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边:突出“五举措” 为民服务不打折

发布时间:2015-02-25 09:41:01   来源:红河州纪委

屏边县在专题教育工作中,结合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现状,突出“五举措”,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民服务工作,为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零公里”提供全新平台,为进一步开展专题教育推波助澜。

搭建良平台,重在“精准”。一是自愿领岗。根据在职党员个人优势和特长,设置岗位,确定职责,在尊重党员干部个人意愿的前提下,让党员自主认领岗位,建立基础台账;二是按需设岗。采取个别走访、发放调查问卷、集中座谈等方式,全面了解掌握县城4个社区群众的利益诉求,按需点单,搭建在职党员联系社区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建立社区五保户、特困户、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5类人员工作台账。三是量身定岗。按要求设置党建宣传岗、诚实信用岗、农业科技服务岗、林业科技服务岗等103个服务岗位,在职党员进社区后主动认领服务岗位和项目,参与或组建志愿为民服务队,积极参加社区志愿为民服务活动。

亮明实身份,贵在“主动”。一是集中报到。按照不扰民、不烦民、不乱民的“三不”原则有力有序组织党员统一到社区报到,研究下发《在职党员到社区服务流程图》,签发《在职党员赴社区报到介绍信》,配发《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手册》,社区党组织集中安排2-3天接洽在职党员报到。目前,全县1234名在职党员已到社区报到开展自愿为民服务活动,占单位在职党员总数的100%。二是亮明身份。党员到社区后说明特长,根据民意诉求、民心民声,有选择性地参加社区党组织开展的各类志愿为民服务,使党员干部从“8小时内岗位履职”向“8小时外社会服务”延伸并自觉接受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和社区群众的监督。三是点对点服务。定点、定时、定向服务,与服务对象结对、与服务事项结对,切实调动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增强服务的灵活性。截止目前,共走访社区居民1500余户,发放就业指导、新农合、新农保、医疗卫生、科普知识等各类资料1.6万余份。

履行好承诺,赢在“认真”。一是定岗承诺。社区党组织按照“岗位所需、党员所长”和“人岗相适、人尽其才”的原则,实行“居民点单,支部下单,党员接单”的菜单式服务,明确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责任、工作时限,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服务;二是依岗践诺。在职党员根据所认领的岗位职责、服务事项,服务目标、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等做出切合实际的服务承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宣传栏、公示牌、板报等形式及时向群众公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三是按岗履诺。在职党员认领岗位后,围绕自己的岗位扎实开展服务。如帮扶危济困岗,围绕居民增收致富帮助社区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党建工作指导岗,围绕基层党建帮助社区开展分类定级,着力打造基层服型党组织。目前,共为社区制定发展规划4个,多次开展法律援助、廉政宣传等活动,深受百姓好评。

激发新活力,严在“督促”。一是引导和督促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工作,抓好督促工作,专门指定一名联络员,定期征集居民需要解决的问题、实事、意见建议。二是充分发挥村民代表、社区监督委员会的作用,认真监督反馈在职党员履行岗位情况。三是扎实开展服务,全县1243名在职党员分别参加了4个社区的不同志愿服务队,在8小时外分期、分批开展法律咨询、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服务,通过服务近距离接触居民、服务居民,为民排忧解难,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建立优制度,强在“执行”。一是建立报到登记制度。社区党组织在掌握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服务意愿等信息后,建立在职党员服务档案,协助单位和部门做好监督管理。二是建立沟通反馈制度。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管理,及时与社区沟通,定期了解党员在社区表现和服务情况。三是建立分类指导制度。社区党组织根据群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服务信息,策划服务项目,组织服务活动,便于各单位各部门和在职党员参与。四是建立考核激励制度。各单位各部门定期到在职党员报到社区开展群众测评,把反馈情况和测评结果作为党员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