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廉政清风润农村 村村寨寨民欢畅

发布时间:2015-01-04 14:30:08   来源:红河州纪委

石屏县紧扣“廉政清风润农村”主题,把廉政文化纳入农村党建,融入农户生活,通过组建监督队伍、宣传廉洁理念、维护群众利益突显廉政正能量。

组建监督队伍

一是乡镇选聘站所务监督小组。按照各站所设立一个监督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成员3至5名的要求,在全县9个乡镇共建立了50个站所务监督小组,聘任151名站所务监督员,对站所务事项进行监督。制度实施以来,站所务监督小组共提出批评和改进意见240条(次),被采用98条(次);不符合规定的餐费、车辆使用费等公用经费拒付25.6万元。

二是农村选举村务监督委员会。全县共选举产生112个村务监督委员会434名委员,以规范村务公开为基础,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为重点,通过正确行使职权,充分发挥“监督员”、“宣传员”、“服务员”、“调解员”、“护航员”作用,使村“两委”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

宣传廉洁理念

一是廉政基地“警廉”。在全县9个乡镇建设村级廉政警示教育基地,不定期组织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接受教育,通过以案说法,增强基层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强化“农民利益无小事”观念,使基层干部 “不敢贪”、“不愿贪”,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是廉政长廊“陶廉”。在农村集镇和人口密集地制作185块廉政文化宣传长廊,把廉洁、勤俭、诚信、为民的思想,融入直观形象的格言漫画中,使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文化熏陶。

三是廉政巡演“宣廉”。组建300余支农村文艺队,通过元旦、春节、国庆等节庆日编排廉政节目走村串寨巡演,使广大农村干部群众在欣赏文艺演出中接受廉政文化宣传。文艺队演出范围覆盖全县115个行政村及941个自然村,覆盖面达100%。

四是廉政歌曲“颂廉”。把廉政内容融入海菜腔,以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先后创作了《廉政清风曲》等30余首廉政山歌,在县城旅游景区、学校及农村组织传唱,使廉政文化在优美动听的彝家山歌中得以传播。

五是廉政书籍“学廉”。编撰了反映石屏历史名人清廉史迹的书籍《石屏清风录》,使廉政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服石屏“水土”,显石屏“印记”,秉石屏“特色”。以各村委会(社区)114个“农家书屋”为平台,不定期为农家书屋添置廉政小说、警示教育光碟及《云南党风》、《中国纪检监察报》等刊物,让广大农村党员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和自我充电。据统计,全县各“农家廉政书屋”共登记借阅廉政书籍1.22万册(次),组织观看廉政电教片400余碟(次),受教群众2万余人(次)。

六是廉政电影“传廉”。不定期组织农村电影放映队把“永远是春天”、“第一书记”等一批廉政题材的优秀影片送进农村。近年来共放映150场次,农村观众达20余万人次。

七是廉政作品“展廉”。 在农村开展“廉政春联进万家”活动,共赠送廉政春联5000余幅;先后征集廉政文化书画、摄影300余幅、廉政公益广告40余幅、廉政短信1000余条,举办廉政文化书画摄影作品展21次,参观人员1.5余万人次。

八是彝汉双语“述廉”。 组建少数民族干部宣讲队,通过广播、会议、墙报等形式,巧用彝汉双语宣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十八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全会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地宣传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

维护群众利益

一是加大民生资金监管力度。将全县9个乡镇、29个部门的民生资金纳入云南省民生资金监督管理平台,共发布工作动态信息190条,政策法规31条,资金办理流程4条,确保了社保、教育、扶贫、强农惠农补助资金真正惠及群众。

二是深入开展“五级联动”工作。全县共成立10个“群众诉求中心”,27个县级部门“群众诉求接待中心”,115个村委会“说事室”、1429个村民小组“说事室”,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年内,各级诉求中心共收到并办结群众诉求406件(次),“五级联动”监督平台录入群众诉求1123件,办结112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