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猛虎”的沉沦路 ——云南民族大学原党委书记甄朝党腐败窝案剖析

发布时间:2014-09-25 09:39:38   来源:云南省纪委

高校,这个众人心目中的“一方净土”,本应是知识传承和弘扬道义的地方,却因一起起腐败案件玷污了神圣的校园课堂,影响了教育公信力,不断受到社会的诟病和质疑。

2013年8月7日,是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甄朝党政治生涯终结的日子。这个有着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等显赫头衔,位高权重的高校“猛虎”,终因扭曲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的错位认知,在犯罪的道路上渐行渐远,被贪婪的欲望关进“虎笼”,成为云南省教育系统三十年来级别最高、职称最高、学历最高、涉案金额最大的落马官员。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将不再是那个前呼后拥、风光无限、令人尊敬的大学校长,年近60即将退休的他将在孤寂和悔恨中度过漫漫岁月。这样一位名声显赫的大学教授,却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蜕化变质,跌入腐败的沼泽,让人痛心之余不禁反思:他是如何一步步走上这条不归路的?

欲壑难填奔赴贪腐路

“患生于多欲,祸生于多贪”,甄朝党的不归路就葬送在“贪欲”两个字上。随着省纪委调查专案组的深入调查,发现甄朝党个人私欲极度膨胀,胆大包天,疯狂敛财简直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从小恩小惠到一次性收受240万元的巨额贿赂,赤裸裸的权钱交易触目惊心。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基建的大量投入,大学腐败由此滋生。云南民族大学于2005年采用自建方式启动占地1600多亩,投入建设资金近16亿元的呈贡新校区建设,如此庞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必然成为一些人眼中的“唐僧肉”。而时任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甄朝党则成为窃取“唐僧肉“的最佳捷径。一些建筑公司为了能够顺利获得新校区项目工程,竭力通过各种关系与甄朝党搭上线,不惜以重金行贿,拿金钱开路,以期获得甄朝党在资格预审、评标过程中的“关照”。在投标过程中,一些建筑公司违反工程招投标相关规定,大打“组合拳”,组织多家企业参与串标、围标,确保获得云南民族大学的工程项目。甄朝党在收受建设方巨额贿赂后,利用“一把手”的身份和权力,直接违规插手学校工程项目。在学校研究工程项目投标资格预审会议和评标过程中,根据送钱公司情况,量身设定资格条件和投标门槛,在资格预审前事先审看投标报名名单,了解行贿公司投标报名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预审过程中或明示或暗示帮助让送了钱的公司通过资格预审或中标。而且收受巨额贿赂不手软,2008年1月,省建四公司第二项目部总经理杨某某找到甄朝党,提出想参与新校区图书馆工程项目建设,甄朝党答应帮忙,一次性收受杨某某贿赂的240万元人民币。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甄朝党先后收受云南省工程建设总承包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经理李某某贿赂的300万元人民币。大小通吃不脸红,收受本校5名干部贿赂25万元人民币,最少的仅几千元。从2006年至2010年间,甄朝党先后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云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工程建设、干部提拔任用等方面谋取利益,收受巨额贿赂726.6万元,贪婪之心昭然若揭。甄朝党刚愎自用,垄断权力,凡事以个人说了算,党委班子形同虚设,藐视党纪国法,作风糜烂,把《廉政准则》抛之九霄云外,经常出入经营性高消费场所,参与大吃大喝、洗浴、KTV唱歌、找小姐作陪等高消费娱乐活动,包养情妇,大肆挥霍公款,之后以会务费、接待费等名义公款报销,仅2009年至2012年就挥霍掉公款高达403万元人民币。并且未经政府采购程序,违规划拨154万元给学校后勤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购买超标车供其使用。作为大学教授,贪欲如洪水猛兽他未必不知,但他克制不住自己对金钱的贪欲,心存侥幸,频频伸出了不该伸的手,最终在腐败的路上越走越远。

上行下效携手不归路

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甄朝党无良好的治学治校理念,导致班子不团结,各行其是,拉帮结派,上行下效,本校干部一起下水涉险。从甄朝党受贿入手,云南省纪委专案组连根挖出了一窝“硕鼠”。作为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校区建设办原主任的张金麟,眼见呈贡校区建设有机会“捞大钱”,自己也不忘利用这个机会“捞小钱”。对于别人送的“大钱”、“小钱”一概笑纳,先后多次收受相关建筑公司贿赂42万元人民币。云南民族大学后勤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李朝开在任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便利,先后收受公司饮食服务中心主任保明刚、鑫豪厨具公司代理商初某某等人的钱物共计38.5万元,向甄朝党夫妇及云南民族大学产业办主任袁玉海行贿共计8.8万元,并且违反廉洁自律规定,长期与甄朝党等人进行经营性高消费活动,大肆挥霍公款。云南民族大学产业开发办公室主任袁玉海原只是教育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为获得职务上的晋升,袁玉海先后向甄朝党行贿13万元人民币。在正科级职位上短短一年后,甄朝党便将袁提拔为副处级,袁利用职务便利,收受昆明某物业公司、昆明某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和个人的贿赂16.7万元,为他们在招标、拨款等工作中提供便利。这些人在学校重要部门、关键岗位担任处级领导,与甄朝党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大肆收受贿赂,甚至公然索贿,在学校干部群众中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最终与甄朝党一块携手奔赴不归路,跌下万劫不复的腐败深渊。

