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付出谋发展 真心帮扶奔小康 ——保山市纪委监察局挂钩帮扶摆榔乡扫描

发布时间:2015-08-12 15:59:22   来源:保山市纪委

自1994年开始,保山市纪委监察局已持续不断挂钩帮扶施甸县摆榔彝族布朗族乡21个年头。摆榔彝族布朗族乡是施甸的彝族、布朗族主要聚居区,全乡辖摆榔社区、尖山、鸡茨、大中4个村民委员会、36个自然村、40个村民小组;2014年末,全乡共有1919户7368人,其中少数民族5186人,占总人口的70%。21年来,市纪委监察局历任领导班子带领委局全体干部职工,一如既往加强挂钩帮扶工作,一任又一任委局领导,一批又一批党员干部,一年又一年的真情付出,昔日闭塞、落后的布朗山乡已旧貌换新颜。21年来,先后共有21批60多名党员干部进驻挂钩点开展扶贫挂钩、新农村建设、“四群”教育等工作,为群众解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产生活困难等实际问题530余件;累计直接协调及投入各类建设资金近5000余万元,极大地改善了摆榔乡群众的生产生活。2014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从460万元增加到了5262.8万元,增长了11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从534元上升到现在的4870元,增长了9倍。

以实地调研为抓手,因地制宜确定发展思路。一直以来,历任市纪委主要领导都深知挂钩帮扶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又艰巨的社会性系统工程,始终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好抓实。针对摆榔乡各村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科学合理的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发展思路,并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进行完善和调整。2014年以来,市纪委监察局班子成员先后30余次深入到摆榔乡4个村驻村蹲点,深入调查研究。在对扶贫挂钩点深入摸底调查了解后,坚持近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三个重点,统筹兼顾,突出特色,为扶贫挂钩点制定了“产业富村、基础固村、生态护村、科技兴村、和谐建村、党建领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稳定粮食,提质烤烟,壮大甘蔗,巩固畜牧,重视教育,培植旅游”的产业发展思路。

以机制建设为抓手,建立完善帮扶体系。为使挂钩帮扶工作扎实有效,市纪委监察局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定期不定期召开挂钩帮扶工作会议,听取驻村工作队员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困难和问题,做到挂钩帮扶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促。一是制定完善工作制度。市纪委监察局建立了《联系群众工作制度》、《驻村蹲点工作制度》、《民情恳谈制度》、《新农村工作队员管理制度》等,并分年度制定帮扶计划,确定一名副书记具体分管挂钩扶贫工作。建立了内部专门联系机构,及时调整充实委局机关帮扶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指定专人负责挂钩扶贫点的日常联系工作。二是结对帮扶暖民心。自挂钩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就开始在挂钩点开展结对帮扶工作,无论是领导还是一般党员干部都有自己的“穷亲家”,每名干部职工都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结对户,视结对户为亲人,对待群众有求必应、倾力帮助。如,2014年以来,鸡茨村患骨结核病的困难群众张军周等5人,打电话给结对帮扶的干部求助后,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就医及看病费用问题。三是驻村蹲点解民忧。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和安排,克服单位工作量大、人员紧张、资金少等困难,每年抽派一定数量的工作队员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驻村蹲点察民情、解民忧,着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用真情温暖民心。如,驻摆榔村工作队员王自元协调保山卓越医疗器械公司捐资助学,为考入大学的贫困学生每年每人扶持6000元,已连续4年为19名贫困生捐资11.4万元。2014年以来,蹲点的委局领导、驻村干部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80多件,参与调解家庭、土地、山林等矛盾纠纷50多件,听取群众意见建议120多条。四是春耕时节支农忙。针对挂钩帮扶点群众大量外出打工的实际,每逢农忙时节,分批派出党员干部进入挂钩村助农收割小春、移栽烤烟等。如2013年,由1名纪委副书记带队,10多名干部职工参与烤烟抗旱移栽15天;2015年,协调农用机械无偿为缺劳力的农户在烤烟大田移栽时整地理墒300多亩。五是爱心捐助抗灾害。近几年来的连年干旱,使尖山村人畜饮水异常困难,我们大力倡议干部职工捐款捐物,齐心协力抗大旱。如,2011年,干部职工共为尖山村抗旱捐助爱心款2万余元,协调资金100余万元,架设了10多公里长的引水管道,修建了“清源亭”及多处供水池,自来水到户率达90%以上。

