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据《资治通鉴》记载,汉文帝在位23年,“宫室、苑囿、车骑、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驰以利民”。他平日穿“戈绨”(一种粗糙的丝织品,当时为普通衣料)做的袍子;古代贵夫人走路以衣拖地,以不露脚面为美,他宠爱的慎夫人却“衣不曳地”,连闺房的帷帐用的都是没有花纹的布帛,十分简约。对自己的身后事,文帝主张薄葬,反对奢华。他多次叮咛,建陵要就地势而行,从简办事,不允许劳民伤财。因此,“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因其山,不起坟”。临终前,他又下遗诏,强调:“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我甚不取。”
汉文帝是“文景之治”的开创者。司马光这样描写“文景之治”:国家太平无事,除非遇到严重旱涝灾害,老百姓家家富庶,户户粮足,官府的库房货物堆积如山、用之不竭,京师府库中的钱数不胜数,穿钱的绳子都腐烂了,散落的钱无法计算,仓库里新粮压旧粮,广阔田野里骡马成群。因为政治清明,经济富足,所以风俗大变,人心迁善。
汉文帝以身作则,是“文景之治”得以形成的关键。论及盛世形成的缘由,司马光说:“(文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后世鲜能及之。”
历史上的各种经验教训总是告诫后人,当权者在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的同时,还要不断地严格地“正克左右”。在正常情况下,左右幕僚的言行及观念应与主政者保持一致,人们总是把他们的一举一动看作是主政者的化身。主政者身边工作人员的思想、作风乃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对主政者的影响也不容小觑,他们可以有“参谋成事”之功,也可能有“弄权败事”之罪。所谓成亦萧何,败亦萧何。
用现代的观念来看,领导者的自律和自我约束,都是一种秩序,是一种对权力、欲望与快乐的自我控制力。只有保持耻感,有强烈的羞耻心,以及不愿见恶于人的畏惧心,才可能做到约束与自律。审慎和自律尤其是保证领导者不脱离人民群众,并能抵制来自四面八方诱惑的智慧和力量。