政左脚歌舞《左脚欢歌颂清风》、《风清气正歌盛世》文艺节目,开展反腐倡廉文艺调演汇演、专题廉政文艺晚会和送廉戏下乡活动,在全县成功举办“荷色清风”、“首届廉政左脚调汇演”等大型廉政文艺演出活110场,观众达30000余人。举办廉政文艺晚会、民间廉政文艺演出活动,积极弘扬左脚舞特色文化,倡导健康廉洁的生活方式,有力地强化了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三是编好廉政乡土教材。县纪委监察局挖掘、整理近年来全县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先后编写《化佛清风》、《化佛清韵》、《化佛清涟》等本地廉政教育读本3000余本,向领导干部推荐《廉文荐读》12000余份,充实了反腐倡廉教育内容,为全县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提供了教材。四是建立廉政文化长廊。挖掘本地廉政文化资源,挖掘彝族文化,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牟定特色的彝族廉政文化,在姚广公路过境县城北门外至龙虎水库主干线的机关单位、农户院落外墙制作廉政壁画84幅,形成长约15千米的廉政壁画风景线,受教育干部群众达10万余人。五是建成“玛咕彝寨”廉政文化示范村。依托凤屯镇腊湾村委会“玛咕舞”协会党支部,结合彝寨彝族党员较多,彝族风情浓郁,彝族文化底蕴深厚和“玛咕舞”声名远播的特点,倾力打造“玛咕彝寨”廉政文化示范村,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彝寨”活动,制作廉政公益图画52幅,做到墙上有廉画、有廉政书法、活动有廉歌、有廉政左脚调传唱,大力开展创建勤俭型家庭建设,让廉洁自律的“音符”深入人心。建立完善党风廉政建设10项制度,在村委会建立健全规范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四薄”和“九本廉政台帐”规范化管理。在村支委中设立了纪检监督员,协助村总支书记抓好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聘请一批廉政监督员,充分发挥监督作用。让村组干部和党员在工作和行为中做到有章可依,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六是倾力打造农村廉政化大院。在江坡镇散花村委会建成集彝族和廉政文化融入一体的农村廉政化大院,大力弘扬彝族千百年来形成的廉洁自守、正心修身、扶危助困、浩然正气精神,把与时代合拍、与“八荣八耻”等廉洁文化要求相一致的内容进行提炼和概括,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廉政文化内涵。让廉洁理念走进农村,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认知、感悟、积淀、传承优秀文化传统,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营造了反腐倡廉的浓厚氛围。七是打造廉政文化示范带。紧紧抓住元谋至双柏二级公路过境的机遇,在蟠猫乡、共和镇辖区境内公路沿线着力打造廉政文化示范带。在原有廉政图画、墙体标语等宣传载体的基础上,结合彝族左脚舞发源地的文化背景,以弘扬健康向上,建设美好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把设计、绘制廉政壁画作为推动廉政文化宣传的有效载体和廉政文化进农村的突破口,让传统的左脚舞文化承载廉政文化主题,赋予新时代内涵,在蟠猫乡碑厅村委会的水冬瓜村至古岩村委会的铜厂箐村,共和镇金马村委会、长23公里的公路沿线墙壁上绘制了廉政壁画75幅,壁画充分融入左脚歌舞和彝族婚嫁、生产生活等习俗,廉政壁画和宣传专栏使用彝汉双语,图文并茂、贴近生活,内涵深刻,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教育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使党员干部和村民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营造了党风廉政“大宣教”的浓厚氛围。

