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县立足多民族实际加强廉政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14-09-16 13:12:17   来源:廉洁红河网

近年来,金平县立足边境、多民族实际,加强协调,整合资源,深挖精品,建立了金平县廉政文化艺术团,在全县93个村委会、4个社区聘用97名少数民族廉洁文化宣传员,形成以县廉政文化艺术团为中心,村社少数民族廉洁文化宣传员为福射作用的廉洁文化建设队伍。积极发挥“金平县廉政文化艺术团”的带头引领作用,让村社廉洁文化宣传员积极履行其既是本村廉洁文化建设责任人又是管理员、讲解员的工作职责,认真开展农村廉洁文化建设,在全县形成了农村群众宣廉、说廉、唱廉、舞廉、促廉的良好氛围,金平边陲大地营造出崇廉尚洁的良好社会氛围。

用民族文化宣廉。通过挖掘本土民族特色文化,推进农村廉洁文化建设,积极创作了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边疆民族廉洁文艺精品佳作,用特有的民族“味道”宣传廉洁文化。编排了《碧波孔雀》、《美丽的地方》、《傣乡风韵》《田棚夜》、《老树新花》、《傣家山寨党旗红》、《莽人健身操》等一批具有民族特色、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以歌舞、小品、快板、健身操等形式,在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傣族“泼水节”、哈尼族“矻扎扎节”、彝族“火把节”等民族传统节日时进行演出。平时,廉洁文化宣传员利用农闲时节,组织群众开展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民族文艺活动,在改变群众“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的无文化活动现状的同时,将廉洁文化向群众进行了广泛的宣传,随时随地向群众传递着廉洁知耻的正能量。2012年来,共举办各种文艺演出55场,使廉洁文化走进了全县13个乡镇40余个村组,100余支农村文艺队1500余人参加了演出,节目达200余个,观众近12万人次。

用民族语言讲廉。结合农村地区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看不懂,听不懂汉语而导致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民族地区贯彻落实中受到影响的实际,金平县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廉洁宣传员精通两语(汉语和民族语)的作用,深入边陲大地的村村寨寨,利用开展廉洁文化活动时机,用少数民族语言宣讲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少数民族群众讲解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省、州纪委全会精神,为群众解说农村党风廉政知识。同时加强了民主法制、精神文明、民族团结、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村容村风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从生产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倡导农民群众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农民群众学科学、信科学、用科学,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不吸毒,不赌博,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农村村风村貌的文明进步,使廉洁文化在社区、在农村、在全社会得到有效渗透。

用文化活动室学廉。发挥村(社区)廉洁文化活动室的阵地作用及廉政书屋(架)、民族文化展室、农家书屋的阵地宣传作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廉洁文化活动、廉政书籍借阅、廉洁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宣传员每月必须向群众推荐1本廉政书籍,适时组织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集体学习或个人自学,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在金平边陲的广大农村形成了以学促廉,以学促进,以学促改的学廉风气。2012年以来,共推荐了廉政书籍50本,组织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活动60余次,参学人员达200余人。

用示范带动促廉。积极创建村级廉政文化示范点,将廉洁文化融入繁荣本地民族文化建设内容,形成了民族文化感染人、民族文化熏陶人、民族文化教育人、民族文化引导人的示范促廉作用。2013年,在全县2个部门(地税局、口岸办),9个乡镇创建了11个县廉政文化示范点,深挖当地民族文化融入到廉洁文化建设中,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和亮点的廉洁文化示范点。通过开展现场观摩会、学习会、警示教育会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教育活动,增强教育效果,扩大社会影响。如,老勐乡纪委通过深挖本乡在州内外有名的土特产(水烟筒)——剖竹烟筒制作和使用过程中所蕴涵的廉政哲理,警示教育基层党员干部。在乡机关办公楼创作了一幅长24米的廉政文化墙体画,从竹子与清廉、取材与用人、剖竹与剖析、铜丝与制度、注水与学习等方面反映出剖竹文化与廉政文化的内在联系,引导教育基层党员干部要敢于剖析自己,能用制度约束言行,要加强学习,增强拒腐防变能力。铜厂乡、金河镇、沙依坡乡、营盘乡等乡收录了发生在本村的移风易俗、违法乱纪、邻里关系、家庭和睦、好吃懒做、勤劳致富、公平奉献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建成警示教育室,组织群众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并借助乡村大舞台适时开展廉政文化文艺演出,使广大干部群众在潜移默化的“寓教于乐”中受到教育和启发,在社会上形成了颂廉、崇廉、倡廉、践廉的良好氛围。2014年重点确定了在教育系统内创建一个进校园示范点,在卫生行业确定一个进医院的示范点来创建,保证县内大行业有自己的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