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通过建制度、建档案、建基地、转作风、治腐败等手段,进一步增强纪律约束,纯洁党员干部队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建制度,扎“笼子”。制定《关于进一步从严管理领导干部的意见》,从严格上下班纪律和公务用车、严禁党员参与赌博、参加迷信活动和大操大办婚丧嫁娶等十八个方面做出纪律要求;出台《领导干部问责办法实施细则》、《重要工作责任领导约谈办法》等一批制度文件,充分发挥制度对党员干部的规范、制约和惩处作用。为强化洱海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纪律,下发《关于进一步严肃洱海流域违章建筑整治工作有关纪律的通知》,从严守政治纪律、严格划分责任、严禁作风漂浮、严禁弄虚作假、严格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六个方面做出纪律要求。近几年,全市共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文件17个,不断织密制度“笼子”,推动党员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建档案,亮“底子”。坚持把党员干部置于阳光下进行监督,全面推行党政部门权力清单制度和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制度,将建立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廉政档案工作延伸到股所级干部,全市838项权力确权公布、1586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及794名股所级干部建立起个人廉政档案,部门“晒权力”、干部“亮底子”。认真落实报告制度,扎实开展任前廉政谈话、述廉评议、民主测评等工作,对党员干部“扯袖子、打招呼、提提醒”的同时,引导党员干部亮出思想“底子”,强化沟通交流,有效化解问题。今年1至9月,全市组织开展任前廉政谈话108人,会议述廉评议220人,书面述廉600多人,对洱海保护治理中的71名“不为官”中的61人开展约谈、7人进行问责、3人给予党纪处分。
建基地,拓“路子”。充分挖掘廉政教育资源,着力加强大理州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和周保中将军勤政廉政教育基地建设,推动廉政宣传教育走向基地化教育的新路子,开展节约化、规范化教育,不断增强对党员干部的宣传效果和警示效果,筑牢党员干部“不想腐”的思想防线。今年1至9月,全市6000余名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接受廉政教育。
转作风,堵“漏子”。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抓手,采取有力举措,着力整治干部私用公车、“走读”、“吃空饷”、“为官不为”、到企业兼职、超标准占用办公用房等“四风”突出问题,对发现问题从严从重惩处,推动作风建设新常态,进一步堵塞“四风”问题产生的“漏子”,营造风清气正环境。今年1至9月,全市共组织明察暗访19次,查处并曝光违反作风纪律问题48人,给予1人党纪处分、47人通报批评。
治腐败,祛“瘤子”。整合公检法、审计等部门力量,对案件线索“大排查”、“大起底”,进一步拓展线索收集渠道,完善线索初核联动、领导干部定期下访、执纪执法机关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制度,整合有效资源,对腐败问题做到深挖细查,保持高压态势,切实增强党员干部对纪律的公信力、约束力和震慑力。今年1至9月,全市共受理信访举报222件,立案查处违纪违法案件25件32人,审结各类违纪案件21件24人,其中科级干部3人、村(组)干部6人、其他人员15人,给予党纪处分21人,政纪处分3人,双处分1人。通过查处各种“苍蝇式”腐败,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形成强烈震慑,增强法纪意识,达到了源头治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