以技术培训为抓手,培育富有技能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脱贫致富需要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需要加大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力度,实现每户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我们邀请市中专学校和市、县农业局、林业局专家以开群众会、家访等形式,向群众讲授实用技术,深入田间地头对群众进行技术指导。如:在摆榔社区开展了山羊养殖、蔬菜食品安全、水果种植、核桃管理等产业发展技术培训,通过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农民发展产业的科技含量;在大中村举办了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科技种养殖水平,为增加农村经济收入提供智力保障;在鸡茨村组织村民开展农业科技、计划生育知识宣传、农村“三资”管理培训等。2014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摆榔乡的粮食、烤烟、畜牧、林果、蔬菜等产业现状开展家庭科技培训工作,举办各种培训班9期,培训群众1300多人次,目前,家庭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的致富能手达14户。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针对摆榔乡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现状,通过深入调研分析,把“先修路”作为挂钩帮扶摆榔乡的第一要务,一任接一任的委局领导与当地党委政府奔波在省、市、县各相关部门间,协调项目,筹措资金,争取一年做一点,年年有改善;通过不懈努力,现在的摆榔乡进村道路均实现水泥硬化,各自然村出入道路全部建成,大部分实现了硬化,大大改善村民出行条件。积极向上争取水利项目,先后实施了大中水库的除险加固,尖山水库加固的前期勘探,摆榔凹防洪排涝水渠建设等一批工程,修建各类抗旱小水窖967口。仅2014年以来,就争取协调资金442万元,实施道路硬化5条,在全县各乡镇中率先实现通村公路全部水泥硬化;实施人畜饮水工程8件,架设人畜饮水管路20余公里,解决了2000多人26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同时,积极协调支持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美丽乡村、扶贫整村推进、校舍改造、农网升级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以产业帮扶为抓手,力促农民脱贫致富。摆榔乡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农民脱贫致富最终要靠农业产业的发展来实现,发展壮大农业支柱产业是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最好路子。争取协调项目资金171万元,帮助购进努比亚种羊,成立了林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养羊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壮大,特种养殖、苗圃基地正在起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空壳村”全部消除。通过市纪委监察局和各级各部门的不懈努力,摆榔乡的烤烟、甘蔗、畜牧、核桃等产业得到了巩固壮大,成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渠道。2014年,烤烟产量80.1万斤,比1994年增长了1倍,收入1125万元;2014/2015榨季甘蔗入榨1.4万吨,比1994年增长了1.2倍,产值870万元;核桃种植从1994年的800多亩增加到1.1万亩;生猪存栏9258头、出栏16006头,畜牧产值3000多万元。

以干部作风为抓手,选派素质过硬帮扶队伍。市纪委监察局始终坚持选派驻村蹲点的干部要德才兼备、群众感情深厚,有一定政治理论素养、政策水平和组织协调能力,积极投身于挂钩点的扶贫工作。强化管理,以铁的纪律管好队伍,明确要求驻村指导员工作与单位脱钩,严格考勤制度,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22天。要求驻村期间扎实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完成好“理思路、访民情、办实事、强组织、谋发展、促和谐”六大任务,帮助群众做规划、引资金、找项目,加强跟踪协调,督促项目和资金落地、实施、发挥效益,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将驻村工作作为锤炼干部的一个大舞台。要求派出的每一名指导员必须牢记纪检监察干部的宗旨,保持优良作风,严守纪律规矩,做好党的忠诚卫士,当好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