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支队长的蜕变

发布时间:2014-05-22 08:53:00   来源:云南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副支队长的蜕变

——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原副支队长谢某腐败案剖析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事物的变化总是由量变到质变。干部蜕变也不是一夜之间完成的。打开谢某的案卷,可以清晰地看见谢某一步一步走向犯罪深渊的人生轨迹。

周善来 毕传国 漫画

  错位:当官求财

  2014年初,冬日的冷风,透着阵阵寒意。福建省莆田市监狱的高墙内,谢某静静地站在阳光能照射到的角落,他感觉像站在世界的边缘,就像被丢弃的婴孩,孤单,无助。

  这位曾经风光一时的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原副支队长,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6个月。

  谢某出生于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大专毕业后分配在福州市水利电力工程处,后被借调在市水利局从事会计工作。起初,谢某在工作中勤勤恳恳,一丝不苟;在生活中,他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的父母、贤惠的妻子以及一个聪明可爱的女儿,日子其乐融融。

  在几年平静的工作生活后,看着身边有“本事”的朋友、同学越来越多,自尊心极强的谢某心生羡慕,对于自己长期经手各种数据、票据、凭证的琐碎工作,他感到厌烦。

  2007年,谢某通过竞争上岗,当上了福州市水政监察支队的副支队长,成为了一名基层领导。手中有了一点小权力,不甘于“平淡”的谢某在心理上很快有了些许变化。“好歹也是个领导,各方面都应该体面点”。谢某对自身工作生活的各种讲究渐渐也多了起来,要大的办公室、新的办公桌,要随叫随到的工作人员,要体面的车子迎来送往……

  谢某的虚荣心不断得到满足又不断继续膨胀,殊不知,其一只脚已经踏入堕落的深渊。

  麻痹:认贼为友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谢某当上副支队长后,当地许多非法采砂业主蜂拥而至,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和关系想和这位“新官”套近乎。面对纷至沓来的礼品、红包,虽然虚荣心已经让谢某心理上发生变化,但他尚存纪律观念,起初对这些财物一概严词拒绝,也曾让许多非法采砂业主眼看“公关”不下,悻悻离去。

  然而,偏偏有别有用心之人贼心不死。

  吴某是一个非法采砂业主,无意间认识了带队组织执法行动的谢某。吴某想方设法打听到了谢某的手机号码,想借机接近谢某。2007年底的一天,吴某开始打电话给谢某,说请谢某吃饭,谢某知道吴某在搞非法采砂,请吃饭肯定是有关这方面的事要他关照,这餐饭绝不单纯,他婉言推辞了。此后的一段时间,吴某隔三差五地打电话邀约谢某,也均被谢某婉拒,甚至在一次打击非法采砂的突击行动时,吴某现场塞给他1万元请求网开一面时,谢某也未应允。

  吴某并未甘心,抱着“铁杵磨成针”的想法,每逢节日就给谢某送去水果、烟酒等物品,也没有提出其他要求,只声称佩服谢某刚正不阿的人品。吴某表现出的“由衷敬佩”,使得谢某的虚荣心更加满足,想到吴某所送并不是金钱,且也没关照办事,几次推让后也就收下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谢某除了收下一些吴某送的水果和烟酒,偶尔也会应吴某邀请一起吃顿便饭,二人的交往渐渐熟络。谢某此时已将吴某当成了朋友。

  看着酒桌上称兄道弟的谢某,吴某暗自偷笑,他知道时机成熟了。

  2008年7月,吴某和往常一样找机会约谢某吃饭。有备而来的吴某借着敬酒,大谈朋友间的义气和情义。推杯换盏间,吴某说自己新购了一艘采砂船,要到马尾三江口采砂的计划,请谢某在执法时多关照,并保证“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看着谢某犹豫,吴某“趁热打铁”,假借上门送水果,到谢某家中“软磨硬泡”。“拿人手短、吃人嘴软”的谢某终于半推半就地收下吴某送上的1万元“关照费”,并再三叮嘱吴某不要声张。

