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晋以来廉吏多

发布时间:2015-07-08 14:03:08   来源:云南省纪委

汉魏迄于隋唐,中央王朝主要通过设立边郡,实行“羁縻”的方式管控云南。边郡的主管大员多半从邻省四川或中原其他地方派来。那时,广阔的云南还生活着众多语言不通、风俗各异的少数民族部族,并且处于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所以,如何有效管控云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不使其“叛离”中央政权;如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进步,当然是这一历史时期中央政府最为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衡量这一地区官吏政绩和官德的主要标准。

据《史记》《隋书》等汉魏以来国家“正史”记载,从西汉开始,特别是东汉王朝,奉命治理包括云南在内的所谓“西南夷”地区的地方官中涌现出不少清官廉吏。他们离乡背井,守土治民,廉洁奉公,尽责尽职,和当地民众一起共同开发和捍卫了祖国西南边疆神圣的领土。尽管漫长岁月的磨损,只为他们留下了非常简古、斑驳的记录。但他们无疑是云南正式进入国家行政区划之后的第一批令人景仰的政府官吏,他们朴实无华的事迹无疑是云南廉政史上一块块永恒的丰碑。

文齐,字号失考。四川广汉人。西汉末任越嶲郡守。任内“以文德教化夷人”;组织大家兴修水利,“垦田二千余顷”。积极推进汉夷融合,使当地社会非常和谐。王莽篡汉,天下大乱。更始二年(24),西南地区“诸郡多杀牧守起兵”。邛崃人任贵也乘乱起哄,他杀死地方官,自称“邛谷王”,宣布反叛汉中央,投靠军阀公孙述。为了借助文齐的威望以震慑地方,他以“封侯”来劝文齐投降,文齐坚决不从。他将文齐的妻室儿女关押起来,文齐依然不为所动!文齐率部“守险,不与通”,始终坚守着越嶲郡的土地。

汉光武帝刘秀光复天下,重建东汉政权。文齐等在官军的支持下,平息了任贵的叛乱,重新恢复了越嶲郡昔日的安宁和祥和。有鉴于文齐忠心守土,平叛有功,汉中央封文齐为“镇远将军”。后代史官把文齐称为“南中循吏之首”!

郑纯,字号失考。四川广汉人。汉平帝末年时任益州太守。当时的益州西部非常富庶,是一块“金银宝货之地”。从前在这里做官凡是想发财的人,“皆富及十世”。这也许是史官夸张的说法,但起码反映郑纯之前,总有不少官吏,利用益州这一“肥缺”发财致富的事实。但是,郑纯到任后,却“独尚清廉”,丝毫不侵凌百姓。上自长官,下至民众,无不称赞他的官德和人品。

时至东汉明帝时,郑纯已老,政府又任命他为永昌太守。他在永昌积极推行教育。根据当时永昌生产水平低下,郑纯采取轻徭薄赋,规定少数民族每年只上缴少量土布和盐巴,作为额定赋税。此外,不再增加任何赋税。郑纯前后在云南任职数十年,深得广大少数民族和汉族民众的爱戴。据史官记载,当时,每有“汉、夷歌咏之”,人们用多种不同民族的语言,共同歌颂这位清正廉洁的父母官!

王阜,一作王追,字世公,四川成都人。他以“孝廉”察举为官,先任重泉(今属陕西蒲城县)县令。东汉章帝元和年间,升为益州太守。这时,州内官吏多放纵不轨,王阜到任后,以法纪治郡,使“吏民不敢犯禁,百姓安业”。同时,他还大兴学校,使落后的“夷俗”大为改观。传说这时世道清朗,“天降甘露”,祥瑞迭出,有神马出于滇池,据说,今天昆明的“白马庙”还与此有关呢!

张翕,字号失考,四川安汉(今属南充)人。东汉明帝时任越嶲郡守。任内“政化清平”,深得民众爱戴。张翕死在任内,当地老百姓在一个名叫苏祁叟的率领下,抬着牛羊祭品,把他送回故乡安汉,为他修筑坟墓。他的事迹报到中央,汉明帝下诏嘉奖他,为他立祠纪念。

几十年过去,到汉安帝元初元年(114),汉中央又派张翕的儿子张湍任越嶲郡守。当“夷人”知道他是老郡守的儿子,无不欢欣鼓舞!都跑到路边去欢迎他。大家说:“看他的模样倒是很像我们的老郡守呢!”但事与愿违,大家后来渐渐发现张湍政绩太差,“颇失民心”!有人要起事反抗,老人们劝导说:“看在过去老郡守的面子上,就算了吧!”可见张翕对百姓影响之大。

刘宠,字世信,四川绵竹人。他出身贫寒,以精通《公羊春秋》举明经科,东汉时,被任命为成都令守。刘宠因政绩卓著,升为牂牁太守。他到任时只骑着一匹马来。任内,刘宠“布衣蔬食”,生活非常俭朴。同时,他还处处以勤俭节约教育民众。九年任满,两袖清风,刘宠仍然骑着自己来时那匹老马离开了牂牁。

萧鉴,字宣彻,他是南齐高帝萧道成的第十个儿子。从小特别聪明。自晋朝以来,云南因中原地区的混乱,也“时叛时服”,社会极不稳定。所以,派到益州、牂牁、永昌等西南地区做刺史、太守的人,绝大多数都是武官悍将,以利他们随时随地带兵打仗。

然而,南齐永明二年(484),却意外以萧鉴为益州刺史,同时,还命他兼管益州和宁州两地军事。萧鉴是一个好学的文官,非常朴素,居官“不重华饰,器服清素”,颇有魏晋时代的“高士”的风度。他在西南地区为官多年,并未营造任何楼台馆所,他每年的办公费和开销不超过三万两银子,这在当时的确是非常节省了。萧鉴不但是动荡时期任职西南的第一个文弱之官、第一个皇族宗室,而且也可能是最年轻的地方大员,据载,他上任时才14岁呢!

梁毗,字景和,安定乌氏(今甘肃省泾川县)人。隋文帝时调任嶲州刺史,在任十一年。这时,嶲州的豪强们非常崇尚黄金头饰,人人以多占黄金为贵。因此,为了争夺黄金就常常产生械斗,甚至使得边境社会混乱,岁月难安!这自然成为梁毗的心腹之患。

一天,富裕的酋长们争先恐后地向梁毗献上黄金。梁毗将黄金堆在座位边。他动情地哭着对大家说:“这些东西,饿了不能当饭吃;天冷不能当衣穿。你们却为它互相残杀,死伤无数。今天,你们又想用它来杀死我吗?!”说完,梁毗把金子全部还给酋长们。酋长们从梁毗的训示中有所感悟,此后,便渐渐停止了争夺黄金的杀戮。

清代著名云南地方史家冯甦在《滇考》一书中论及西汉以来云南的地方官说,云南虽然从西汉就开始设立郡县,但是,“吏治之美”是从东汉开始增多的。从西汉文齐以下的不少地方官,都能“保境安民,转乱为治,是知防边有良牧,胜于虎臣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