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以信息化监管平台为重点破解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难题

发布时间:2015-11-02 10:06:20   来源:楚雄州纪委

“乡村治、天下安。”“三资”管理一直都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群众反映问题的热点和焦点。2015年以来,楚雄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认真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决策部署,以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三资”管理的规定为依据,突出公开透明度不高、监管职能职责不清等问题导向,以实现全程公开、动态监管和群众满意为目标,清理、规范农村和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全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

全面核查清家底。市纪委监察局下发工作方案,明确乡镇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市级职能部门的监督指导责任,紧紧围绕财经法规和制度执行情况、审批权限设置及执行情况、台帐管理动态运行情况,分为乡镇自查自纠、业务部门公开公示、监督部门重点核查、上级主责部门检查验收四个阶段,明确方法步骤和具体内容,对全市15个乡镇153村(居)委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的“三资” 家底进行彻底清查,做到不遗漏一村一组一个单位,不放过一笔资金一台设备一片山林。

拨开屏障增亮度。破除公开透明度差、流于形式的壁垒,把常规公开与网络媒体监督相结合,积极探索网络监督新模式。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农业、财政等部门深入调研,广泛考察,确定软件开发企业,投入6.65万元建成基于互联网运行、面向社会公开的“楚雄市农村三资监督平台”。该平台分资金公开、资产公开、资源公开、村务信息、惠农政策、农村医保、我要投诉7大板块,基本涵盖了群众迫切需要知晓的全部内容,并以文字、表册、图片等形式直观显现。目前,全市所有村(居)委会、村(居)民小组的 “三资”清理结果已全部录入平台进行公开。

补充能量增本领。市纪委监察局牵头开展对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工作,市审计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分别对规范“三资”监管的政策法规、农村财务管理知识、村组财会业务等内容进行讲解,软件开发企业对监督平台的具体操作流程和方法进行培训,使他们明纪律、懂规矩,知方法、会操作。15个乡镇的纪委书记、分管副乡镇长、乡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核算中心全体干部共76人进行了为期一天的集中培训。

形成制度明规矩。针对“三资”监管责任不具体、工作难落实等突出问题,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的通知》等有关规定,本着依规有据、具体实在、有效管用、便于执行的原则,结合实际出台了《楚雄市农村和城市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管理办法》,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7个方面作出详细规定,同时明确了8个市级主责部门的职能职责,为强化“三资”管理定出了规矩,指明了方向。

回归主业亮利剑。市纪委监察局认真落实中央纪委深化“三转”工作要求,积极回归主业,亮出杀手锏,狠抓监督执纪问责,加强对乡镇和市属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三资”管理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对工作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的领导班子及其党员干部,按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确保工作常态化强力推进。今年1-9月,全市共问责53人,问责责任落实不力的社区领导班子1个。

通过多管齐下加强监管,特别是“楚雄市农村三资监督平台”正式运行后,全市村组集体“三资”管理基础得到夯实,存量明显增加,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管理和运行更加规范。以前大量未登记在册或闲置的资产、资源全部登记在册并纳入动态监管,有效预防了“三资”流失或被随意处置的情况,仅鹿城镇龙江社区登记在册的资源、资产就增加了207件(宗)。通过公开招租、发包、入股等形式,有效盘活了闲置设备、土地、林地等集体资产资源,实现了保值增值。完善了监管机制和制度,今年以来全市村组干部违规违纪违法案件和涉及农村“三资”管理的信访举报明显下降,农村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杨作平、李应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