  为了做得“隐蔽周全”,谢某特意购买了全新的手机和小灵通电话,只要得到有打击非法采砂的相关消息,他就会悄悄通知吴某,告诉其检查时间和地点,让吴某提前避开相关打击行动。

  而吴某这样回报谢某。吴某每隔2个月都会给谢某送上“关照费”。谢某自认为所做神不知鬼不觉,胆子也渐渐大了起来,有时甚至还有些许得意,认为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加滋润。

  经查从2008年9月至2009年6月,谢某先后6次收受吴某送上的“关照费”共4万元。

  疯狂:拿命赌钱

  谢某的“眼界”开阔了,开始不满足只有吴某一个“金主”。

  谢某通过社会上的朋友陈某认识了一个外号叫“老三”的非法采砂船船主。为了讨好谢某,“老三”向谢某提出“借钱”的要求,并约定支付给他远高于银行利率的月息。谢某通过各种方法凑齐了20万元借给“老三”。在之后10个月的时间里,谢某先后得到了6万元的利息。谢某更加觉得“朋友”多了好成“事”,胃口越来越大,此时早将法纪条规和后果抛之脑后。

  投桃报李,“识趣”的谢某为“老三”经营的非法采砂船提供保护。

  有了谢某在执法检查时提前将行动信息透露,“老三”经营的非法采砂船可谓“顺风顺水”,多次躲过了执法巡查,收益颇丰。在这之后,“老三”干脆直截了当找到谢某,让其投资参股他的采砂船,并暗示并不需要谢某实际投资。疯狂的谢某早已被靠出卖信息轻易得来的金钱冲昏头脑,与“老三”一拍即合。此后,谢某在每次得到执法信息后,第一时间通知“老三”。“老三”也每隔一段时间就请谢某吃饭并“分红”,谢某心安理得地收下并自我安慰:这就是投资分红。

  然而,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谢某终究逃不过法律的制裁。

  2010年,福州市开展闽江下游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谢某的违纪违法问题浮出了水面……

  编后

  当前,像谢某这样充当“保护伞”的现象并不鲜见。在治理非法采矿、环境污染、违法建筑等工作中,一些执法人员“走漏风声”,充当“保护伞”现象不一而足。当握有权力的官员收受好处以后,就成了一只吃饱喝足的“懒猫”,他们将所负的职责弃之一旁,人民所赋的权力显得苍白无力,任仓鼠肆意猖獗。

  许多不法交易,都是在失去阳光监督的“阴暗”角落发生的。说到底,“保护伞”正是权力缺乏监督下的产物。因此,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尤其是对“一把手”和重要岗位领导者的制约和监督,既是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党员领导干部最大的关爱。要让权力充分接受纪律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才能斩断“官商勾结”的利益链条,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

  党员干部应自律。权力往往会吸引一些不法分子趋之若鹜,如何对待眼前的种种诱惑,管住心神至关重要。谢某一开始也曾拒绝收受好处,但在糖衣炮弹轰炸之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领导干部对自己要求不严、法纪意识不强,就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找到“裂缝”,被别人投其所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关键在于守住底线。守住底线,在于守住党和人民交给自己的政治责任,守住自己的政治生命线,守住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也没有绝对的安全。“保护伞”保得了一时,保不了一世;既保不了别人,也保不了自己。只有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自觉抵制社会物欲横流的诱惑,不碰“高压线”,才能真正保护好自己的人生。(刘俊 周子元)

  悔过书摘录

  “以往那段日子不堪回首。我觉得在灵魂深处,自己是自私透顶的。收点钱表面上是为了个人和家庭的开销,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个人的虚荣心。为了让家人、朋友觉得自己有出息,为了那种虚伪自尊心的满足,我拜倒在金钱的脚下,酿成了今天的大错。”

  ——谢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