法网恢恢已无回头路

“祸莫大于不知足,咎(罪过)莫大于欲得”。未能守住廉洁底线的人,最终都要为自己的贪婪付出沉重的代价。2013年9月,甄朝党因大肆收受贿赂、巨额资产来源不明、违反廉洁自律规定、违反社会主义道德,云南省纪委给予其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对其收受贿赂726.6万元、555万元来源不明巨额财产、礼品折价70万元人民币及违规购买的车辆予以收缴,上缴财政。该案涉及金额巨大,涉案人员众多,是一起典型的腐败窝案串案,共查处涉案人员41人,追缴赃款1070.4万元。甄朝党等人无视国家党纪国法,在贪腐路上一路狂奔,最终奔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至此,一位大权独揽的校园“猛虎”的人生路终于走到尽头,并连同挖出的“硕鼠“一同被关进“虎笼”。

学校本是教书育人、传播知识文化的殿堂,却沦为腐败的“重灾区”,委实令人痛心。剖析甄朝党等人的腐化蜕变过程,教训深刻,再次为全省高校党员干部敲响了警钟。

——理想信念的缺失是走向犯罪深渊的根源。理想信念是人生的支柱和方向,一旦坍塌,必然会走上邪路。在调查期间,甄朝党悔恨地说,接受建筑商的巨额贿赂“可以为自己职务升迁上提供物质帮助。在这些事情上没有能斩钉截铁,坚守底线”。袁玉海、李朝开等人在作自我剖析时都说道:“放弃了自己作为党员的理想信念,将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教育视为走过场、走形式,不注意思想改造,忽视了廉洁自律,最终走上了违法违纪道路”。在调查期间,袁玉海悔恨地写下“三十九年奔前程,组织谈话点梦醒。公权乃是万民赐,沾上污点悔终生”的内心表白。甄朝党等人堕入犯罪深渊,再一次证明“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

——制度建设失范是滋生腐败的土壤。云南民族大学腐败案件涉及学校众多部门及学院,主要集中在人、财、物等诸多领域,充分暴露出云南民族大学制度不完善、有制度不执行、肆意破坏制度等问题。云南民族大学呈贡新校区建设工程投入金额达十六亿元,规模如此之大的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施、招标程序如何规范、经费如何管理、权力如何制约、风险如何防控等均未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属于粗放型管理,造成项目工作流程得不到科学规范,权力运行得不到有效监督,廉政风险点得不到严密防控,制度上的缺失加大了腐败滋生的风险,为权力寻租、权钱交易提供了温床。

——不被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纵观云南民族大学系列腐败案件,暴露出云南民族大学长期监督主体缺位,监督工作乏力的问题。学校纪委没有正确把握好监督和服务之间的关系,监督意识不强,监督检查工作失之过宽,失之过软。职能部门缺乏监督意识,工作程序上监督缺位。基层党组织未能发挥好监督职能,成了摆设的“花瓶”。群众参与监督渠道不畅,在涉及学校重大事项、干部提拔、职称评聘、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等方面,党务公开几近空白,校务公开程度不高。

——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重缺失。甄朝党作为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第一人,不仅自己不带头履行职责,不支持学校纪检监察工作,反而对纪监审部门坚持原则维护学校合法利益的履职行为大发雷霆,横加指责监审处乱作为,甚至还提议要把纪委副书记、监审处长外派学习以让他人取而代之,人为的弱化纪委职能,极大限制了学校纪监审部门正常履行职责。

正是由于思想信念动摇,学校制度建设失范,权力监督缺位,党委主体责任认识不清等问题,甄朝党等人才肆无忌惮,才能如鱼得水般频繁作案,以致走上了不归路。

“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甄朝党等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沉痛教训再次证明了这亘古不变的真理,法律是神圣的,任何亵渎法律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甄朝党的政治生涯由此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他的人生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感叹号。作为一名从普通农村家庭出来的农家子弟,能够在党的教育和组织培养下走上厅级领导岗位实属不易,而他竟未珍惜,反而利令智昏,心存侥幸,贪图享乐,在权力、金钱面前经不住诱惑和考验,失去了农民的那份质朴和本色,失去清正廉洁的道德操守,最终被贪欲蒙住了双眼,临近退休却落个深陷囹圄的悲惨结局,这一切委实令人痛心,发人深思。针对云南民族大学的系列腐败案件,云南省纪委决定在云南民族大学组织开展专项整改工作,以案为鉴,狠刹不正之风,深挖专案暴露出来的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度建设、权力运行监督、廉政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深刻剖析,吸取教训,集中时间精力,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整改,提振学校新形象,树立学校新风气,以整改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重还云南民族大学一片净土。

                                                                                                                 (记者 杨大庆 黄波 通讯员 赵海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