注重载体创新,增强彝族特色廉政文化的感染力

在继承行之有效做法基础上,积极创新手段,活化方法,使廉政教育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增强教育实效性。一是立足寓教于乐,愉悦人心,找准切入点。在继承行之有效做法基础上,积极创新手段,活化方法,使廉政教育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增强教育实效性。借县广播电视台和县内文学刊物打造宣传媒体教育基地,共播出“廉政时空”、“每周廉政格言”电视节目530期,播出“黎明廉声”广播节目452期,在县办季刊《山茶花》“清风文苑”栏目刊发廉政文章20期45篇,使党员干部通过广播、电视、书刊时时受到廉政教育。二是立足拉事说理,震憾人心,找准共鸣点。坚持先进示廉,组织文艺团体将杨善洲和县内评选的廉勤模范及本县历史上的清廉人物事迹编创成花灯、小品等剧目,在乡村、社区演出,用勤廉兼优典型先进思想和事迹教育人、鞭策人、激励人。坚持反面警廉,定期开展观看警示电教片活动,组织卫生、发改等部门中层以上干部到楚雄监狱、县看守所参观监舍和服刑人员劳动场所,听取在押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接受反面典型的警示教育。三是立足上下互动,激励人心,找准着力点。通过开设“廉政讲坛”、定期举办“廉政论坛”和进行反腐倡廉理论研讨,引入讨论辨析方法对党员干部进行启发式教育,打破“我讲你听”和“填鸭式”教育模式,发挥干部群众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四是立足情理交融,温暖人心,找准结合点。结合元旦、春节等节庆日开展“送廉政对联、发廉政短信、送廉政台历”为内容的“迎春倡廉”活动,在喜迎、庆贺节日的同时,教育提醒党员干部。在青少年中深入抓好校园广播每天播放一组廉政左脚调、学生音乐课教唱一首廉政左脚调和体育课学跳一曲廉政左脚舞等方式的廉政教育,2008年以来,全县112所中小学校共开展教唱活动1524次。让他们从小就不仅具有强烈的彝族认同感,而且还成为具有廉洁意识的新一代。

坚持常抓不懈,逐步凸显反腐倡廉教育的影响力

以舞传“情”,促进社会和谐。以左脚舞文化节为龙头,充分挖掘和传承传统民族节日,营造浓郁的“唱响左脚调、跳红左脚舞”的良好氛围。积极探索构建具有牟定特色的彝族廉政文化建设,在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工作中,依托彝族文化资源优势,借廉政文化“七进”的有利时机,采取喜闻乐见的彝族左脚舞和左脚调等不同的方式,在手段、形式、内容上力求一个“新”字,结合婚庆嫁娶、民族节日、茶余饭后、农闲时节群众爱跳左脚舞、参与性广泛的实际,创作了一批让广大党员群众看得懂、听得进、学得会、记得住、用得上的文艺精品,把党的惠民政策、把党建工作、党风廉政知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知识编进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好听易记的左脚调、彝族酒歌、山歌、花灯,利用县民族艺术团、老年文艺队等组织,定期深入乡镇、村寨巡演。通过不断挖掘创新,真正达到了“宣传”和“教育”齐头并进,达到了传播廉政文化和休闲娱乐双赢,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了让人们净化思想、让人们心灵震撼、让人们远离陋习,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如凤屯镇腊湾村委以“玛咕彝寨”为阵地,依托“玛咕舞”协会党支部,加强玛咕彝寨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依托腊湾“玛咕舞”协会,成立了“玛咕舞”协会党支部,组建了一支60人的“玛咕舞”表演队,建立了“支部+协会+表演队”的党建工作模式。协会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党建工作宣传队和新农村文艺表演队的作用,借助牟定“三月会”、农历二月十五腊湾新民“民族团结日”等重大活动和当地喜庆节日组织党员开展活动,用歌舞的方式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员“五带头”、社会荣辱观等内容,传播党的声音、传承彝族文化、促进彝族地区发展。目前,通过创新教育方式,提升教育实效,全县反映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现象的举报信明显减少,而党员干部中公而忘私、勤政廉洁的事迹却不断涌现。如蟠猫乡双龙村委会用群众最熟悉的左脚调《阿老表等等着》改编的《廉政文化进农村》:“书记作报告,主任来动员,清正又廉洁,干部好本色,廉政文化进农村,人人笑开颜”。 较好地把廉政文化融入到了左脚调中,让通俗易懂的左脚调把怎样做人、怎样为官、怎样清正廉洁等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廉政文化进农村和对村干部的廉洁自律要求随着一首首、一曲曲蕴含廉政理念和廉政提醒的左脚歌舞传遍了村村寨寨。让反腐倡廉工作附着于左脚调这种易于让人们接受的载体,不断拓展左脚调的广度和深度,使反腐倡廉意识进入群众耳里,刻在党员脑里,留在干部心里。(冯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