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中乡三木村委会,是姚安最偏远闭塞的村落之一。一河之隔,阻断了与对岸牟定、大姚两县的往来;一路之遥,将三木与县城50公里远的距离拉得更长;一念之缚,让当地三百多户彝族群众总是无法摘去头上的穷“帽子”。
“三木的乡亲,就是我们的亲戚;帮三木解决困难问题,是我们的份内之事和应尽之责;三木不发展,我们不离开”,2011年9月,州委将州委常委、州纪委书记夏新建的扶贫联系点确定在三木,同时确定州纪委监察局挂点联系三木村。通过深入走访调研,从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基层党建等制约三木发展的关键因素入手,一帮纪检监察干部用掷地有声的诺言和行动,为三木村的发展翻开了新篇章。
按三木村委会党总支书记肖培珍的话说:“三木村朝前发展了十年”;朴实的彝族群众,用 “翻天覆地”这个新词语来形容三木村的变化。
一份规划:绘就三木发展之路
三木村委会的办公室里,文件柜中的显眼位置,整齐摆放着《三木村2011至2015年发展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三木民族文化广场建设规划》等这样一摞材料。
结对之初,夏新建来到三木,崎岖的山路、贫瘠的景象,让他暗下决心,“对三木的帮扶,不能只在当下,一定要授鱼授渔并重”。
在一次次深入农户家中走访、组织村组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实地了解情况后,州纪委监察局协调相关部门帮助三木制定出了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民生改善、基层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等长远规划,理清了对三木帮扶的思路,为三木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三年后重新翻开这些三木发展蓝本,肖培珍指着上边的条条框框说,大多都已完成,像基础设施建设去年起就开始实施规划外的新项目了。
一座大桥:支撑三木跨步向前
培龙大桥,横跨在从姚安流向元谋的勐岗河上。
骑着摩托驶来的大姚龙街村民张大哥,刚到适中的适者小村走完亲戚往回返,跨过培龙大桥,出了牟定境内,很快就能回到大姚的地界。张大哥和三县交界处的群众一同,亲身感受到了培龙大桥的建设对大家生活的改变。
三木属“一脚踏三县”的村委会,东与大姚县龙街镇踏底村委会接壤,南与牟定县蟠猫乡联丰村委会相连。在勐岗河的两岸,分别座落着姚安、牟定两县的两个自然村组,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培龙村”。但多年来,两地间的往来仅靠枯水季乡亲们脱去鞋子、挽起裤脚趟水而过,姚安的县乡公路到这里就成了“断头路”。
“若要富,先修路”。州纪委监察局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帮扶三木的首要任务,通过多方协调、整合资源,争取资金实施了适中乡政府老街改造、乡政府至三木培龙大桥8.1公里公路硬化工程和培龙大桥建设工程,为三木村乃至全乡对外发展创造了重要的交通区位优势条件,彻底改变了三木村过去交通条件差、信息闭塞的原始旧貌,打开了适中乃至姚安对外发展的“东大门”。
路通百业兴。适中乡的客运班线,延伸到了三木这个县城最东部的小村落,三木村客运站建设工程也即将在这里进行。路桥的建设,不仅拉近了三木与县城的距离,从三木途经牟定到元谋、到楚雄的时间都缩短到了一小时左右。
乡党委书记李志华说,路和桥的连通,不仅为当地群众出行提供了方便,更重要的意义是打通了当地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辐射和拉动了适中乡经济社会的大踏步发展。
一片土地:成就群众增收梦想
土地是农民的命脉。怎样让每家每户的一亩三分地释放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也是州纪委监察局在帮扶工作中思考得最多的地方。在于去年帮助争取700余万元资金在适中乡开展片区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完成后,州纪委监察局又多方协调在三木实施投资612万元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将于今年大春收割完毕后组织实施。
水在农业生产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三木村委会前的勐岗河上,投资1460万元的勐岗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中。除争取到上千万元的大型水利项目之外,州纪委监察局还先后帮助适中和三木完成了集镇供水工程建设、水库除险加固、抗旱人畜饮水及自来水改造、三面光沟渠建设、坝塘修复、小水窖建设等十多项水利工程建设。
作好土地和水利文章,夯实了发展基础,三木的产业发展被摆在了帮扶的重要议程。针对当地产业单一的现状,州纪委监察局围绕所制订的产业发展规划,通过组织村组党员群众和致富带头人到邻县学习蔬菜和蚕桑种植等新技术、引进老板种植小米椒和德国米葱等新品种、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协会、对养殖大户进行资金扶持等多种形式,多措并举地对当地群众进行带动和引领。如今,蔬菜、桃核、蚕桑、花椒等种植业和黑山羊、生猪等养殖业在三木已形成一定发展规模,农民的经济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从2010年的农民人均年收入2870元增加到去年的5300元,几乎接近了翻番。
一个广场:和谐新风飘满彝村
三木辖367户农户,其中366户都是彝族,跳脚打歌是彝族群众的爱好和传统。
新建起的三木民族文化广场,左脚舞广场、篮球场、文化活动室、体育器材设施一应俱全。每月初九这里都会特别热闹,周边群众干完农活,都要到这里跳跳左脚舞、唱唱彝家调,不仅方便了乡亲们交流感情,也增进了民族间的团结。
除民族文化广场外,州纪委监察局还协调新农办、文体广电等部门争取村组文化活动室建设资金支持,已先后实施己者簸、治鲊、培龙3个文化活动室建设工程,为村民集中办理红白喜事、开展文化娱乐和党员活动搭建了平台。
结合部门职能职责,州纪委监察局对三木村明确提出了集中打造“党务公开示范村、廉政文化示范村、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示范村”的建设要求,并给予10余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适中乡党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充分发挥纪委执纪监督作用,定期不定期对三木村委会村务、财务管理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促进村委会村务及时向群众公开,3年来共开展党务、村委、财务等公开工作169场次,2013年获州级廉政文化示范点称号。
此外,还帮助三木村委会成立了群众来访接待站和诉求室,3年来共受理办结群众诉求信访349件,群众满意率达100%,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乡村来解决,三木村乃至整个适中乡保持了连续15年无到县级、州级上访的纪录。
一张卡片:干部永在群众身边
三木村四组村民周正学的家中,珍藏着一张淡蓝色的楚雄州纪委监察局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民情联系卡。虽然不愿打扰,但这位朴实的彝家汉子早已把远方“亲戚”的名字和电话熟记于心。
作为自己结对的三户农户之一,面对老周不宽裕的家境,夏新建每次来都会留下钱物给他,与他唠家常,帮助他找致富出路。
今年年初,州委对州级领导扶贫联系点进行了调整,在结束对三木的挂点帮扶之后,夏新建、王志梅等领导又多次回到三木,察看帮扶项目实施的情况,对周正学等乡亲们留下暖心的话语,“虽然挂点结束了,但我们的亲戚关系不会结束,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一定打电话给我。”
一张民情联系卡,将干部群众紧紧连结在一起。州纪委监察局的机关干部,与三木的189户农户形成了联系户关系,并重点对26户贫困户进行结对扶贫,每年至少看望两次,每次都会带上资金、大米、棉被等慰问物资。189户乡亲与结对联系干部相隔的距离虽然遥远,但彼此的心贴得很近。
三年间几十次的走访,纪检干部与彝族乡亲们结下了不解之缘。三年来,三木发展变化中的点点滴滴、三木干部群众无声的感激之情,州纪检监察机关干部记心间;三木新修的桥、新铺的路、新挖的沟,所有州纪检监察机关真情实意的帮扶,三木的父老乡亲永不忘。(武爱萍 周海祥 高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